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4).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01784 上传时间:2021-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语言 (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自然的语言 (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自然的语言 (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自然的语言 (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自然的语言 (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 (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 (4).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自然的语言一、教学设计依据:1、分析教材: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的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这篇文章知识性强,文章前半部分语言生动活泼。但综观全文趣味性不够,而且篇幅偏长,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大多对这篇文章不够感兴趣。很难透彻了解文章所介绍的有关物候的知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编了大自然的语

2、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等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这几篇文章都是事理说明文。它们都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在第三单元说明文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这一组文章,可以在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2、分析学情:知识能力分析:在前一个单元说明文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对“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有了一定的感知,对说明方法的运用的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生活经验分析: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充满好奇和想象的年龄,而大自然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河岸边田野里,淅沥的秋雨中,纷飞的暮雪里,翩飞的蜂蝶,反刍的牛羊无不充满魔术般的魅力。他们幻想、惊奇、喜悦

3、,这是本课教学的基础,也是优势。心理特点分析:好奇,好胜。3、分析课堂时间段内学生思维特点:初中课堂一堂课45分钟,到15-20分钟时,学生的思维易疲惫。二教学设计思路: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及课堂结构、学习方式的分析,本节课拟把“概括内容要点和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究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语文是一门积累性很强的学科,为了便于学生的积累,每堂课我都设计了学案,供学生课上和课下使用。不但记录了他们学习成长的痕迹,长期坚持下去,还积累了大量的语文知识。并且培养了良好的积累的习惯。可谓一举三得。三、教学目标的确定:1、 知识和技能: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概括内容要点;培养

4、探究能力。2、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背诵法 对比分析法 合作探究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四、教学的重点: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培养探究能力五、教学的难点:培养探究能力六、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基本流程:导入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探究物候现象,了解物候知识。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读课文23遍,标注段落序号。2、课外搜集一些谚语,积累学案上推荐的四则谚语。3、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二、趣导入:出示一组落叶的图片同学们,他们是不是很漂亮?我还带了其中几片最漂亮的叶子来送给你们,你们看到我手中的叶子(几片黄色的树叶)了吗?他们还会说话呢。(放在

5、一个学生的耳边)你听听,告诉大家:这一片漂亮的树叶刚刚在你耳边悄悄的说了什么?(树叶黄,秋天到了。)嗯,同学们很聪明,能听得懂树叶说话了,其实,大自然每天都在我们的耳边私语着,有时温声细语,有时语重心长,有时她还在呻吟叹息,但只有细心的人才能听得见、听得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一位气象学家竺可桢的一篇文章大自然的语言,看看大自然是以什么方式在说话?她又说了哪些话?你能听得懂大自然的语言吗?(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针对学生对这篇文章不感兴趣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从教师自拍的图片中选取几幅图片,一方面给学生以视觉上美的冲击,另一方面,现身说法,大自然的语言就在我们身边,从而

6、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导入语言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三、品语言。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大自然会说话吗?、大自然是以什么方式说的话?(自然现象)课文第一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哪些自然现象?合上书本,在学案上快速填空。冰雪 ,草木 ,各种花 开放 ,燕子 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 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 变黄,在秋风中 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到处呈现出一片 的景象,准备迎接 的寒冬。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7、。(要求:背诵这一段话。)A、谈谈你觉得最生动的一个词。引导学生理解“次第”B、理解“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的限制作用,体会语言的准确性。C、背诵这一段话。(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活动化的课堂。语言的学习是语文课堂永恒的任务,而怎样学语言,既要根据教学的材料,也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习语言的方式方法。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朗读,填空背诵、这样几种语言学习的活动,学生在朗读填空的同时,思维上有分析有比较,不但清晰了词语的语言环境,而且强化了对词语的理解,加深了记忆。而且,学习的结果要以背诵的形式出现,关注学习的有效性,解决“学得怎么样”的问题。而且,填空,背诵又都是以“赛”的形式呈

