书画中的隐性互动.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84620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画中的隐性互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书画中的隐性互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书画中的隐性互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画中的隐性互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画中的隐性互动.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书画中的隐性互动【摘要】吴昌硕是晚清一位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一位艺术奇才,他的作品大气磅礴、耐人寻味,在20世纪初期,作品被日英官方代表争抢入手,被定位为那一时期艺术圈中国宝级别的人物。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其作品来阐述其交游圈与其艺术作品的形成关系。【关键词】隐性互动互动式作品交游圈自古文人喜书画交流,谈笑书画、题跋题字、对诗赠印等成为文人之间的一种隐形互动,中国画坛上出现了许多这样的文人代表,最后一个没落朝代焦点人物当属吴昌硕,它的艺术被称为传统文人画最后的高峰;【1】。吴昌硕平生交游广泛,本文试图以文人间书画互动的作用成果为例,来窥探吴昌硕的交游圈。一、隐性互动的理性思考德国社会学家G.Sime

2、ll 在1908 年所著的社会学一书中,提出的符号互动交往论受到了后人极高的评价,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过程。G.Simell 强调社会生活形式的无限多样性;由互动展开,其中就包括显性的互动和隐性的互动。隐性是指性质或性状不表现在外的;,那么隐形互动就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在生活中不知不觉间经历的过程,可以是一种群体共同商榷后的反思。而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个优秀的艺术家,灵感大多源于生活,那么必然产生于群体活动对他产生的影响。这样,我们不难理解,书画中的隐性互动能使艺术创作变得更完善,艺术创作群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深化。二、互动式作品的形成与交游圈的关系(一)川北流民图中的

3、人文关怀川北流民图是一张慈善之作,为的是募捐赈济。川北流民图不仅闻名于它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更重要的还有创作者的性情与品德。作品的竹子由蒲华所画,在构图初期,吴昌硕提出,作品中自然少不了几丛无可奈何的枯竹,这正是蒲华所擅长之处。蒲华:字作英,号种竹道人,浙江人。吴昌硕自习画之后认识蒲华,书画交往中,留下不少佳话。这件流民图属于众多作品中的一件。竹子生命力极其顽强,都可以任尔东西南北风;。可是画面中出现了如此破败的枯竹,可见环境是何等的凄凉。正如蒲华画枯竹道:这就像难民,吃不上,喝不上,哪还有大青竹的活力?;【2】这件作品的人物部分由王一亭所绘。王一亭:号白龙山人,上海人,是吴昌硕晚年书画市场

4、的全权代理人。1911 年秋,王一亭从上海发信到苏州邀请吴昌硕前来上海议画,而这所结交的地点就是日后的豫园书画善会。在慈善会创立初期,吴昌硕提议要对得住手中的这支笔、这把刀,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赈灾救民;。在日后慈善会闲谈之中,82 岁的吴昌硕提到的为救灾想画川北流民图让众同仁心下莫不砰然而动,这让当时作为日清公司的总代理王一亭连连点头。王一亭擅画人物,作品中的老少人物皆由一亭负责。这幅图人物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黄浦江畔,王一亭穿梭在黄浦江畔的路客和流民中,因为四川的水灾灾情严重,才能捕捉到那么真实而又深刻的瞬间。吴昌硕的篆书题跋感情真挚: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所云;,这是一种来自心底的呐喊

5、。此画一出,全场震撼。这幅图的构思来源于吴昌硕,至于最后成交价钱、成交人全权由王一亭代理。这种关系是超越朋友、知己之外的信任。他们在海上互相提携,在沪上书画界共同奠定了海上双壁;的地位。(二)寒酸尉像中的情感交流任伯年:名颐,字伯年,浙江人,吴昌硕22岁补得秀才,当了20 年的典史,即他自称寒酸尉的小官。;在吴昌硕45 岁的时候,任伯年去吴昌硕家里拜访,吴昌硕向任伯年拱手相拜的场景被任伯年记在脑海中。为此,任伯年为吴昌硕其画了一幅寒酸尉像。这是一张毫无县令荣耀感的寒酸像,任伯年用淡笔草草勾写面部,略加皴擦,神采毕现,与其他县令的富贵阔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杨岘是清初著名的书法家。在任伯年所做的寒

6、酸尉像中, 题跋:尉乎去年饥看天,今年又树酸寒帜高秋九月百草枯,野旷无粮仗谁伺。老失老矣筋力衰,丑态向人苦遭弃。英雄暂与常人伦,未际升腾且拥鼻。世间几个孟东野,会见东方拥千骑。;题跋中,杨岘慷慨陈词,字字戳中吴昌硕的生活,这是一种非同一般的关系与多年交往的结合。三、交游圈对艺术作品的促进作用吴昌硕的一生交游广泛,加之其本身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故其书画往来传达颇多是毋庸置疑的。在他的交游中有很多书画名流、收藏大家和具有高尚节操的政府官员,这些人对吴昌硕的三观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吴昌硕在与书画名流交游中,绘画风格发生着转变,内容题材与时俱进;在与收藏家交游中,让吴昌硕了解了如何从绘画古意中找到绘画的主流,指引了吴昌硕的绘画如何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市场;在与政府官员交游中,吴昌硕能清楚自己的立场,爱国情怀只增不减。这种周围环境所形成的种种氛围,影响着吴昌硕的艺术风格和创作心境。艺术家的灵感往往来源于对某些事物的瞬间触动,一件艺术作品的完整性有的时候就是需要师友的一圈一点。吴昌硕能有如此的成就,除去他自身的豪情外,还有很大因素就是和他的交游圈有关,这种交游圈让他的美学修养与艺术品格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参考文献:【1】 郎绍君. 论中国现代美术. 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87.【2】 赵遵生. 东方吴昌硕. 上海: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3:1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