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5章12药学班参考PPT.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89573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药学5章12药学班参考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生药学5章12药学班参考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生药学5章12药学班参考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生药学5章12药学班参考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生药学5章12药学班参考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药学5章12药学班参考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药学5章12药学班参考PPT.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生药的鉴定,1、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 2、生药鉴定的依据 3、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4、性状鉴定 5、显微鉴定 6、理化鉴定 7、DNA分子标记鉴定,主要内容:,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生药鉴定:,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1、发掘中医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 2、制订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3、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的法典。它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全国的药品生产、供应、使

2、用、检验和管理部门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 从1963年版起,开始分一、二部,一部收载药材和成方制剂,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和各类制剂。国家药典对药品的品种和质量均有明确的规定,其鉴别和检查手段不断提高。,2005年版一部,收载中药材582种,中成药564种。薄层色谱鉴别应用提高,TLC鉴别项有863种(1523),约为品种总数(1146)的75%,比现版药典(60%)提高了约15%。HPLC法用于含量测定的品种有479种(518),占含测品种数的66%,比现版药典(34%)增加了一倍多,加大仪器分析的比重,增强先进性。,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原植物、原动物和矿物)鉴定、性状鉴定、

3、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等方法。各种方法有其特点和适用对象,有时还需要几种方法配合进行工作,这要根据检品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灵活掌握。,第三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一、生药的取样 1、取样前详细记录品名、产地、规格、等级,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及有无水迹、霉变或污染等情况。 2、取样原则:总包件少于5件,逐包取样; 总包件599件,取样5件; 总包件1001000件,按5%取样。 贵重药无论多少件,要逐包取样。 3、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厘米以下的生药,用采样器取样,每包至少在不同部位取23份样品。 4、将抽取的样品混匀,依对角线划,分为四等份,取对角两份。1/3实验分析,1/3供复核,1

4、/3留样保存。,二、生药的常规检查,1、杂质检查 包括非药用部位、沙石、泥块、尘土等,算重量百 分比。 2、水分测定 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 3、灰分测定 总灰分测定 酸不溶性灰分 4、浸出物测定 水溶性浸出物 醇溶性浸出物 醚溶性浸出物 5、挥发油测定 甲法适用于比重小于1.0的挥发油测定; 乙 法适用于比重大于1.0的挥发油测定。,三、生药的限量检查,1、砷盐的检查 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2、重金属的检查 铅、铜、铬、 3、农药残留量的检查 主要为有机氯和有机磷类 六六六 不得过百万分之0.2 滴滴涕(DDT) 不得过百万分之0.2 五氯硝基苯(PCNB) 不得过百万分之0.1 4、其他有

5、害物质的检查,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两千多年前,大黄就作为我国特产的药材而闻名于中外,成为国际性生药。据记载:我国在公元前2700年已有大黄应用。公元前114年已经陕西运往欧洲。马可波罗(12501323年)旅游东方时记载:“中国凉州(今甘肃)产大黄甚丰”。17世纪英国所用大黄为中国经印度运往英国。16871762年间,俄国政府以中国大黄为专卖品,鉴别甚严,并以本品为主制订了“莫斯科标准”,凡不适于该标准的尽行剔去。由上可见,大黄在历史上就在欧洲享有盛誉。,历 史,1、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因根大而色黄而故名。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2、吴普谓:“生蜀郡(

6、今四川)北部或陇西(今甘肃)。八月采根,根有黄汁。” 3、苏颂谓:“以蜀川锦纹者佳。根如芋,大者如碗,长一二尺。四月开黄花(与今药用大黄相符)亦有青红似荞麦者(与今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相符)。 综上所述:在植物来源方面:历代本草所载的大黄主要是掌叶组的大黄,结合本草附图,可认为与现今药用的正品大黄相符。在质量方面:古本草认为以四川北部和甘肃的大黄为好。关于混淆品:在唐代已发现河北产大黄与正品大黄不同,与现在河北产商品“山大黄”(原植物为华北大黄Rheum franzanbachiiMunt.)相当。,来 源 为蓼科(Polygonaceae)植物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L. 唐古