8、现的,形式生动活泼,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细探究。1、对谚语。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下面请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对诵学案上推荐的四则谚语。男生出:雨中闻蝉叫,女生对:预告晴天到男生出:天上钩钩云,女生对:地上雨淋淋。女生出:云从东南涨,男生对:有雨不过晌女生出:立夏刮阵风,男生对:小麦一场空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在课堂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语言积累,引出下文对“物候”的探究。从“学什么”这个角度讲,这个环节仍然是“学习语言”,但却以“男女生对谚语”的形式出现的,结果也一目了然。时刻关注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这个

9、时间段应该是在课堂的20分钟左右,学生的思维易呈现疲惫状态,因而以“男女生对”的形式开展课堂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教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形式,调动孩子的情绪;在游戏中提高孩子的智力;同时也滋养了孩子的精神世界。)2、细探究:探究一:阅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学生阅读、讨论,回答。明确:物候:物+候物候学:物+候+学(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自主化的课堂。我私下认为本课中对“物候”概念概括的不太准确,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概括“物候”的定义,培养他们积极思考,求真务实的精神,同时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探究之门。以引领下几个环节的探究活动。新课程理念关

10、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应该从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家这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探究二: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你能听得懂大自然的语言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组自然现象,看看你能不能听得懂她的话?(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在学案上写出对文本的探究结果。课件展示文本一: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比北京早开20天。(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南方的春天比北方来得早。)课件展示文本二: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靠近海洋的地方春天来得比较晚。)课件展示文本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越往高处,春天来得越晚。)课件展示文本四:1741到1750年十年平

11、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天来得越来越早了。)、从以上大自然所说的话中,我们看春天来临的早晚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纬度,海洋,高下,古今)这四个因素中,哪个影响最大?(明确总结:纬度。所以课文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先后介绍了纬度、海洋、高下、古今对物候的影响。非常的有条理。)(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合作下知识探索的课堂。这一环节从“学什么”的角度来思考的话,应该是培养学生概括要点的能力。过去的课堂通常是以阅读的方式,概括的方法来达成这一目标的,但是根据以住的经验,大多学生对这种知识性比较强的文段不太感兴趣

12、,因而学生的思维通常不够积极。而改成“探究”这种形式,让学生从生活的现象中探究其背后的物候知识。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同时,这种探究的结果要比概括知识更有思考的价值。)探究三:研究物候学的意义。阅读课文第11自然段,在文中标出研究物候学的5点意义。(明确略)(设计意图:文章第11自然段虽然浅显易懂,但学生读书易囫囵吞枣,明确告诉他们五点,一方面训练他们梳理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细致读书的习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既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的习惯,在些基础上,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五、深拓展:生活中你还听得懂哪些大自然的语言?温声细语:语重心

13、长:呻吟叹息:例:(地震大地的警告;呃尔尼诺地球母亲的呻吟)(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情感化的课堂。试图以此环节,一方面激起学生关注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另一方面也唤醒他们的环保意识。)六、巧作业:同学们注意过吗:不但大自然有自己的语言,我们身边任何东西都有自己的语言,石头有石头的语言,树木有树木的语言,猫有猫的语言,请留心观察大自然,以“的语言”为题写一个片断。(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为学生终生奠基的课堂。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要带动一门学科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使孩子初步领略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喜悦。也许他们将从这里起步,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结语

1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百年来,人类在大自然母亲美丽的怀抱中嬉戏,玩耍,繁衍、生息。母亲以她博大的胸襟接纳了我们。我们也应该细心的倾听母亲的诉说。体贴母亲,也是关爱我们人类自己。七、板书设计:探(设计意图;本节课以“探究”活动为主体,了解了物候知识,培养了探究能力,充分体现了从教师到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且,以释字为载体,让学生明白,科学的精神要以观察为基础,进行实践。)结语:新课程唤醒新课堂,把课堂教学主体的角色还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本节课力图通过“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探索化、情感化、终身化”的教学策略的运用,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出新课程理念下的新的课堂教学。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