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版)2019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4 化学与社会发展.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06855 上传时间:2021-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版)2019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4 化学与社会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专版)2019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4 化学与社会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京专版)2019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4 化学与社会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京专版)2019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4 化学与社会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京专版)2019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4 化学与社会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专版)2019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4 化学与社会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版)2019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4 化学与社会发展.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阶段测试(四)化学与社会发展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图ZJ4-12.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橄榄油B.蔬菜C.米饭D.牛肉 3.下列物质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木材4.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核能B.天然气C.可燃冰D.风能5.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病症是()A.贫血B.夜盲症C.骨质疏松D.甲状腺肿大6.下列做法不符合“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是()A.鼓励使用共享单车B.鼓励使用一次性餐具C.鼓励自带布袋购物D.鼓励乘坐公交车7.每个人都要

2、有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乘坐地铁时,携带鞭炮B.电器着火时,用水扑灭C.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D.厨房里天然气大量泄漏时,立刻打开抽油烟机排气8.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B.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9.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图ZJ4-2A.实验中蜡烛熄灭,实验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C.实验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

3、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D.实验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二、非选择题(共64分)10.(2分)自热米饭是一种快餐食品。某品牌自热米饭的食品成分包括:米饭、鸡肉、胡萝卜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11.(6分)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和天然气。(2)我们的家用燃料主要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为了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人们正在选择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常见的新能源有(写出一种即可)。12.(2分)现在很多家庭自备干粉灭火器,其中一种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 (干粉的主要成分

4、是磷酸二氢铵)灭火。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并能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其灭火原理是。13.(4分)米、面、蔬菜、肉、植物油是烹饪食品时的主要原料。(1)以上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2)调馅时使用铁强化酱油,人体“补铁”可以预防(填序号)。A.骨质疏松B.缺铁性贫血C.甲状腺肿大D.营养不良14.(4分)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1)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其中乙醇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5、)能源。15.(9分)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1)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是常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填序号)。图ZJ4-3(3)氢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16.(4分)能源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多地有效调整能源结构,稳步发展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合理利用如图ZJ4-4所示三种发电方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图ZJ4-4(1)与C相比,A、B发电的共同优点是 (写一条)。(2)A的能量转化方式是把能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化成电能。17.(3分)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将锡纸剪成一段

6、两头宽中间窄的条状,将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造成短路),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开始锡纸不燃烧,短路后能燃烧的原因是。18.(6分)可以利用图ZJ4-5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在两支三脚架上分别放置两个铁丝网,在上面放置三团医用脱脂棉A、B、C。其中棉花B上方放置一支温度计,棉花C上罩一只小烧杯,并在A、C处铁丝网下各放置酒精灯。同时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棉花A燃烧,B没变化,C底部变黑但不燃烧。图ZJ4-5(1)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现象为。(2)当把小烧杯拿下后,发现C能燃烧,说明燃烧所需要的一个条件是。19.(9分)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图

7、ZJ4-6(1)实验中酒精燃烧、实验中水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2)实验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由此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灭火的实质是破坏燃烧的条件,请举出一个生活中利用“隔离可燃物”防火的实例:。20.(15分)用如图ZJ4-7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容积为250 mL),实验步骤如下:图ZJ4-7检查装置气密性;在有孔燃烧匙上放置一小块(足量)白磷,塞紧橡皮塞,关闭K;向烧杯中倒入足量80 的热水;打开K,将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拉到100 mL处;2分钟后,迅速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底部,并立即关闭K;回答下列问题。(1) 该实验中发生反应

8、的化学方程式为。(2) 步骤观察到的现象是_。(3)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现象是。(4) 步骤的完整表达是。(5) 若操作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参考答案1.D2.D3.D4.B5.C6.B7.C8.A9.B解析 实验中倒置的烧杯使蜡烛与空气隔绝,蜡烛熄灭,实验中,蜡烛与空气充分接触,继续燃烧,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实验、实验、实验中蜡烛熄灭都是因为隔绝氧气导致的,不是因为降低温度和隔离可燃物导致的;实验中,稀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将烧杯中的空气排出,使蜡烛因与空气隔绝而熄灭;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二氧

9、化碳可以用于灭火。10.米饭11.(1)石油(2)CH4+2O2CO2+2H2O(3)太阳能(或潮汐能或风能或地热能等)12.隔绝氧气并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13.(1)肉(2)B14.(1)CH4(2)可再生 15.(1)煤CH4+2O2CO2+2H2O(2)AC(3)2H2+O22H2O16.(1)节约资源(或绿色环保)(2)风17.短路使锡纸温度升高,达到其着火点18.(1)A处棉花燃烧,B处棉花没变化(2)与氧气充分接触19.(1)可燃物(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或乒乓球的着火点比滤纸的低)(3)楼道内禁止堆放可燃物(或森林着火时设置隔离带)20.(1)4P+5O22P2O5(2)水倒吸入集气瓶中(3)步骤中白磷不燃烧,而步骤中白磷燃烧(4)待烧杯里的水和集气瓶均冷却到室温,打开K(5)水倒吸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子总体积的155 / 5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