7、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Maxim. ex Balf. 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Bail1. 的干燥根及根茎。 注:Rheum(大黄属)由Reuma“河”而来,示在伏尔加河的Rha地方有产。,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三种大黄的不同点:主要是叶片和花的区别 掌叶大黄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具粗齿,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帖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红色。 唐古特大黄极似掌叶大黄,但其叶片掌状深裂,裂片再分裂,裂片通常窄长,呈三角状披针形或窄线形(呈鸡爪状,故名鸡爪大黄)。 药用大黄与掌叶大黄相近,但本种叶片浅裂,(一般仅达1/4)浅裂片大齿形或宽三角形,花较大,黄白色。

8、,产 地,掌叶大黄主产于甘、青、藏、川等地,多为栽培。 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甘、藏、川等地,野生或栽培。药用大黄主产于川、贵、云、鄂、陕等省,栽培或野生。 前2种习称“北大黄”,后者习称“南大黄”。 商品中以掌叶大黄产量大,唐古特大黄次之,药用大黄较少。,采收加工,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物,在秋季上冻之前或春季大黄未发芽前采挖,除去泥土,切去茎或细根,刮去粗皮,横切成段或片,纵切成瓣,加工成卵圆形或圆柱形进行干燥。 晒黄晒后发汗,再晒,反复进行至干。 炕黄微火炕成5至6成干,发汗,凉干。 阴黄切片后用绳子穿起,挂在屋檐下通风处阴干。,圆柱形、圆锥形、块片状、马蹄形。表面黄棕色(未去粗皮者表面棕褐

9、色,有横皱纹及纵沟)蛋结表面光滑,有类白色网状纹理(有的形容为槟榔花纹,又称锦纹大黄)。断面黄棕色;根茎髓部有星点(异型维管束),根无星点,有放射状纹理。气清香,味苦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黄色。以质坚实、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性 状 鉴 定,掌叶大黄横向切断面,星 点,皮 部,名词术语: 锦纹:指药材表面或横切面上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及星点交互排列形成的织锦状纹理,习称锦纹,如大黄。 星点: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上髓部的异形维管束呈暗红色的星芒状小点,习称星点。,显微鉴别,根茎及横切面:偶有残存的木栓层皮层窄韧皮部宽广,粘液腔外大内小木质部导管非木化髓部宽广,有内韧式的异型维管

10、束;根无髓部,无异型维管束薄壁组织中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粉末特征: 大型的草酸钙簇晶,直径可达190um,棱角大多短钝。大型的网纹导管多,非木化,亦有具缘纹孔及螺纹导管。淀粉粒众多,单粒圆球形、长圆形,脐点大多,成 分,蒽醌衍生物 游离型:为抗菌成分。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 结合型:为主要泻下成分。双蒽酮甙:番泻甙(sennoside)A、B、C、D。泻下作用最强。游离蒽醌类的葡萄糖甙。具一定的泻下作用。 鞣质类有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等。为收敛成分,具收敛止血的作用。 尚含四种大黄酸甙(rh

11、einosides)A、B、C、D。亦为泻下成分。,理化鉴别,微量升华: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加碱显红色。(蒽醌类成分) 荧光鉴别: 药材新鲜断面于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浓棕色荧光。 粉末的稀乙醇(40%)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滴加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色或淡棕色环,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棕色或棕红色荧光,不得显持久的亮蓝紫色荧光。 检查羟基蒽醌衍生物: 粉末用稀盐酸与乙醚提取,分取乙醚层,加碳酸氢钠试液,碱液层显红色。,返 回,薄层鉴别,对照品:大黄酸、大黄药材 吸附剂:硅胶H薄层板 展开剂: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 1) 1、在与大黄酸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

12、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2、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斑点。,供试品色谱中,质量评价,干燥失重:不得过15.0% 灰分: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8% 土大黄苷:取本品粉末甲醇浸液点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浸出物:热浸法测定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25.0% 含量测定:HPLC测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总量,不得少于1.5%,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第四节 性状鉴定,生药性状鉴定是运用人体的感官看、摸、闻、尝及水试、火试等直观的方法,

