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二语习得重述反馈的研究现状.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04194 上传时间:2021-02-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二语习得重述反馈的研究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外二语习得重述反馈的研究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外二语习得重述反馈的研究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外二语习得重述反馈的研究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二语习得重述反馈的研究现状.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外二语习得重述反馈的研究现状摘要:随着言语交际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二语研究者致力于分析交际过程中的各种反馈以及它们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重述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纠错型反馈,成了交际研究的重点。为了增进对重述作用的了解,本文对国外最近几年的重述研究做了回顾,主要关于学重述的使用频率、学习者对重述的理解和重述的效用这三个方面。关键词:重述;频率;理解;效用1、引言 重述是一种英语学习者和较高水平英语学习者或者英语母语者交际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纠错型反馈形式,因此在近些年吸引了大量的研究。很多二语研究者都越来越多地研究重述在而与发展中的作用。重述作为一种负向反馈,是指 在言语交流过程中一个学习者的话

2、语包含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引发了对话者的纠错。其纠错重新表述了该话语并同时改正了其中的错误。这种纠错就是重述。 本文对国外重述的研究做了回顾,主要集中在重述的使用频率、学习者对重述的理解和重述的效用这三个方面。 2、重述的使用频率 重述在二语学习者的言语交流中使用频率非常高。Oliver(1995)在研究儿童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谈话的时候发现本族语者提供的反馈中有61%是重述。Lyster研究了在初级法语课堂中六种反馈的频率和分布情况,即:明确纠错、重述、要求澄清、元语言反馈、提示和重复错误。他们发现55%的反馈都是重述。Panova分析了教师和学生十个小时的课堂交流。他们发现实验中的老师都倾向

3、于使用重述作为课堂反馈的形式。Iwashita (2003)在一项实验性研究中发现重述是非本族语学生接收到的第二大反馈。尽管重述只排第二位,但是数量仍然是很大的,因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是Iwashita定义为“继续非本族语学习者符合目标语的话语”的范例。Sheen研究了四种不同教授环境下教师使用纠错型反馈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他发现重述是四种课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纠错型反馈。 重述极高的使用频率本身就能说明为什么在近些年里二语研究者纷纷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 3、学习者对重述的理解 Nicholas等提出在课堂的环境中学习者很难把对话者的重述作为是对自己话语形式的纠正,而常常作为对方对自己意思的重复和肯定

4、。事实上,学习者对重述理解上的困难在研究文献中都有充分的说明。 Lyster(1998)研究了少年二语学习者对重述的理解。结果表明学习者通常很难认识到重述的纠错功能,因为重述的使用频率和非纠错型的重复的使用频率几乎一样。另外,在他研究的三种反馈中,即:重述,非纠错型重复和继续话题话语,对话者提供的肯定信号是一样的。这就让重述的纠错作用更加模糊不清。 Carpenter等人也研究了高级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对话中重述的理解。实验中,两组学生分别观看同样的二语课堂中关于重述的对话片段。不同的是第一组被试观看的视频剪辑掉了出现在重述之前的错误的话语,而第二组观看的视频则包含了错误的话语。两组学生都

5、更倾向于把重述理解成为重复。 但也有研究表明学习者对重述的注意率很高。Philp(2003)的研究分析了33个成人英语学习者在一个口语交流活动中对重述的注意程度。研究的结果表明受试者注意到了达到总数60-70%的重述。这同前面提到的两个研究相比是一个相对高的比例。 能解释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可能是学习者对重述的理解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Lyster (1998)指出的两个因素之外,Philp从自己的研究中总结出学习者对重述的注意度受学生英语水平的影响,同时也受重述中所发生变化的长度及数量的影响。Lyster 后来又提出了另外一个可能影响学生注意度的因素,即学生所犯错误的类型。他总结说,总体上教师倾

6、向于使用重述纠正语法和发音错误。 综上所述,学习者在认识重述的纠错功能上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常常把重述当成是对话语意思的肯定而不是对语句形式的纠正。但是,研究文献同时表明,当其具备某些特征时,重述就很容易就看做是纠错型反馈了。可惜的是,还没有研究系统地分析这些可能会影响学习者对重述作出正确解释的因素。 4、重述的效用 在研究文献中,有很多研究对比了重述和其他反馈形式的相对有效性,例如范例和提示。理论上,不同反馈类型之间相对效用的比较可以得出正面证据和负面证据在二语习得中的相对作用。在实践上,这种研究可以给二语教师一些建议,例如他们在课堂上使用什么类型的反馈会更加有效。 Long等人对比了重述和范

7、例这两中隐性反馈的相对效用。实验结果表明成人学习者都能从这两种反馈形式中获得进步。但是他们也同时发现在学习以前没有学过的二语结构的过程中,重述比范例有更大的短期效果。 Iwashita (2003)分析了五种不同反馈类型在日语学习中的短时效用。他使用了前测、及时后测和延时后测的实验设计。他总结说重述同其他反馈形式相比能对二语语法发展产生更大的作用。他还同时指出尽管重述不是最常用的反馈形式,但是是最为明显的一种。 但是并不是所有研究的结果都倾向于重述。Lyster (2004)在对比重述和提示在帮助学生学习法语语法词性的时候发现提示效用比同重述的效用更大。Lyster认为提示同重述相比之所以有这

8、种优势是因为提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改正的机会,而且其纠错倾向更加明显。 Ammar也对重述和提示的相对效用做了对比研究。他们主要分析了这两种纠错反馈对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在学习第三人称物主代词his和her中的作用。他们使用了同Lyster (2004)相同的实验设计,最终也发现提示比重述更加有效。他们认为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是:重述纠错功能的相对隐蔽性和学习者对提示更为有效的接纳。 Ellis 等人分析了隐性反馈(重述)和显性反馈(元语言解释)在学生学习英语动词过去式中的相对效用。他们发现在实验的后测中,学生的成绩明显说明元语言解释比重述的作用更大。他们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相

9、对显性或隐性。 在回顾了上述研究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研究的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考虑到他们分析的是不同的语言结构,使用的是不同的实验条件,这种差异也不足为奇。我们仍然能从这些研究中找出一定的规律。这些研究几乎都发现更为显性的反馈比重述的效用更大。而研究者所提供的原因基本都是重述在纠错功能上的隐蔽性,或者说是重述的隐性特征。 5、结语 随着重述研究的深入发展,我们对重述和它在二语习得中作用的认识也不断增多。总的来说,重述是二语课堂和交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反馈形式。虽然如此但是研究表明学生对重述的理解普遍存在困难,因为重述纠错功能的隐蔽性,学生常常把重述理解为说话对方对自己话语内容的肯定而不是对

10、形式的纠正。也可能正因为这个原因,在作用上,重述的有效性通常都比其他纠错意图更加明显的反馈形式的要小。因此,如何能使这种使用频率最高的反馈形式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成为了接下来研究的重点。更多的研究应该分析重述的特点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学生对其纠错意图的正确理解,以使这种反馈形式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Iwashita, N. Negative feedback and positive evidence in task-based interaction.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3, (25): 1-36. 【2】Ly

11、ster, R. Recasts, repetition, and ambiguity in L2 classroom discourse.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8, (20): 51-81. 【3】Lyster, R.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prompts and recasts in form-focused instruction.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4, (26): 399-432. 【4】Oliver, R. Negative feedback in child NS-NNS conversation.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5, (17): 4594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