13、对生药的性状,包括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作为依据而进行鉴别的方法。 性状鉴定主要观察完整的生药及饮片。,性状鉴定内容:,1、形状(shape, form):与生药的形状与药用部位有关; 2、大小(size):指生药的长短、粗细、厚薄等; 3、色泽(color):各种生药的颜色不同,同一生药的色泽变化与生药的质量有关; 4、表面特征(surface character):生药表面的特征不尽相同,如光滑、粗糙、皱纹、皮孔或毛茸等;,5、质地(texture):生药的质地特征可分软硬、坚韧、疏松、致密、黏性或粉性等。 6、断面(fracture):一是指生药的自然断面,二是指

14、用刀横切(或削)成的断面。易折性、粉尘性、响声、断面特征。 7、气(odour):挥发性物质。 8、味(taste):口尝的实际滋味。 9、水试法:是利用生药在水中发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膨胀性、旋转性、粘性、酸碱变化等现象进行鉴别。如红花浸水中,水变金黄色不褪色。苏木投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秦皮浸水中,水浸液显蓝色荧光等作为鉴别依据。 10、火试法:是利用生药受火燃烧后产生的颜色,烟雾、响声、膨胀、熔融聚散等变化现象进行鉴别。,第五节 显微鉴定,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对生药及成方制剂中药味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是生药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显微鉴定常用的方

15、法 横切片或纵切片: 选取生药适当部位,用徒手或滑走切片法制作切片,用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它试液处理后观察。必要时可选用石蜡切片法制片观察。 对于根、根茎、茎藤、皮类等,一般制作横切片观察,必要时制纵切片。 表面制片:鉴定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生药,可取叶片、萼片、花冠、果皮、种皮制表面片,加适宜试液,观察各部位的表面(皮)特征。 方法为水合氯醛液,在小火焰上微微加热透化。,粉末制片 粉末生药可选用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当试液处理后观察。为了使细胞、组织能观察清楚,需用水合氯醛液装片透化。 二、显微鉴定要点 1. 根类生药 2. 根茎类生药 3. 皮类生药 组织 4

16、. 叶类生药 细胞 5. 花类生药 内含物 6. 果实类生药 7. 种子类生药,(一)根类生药 组织构造: 各种类型根类的区别:观察根类药材的组织构造,可根据维管系统,区别其为双子叶植物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或单子叶植物根。 粉末鉴定: 以具有鉴别特征的细胞后含物、厚壁组织、分泌组织为重点,其次是表皮、下皮、根被或木栓组织、内皮层、导管及管胞。 包括:淀粉粒、结晶、分泌组织、纤维、石细胞、导管、木栓组织 薄壁细胞,(二)根茎类生药,组织构造: 观察根茎类生药的组织构造,首先根据中柱、维管束的类型,区别其为蕨类植物、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的根茎。,粉末特征: 根茎类粉末生药的观察,与根类相似。 注

17、意鳞茎、块茎、球茎常含多量较大的淀粉粒,其形状、大小、脐点、层纹以及复粒、半复粒、多脐点单粒(如贝母类)等特征是鉴别的重要依据。 鳞茎的鳞叶表皮常可察见气孔。单子叶植物根茎较易见到环纹导管。蕨类植物根茎只有管胞。,(三)茎藤类生药:,组织特征: 双子叶植物草本茎:表皮、皮层、中柱鞘、形成层、韧皮部、髓 单子叶植物茎:最外层为表皮,其内基本组织中散生许多有限外韧 型维管束,无髓。 裸子植物茎的构造与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类似,但木质部多为管胞,无导管(麻黄除外),韧皮部为筛胞、韧皮薄壁细胞。 粉末特征: 茎藤类药材组织构造及粉末的显微观察注意点基本同根、根茎类。主要不同点: (1) 表皮细胞角质层一般

18、较厚。(2) 纤维普遍存在。 (3) 石细胞常见。(4) 草酸钙结晶易见。 (5) 淀粉粒较少见。,(四)皮类生药:,组织构造: 皮类生药的组织构造主要为周皮、中柱鞘及韧皮部。 粉末鉴定: 皮类粉末生药的观察,一般不应有木质部的组织,如导管、管胞等。注意木栓细胞、纤维、石细胞、分泌组织及草酸钙结晶。,(五)木类生药:,组织构造: 横切面:木射线宽度(细胞列数)、密度,导管与木薄壁细胞的比例及分布型式,导管、木纤维的形状、直径等。 径向纵切面:木射线的高度及细胞类型、导管的类型,导管分子的长短、直径及有无侵填体,木纤维的类型及大小、壁厚度、纹孔等。 切向纵切面:木射线的宽度、高度及类型、导管、木

19、纤维等。 粉末特征: 木类粉末药材的观察,以导管、韧型纤维、纤维管胞的形态特征,以及细胞后含物为主要鉴别点。,(六)叶类生药:,叶类生药的显微鉴定,通常观察横切片(观察表皮、叶肉及叶脉的组织构造)、表面片(观察表皮细胞、气孔及各种毛茸的全形,以及叶肉组织的某些鉴别点,如草酸钙结晶及其分布等)和粉末片。,(七)花类生药,组织构造:根据不同的目的物,将苞片、花萼、花冠、雄蕊或雌蕊等分别作表面制片,或将完整的花作表面制片观察,也有将萼筒作横切面观察(如丁香)。 粉末特征:以花粉粒、花粉囊内壁细胞、非腺毛、腺毛为主要点,并注意草酸钙结晶、分泌组织及色素细胞等。,(八)果实类生药:,组织构造:一般观察果

20、皮的组织特征。 粉末特征:注意外果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的增厚状况、角质层纹理以及非腺毛、腺毛的有无及其特征;中果皮中分泌组织、厚壁组织及草酸钙结晶的有无;内果皮细胞的形态。 果实类如包含有种子,其鉴别点参见种子类生药。,(九)种子类生药:,种子类生药的显微鉴定,着重观察种皮的构造。 种子类粉末生药的观察,注意种皮的表面观及断面观形态特征。,第六节 理化鉴定,生药的理化鉴定是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来鉴定生药品质优劣程度的一种方法。 一般应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生药的鉴定,及生药同名异物,或性状相似又无明显显微特征的生药鉴别。 一、显微化

21、学反应 显微化化学反应是将生药的干粉、手切片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淀或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应结果;或产生特殊的颜色,从而进行鉴定。,二、物理常数 物理常数包括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凝点、熔点等。 对于油脂类、挥发油及树脂类药材的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别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微量升华 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颜色以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 例如: 茶叶的升华物,为白色针状结晶(咖啡碱)。 大黄的升华物为黄色针状或羽状结晶(蒽醌化合物),加碱液溶解并显红色。,四、荧光分析 荧光分析是利用生物中的某些

22、化学成分,接受自然光或紫外光照射时,能发生荧光,其特性和强度可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五、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某些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1、紫外分光光度法 2、可见分光光度法 3、红外分光光度法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六、色谱法 色谱法又称层析法,是一种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的物理化学方法,也是生药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别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色谱分离原理分类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与排阻色谱等。根据色谱分离方法分类可分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第七节 DNA分子标记鉴定,

23、DNA分子标记的特点 遗传稳定性:每一个体的任一体细胞均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遗传多样性:不同物种已穿上的差异表现为四种碱基排列顺序的变化。 化学稳定性:在陈旧标本中所保存下来的DNA仍能够用于DNA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DNA分子标记的方法 1、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3、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任意引物PCR(AP-PCR) 4、PCR扩增的特定片段的限制行位点分析(PCR-RFLP)、RAPD-RFLP 5、DNA测序方法 DNA分子标记的应用 1、在植物进化、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2、在中药材鉴别中的应用 3、在道地生药鉴定中的

24、应用,中药材集散地 百泉药交会:河南省辉县。“春暖花开到百泉,不到百泉要不全”。樟树药业:江西省清江县。“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美”。“药都”。药材加工、炮制、制剂、药材贸易具有悠久历史。 药城禹县:河南省许昌地区。“药城”。此行医采药。 药乡亳州:安徽省亳县。故称“商汤古都”、“魏武故里”。老子、华佗、曹操出生地。中药材栽培、炮制技艺高超。白芍、菊花、花粉、紫苑等130种药材。 药都安国:河北省安国县,古称祁州。“天下第一药市”、“药都”。种植面积6070km2。药材加工遍布全县,饮片产量7000kg。200多品种。地道药材祁白芷、祁薏苡、祁菊花。 四川的荷花池:四川省成都市北。四川是我国最大的药 2材产区,水、陆交通方便。市场营业面积21000m。 其他 郑州南大街、西安康复路、广西玉林、广州清平药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