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教学.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08709 上传时间:2021-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教学.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教学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它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严文井关于寓言的寓言寓言是文学体裁之一,常带有讽刺或训诫的特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含有“寄托”的意思。寓言这种文学体裁是比较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阅读教材的。这首先在于它传递出的正能量价值观,能给人以启示,因为寓言常常被誉为“理智的诗”、“穿着外衣的真理”。其次是它的形象性。虽然寓言的特征是“以理服人

2、”而不是“以情动人”。但这种“以理服人”并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用论证的方式、逻辑的力量说服人,而是寓哲理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所以寓言常用比喻、夸张、拟人、反复等文学手法,具有鲜明的形象,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容易感染读者,有利于引发学生展开想象。第三是它的可接受性。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对人们的教育和批评不是当面斥责,而是寓于故事之中,十分适切小学生的认知程度。二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语言,大都是我国古籍中的片段。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为了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在争辩中往往选取民间口头创作中的材料,经过艺术加工,作为自己说理的依据和训诫的手段,如揠苗助长等。这类寓言的题目大都已经

3、转化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了,如“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外国寓言作品主要选自伊索寓言,如狮子和鹿狼和小羊等。当代作家创作的寓言作品,如严文井的会摇尾巴的狼等,也一度入选过小学语文教材。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寓言篇目并不多,计5课8则,但是,编者对寓言教学的编排思路却是相当清晰的,大致体现出了寓言教学的基本特点。具体如下:课文课后习题编者意图重点难点二上坐井观天1分角色朗读。1分角色朗读对话,激发想象。1想象说话。2初步理解寓意。二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1讲故事。2比较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1讲故事。2激发兴趣,引导阅读同类寓言。1讲故事,理解寓意。三上狮子和鹿1讲故事。2初步理解寓意

4、。1讲故事。2激发兴趣,初步感知童话和寓言的异同。1初步理解寓意。2初步感知童话和寓言的异同。三下亡羊补牢南辕北辙1讲故事。2从寓言中懂得什么。1了解寓言表达的特点。2结合生活体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3拓展阅读,加强积累。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四下纪昌学射扁鹊治病1读好对话。2讨论寓言对我们的启发。3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想法。1领悟道理,练习复述。2提倡个性化解读。3推荐中外经典寓言故事。1整体把握,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2个性化理解寓意,有自己的见解。上表可以看出,寓言主要集中选编在第二学段教材之中。所谓寓言,就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寄托在精炼生

5、动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对寓言的特点进行了归纳,他说:“雅人爱其哲理,俗人爱其故事。”这里的“哲理”就是指寓言的寓意,所以,寓言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雅俗共赏”,既要理解故事,也要领会寓意。从寓言教材的“课后习题”和“编者意图”来看,“想象说话,会讲故事”、“联系生活,理解寓意”也的确是寓言教学的重点所在。三如何遵循寓言的语言规律,有效地教学寓言,给予学生寓言学习的收获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既要恪守寓言教学“雅人爱其哲理,俗人爱其故事”的传统思路,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抓住寓言的语言特色,给传统的寓言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

6、)强化形象的感知寓言的寓意是包含在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的,寓言故事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形象,或庄或谑,总是带着独特的形象特质。只有当学生具体而完整地感受了鲜活的形象,才能真正领会它的寓意。所以,寓言教学和其他文学体裁的教学一样,必须还原文体本色,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形象。例如教学扁鹊治病,为了让学生喜欢这个故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揣摩扁鹊和蔡恒公的语言和心理变化,再结合分角色朗读课文,尽量展现当时的场景。扁鹊三次见蔡恒公没被采纳良言,“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恒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此时,扁鹊心理在想些什么?蔡恒公又会

7、想些什么?在学生充分的想象说话中,凸显扁鹊的苦口婆心和失望心情。学生一旦充分感知了人物的言行和心理,就能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也就能在此基础上接受文本的表达形式。(二)减少纯粹的说教寓言教学,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对寓意的识记,强调的是结果,而教材编者更关注的是过程、方法,强调联系生活,活学活用。教学中不少教师容易陷入空洞说教的境地,认为教学寓言的重点就在于揭示寓意、讲清道理,所以课堂上常常安排学生摘抄寓意,朗读寓意甚至背诵寓意的环节。之所以出现这种“纯粹说教”,是因为很多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忽视了寓言的故事性、趣味性和整体性,整节课始终囿于“梳理故事、揭示寓意”这两个问题,其余均是简单的问答和朗读。这样

8、一来,原本丰满的故事就被肢解成了“皮”和“骨头”,学生头脑中只能留下干瘪的形象和事实而非的“寓意”,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寓言教学应该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于学习的主动权,引导他们提出问题,组织他们开展争论,自由表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形象化的语言,抓生动的情节,抓有感情地朗读。例如教学揠苗助长,教师抓住农夫违反客观规律、只凭主观愿望的错误思维方法这个中心,首先着力引导学生对农夫“巴望”和“行动”进行判断,让学生了解农夫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并没有错,错误之处在于为了达到这个愿望的行动。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禾苗长得快些?农夫错在哪里?在此基础上,

9、才让学生进行概括抽象:课文告诉我们怎样做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做,使学生从对具体情节的判断中分析、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训,从而达到认识过程的“飞跃”。(三)凸显语文的功用寓言故事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一旦入选教材,就不再单纯是“讲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了,它具有语文教学的全部意义。寓言教学应该充分依托文本,多维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人教版选编的5篇课文8则寓言的“课后习题”看,有“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概括寓意”、“体会人物的想法”、“比较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等,教学要求可谓多种多样,教师都要努力达成这些教学目标。例如教学二下寓言二则,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去掉带点的

10、词,句子的意思和原来一样吗?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等着。教学中,通过这些词的“去留”比较,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妙用”,对于突出“揠苗者”和“种田人”的“巴望”心理,具有很强刻画作用。特别是“整天”一词,可以通过教师的引读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早上种田人怎么样,心里怎么想?中午种田人怎么样,心里怎么想?傍晚种田人怎么样,心里怎么想?这样的引读,学生自然就会浮现出“不劳而获”的形象。(四)消除随意解读寓言故事是源于生活现象而虚构出来的具有讽喻、戏谑特点的短小精悍故事。其中,来源于诸子百家的寓言故事大都已经演变成了约定俗成的成语,就是在今天的

11、生活中还是广为流布与运用。这些寓言的寓意已经相当固定了,一般不容随意拓展和创新,比如教学南辕北辙时,教师不能肯定学生提出“地球是圆的,赶车人这样做也是越走越近”之类的观点。因为阅读教学虽然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对寓言教学来说,其核心价值观不容颠覆、动摇,否则就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当然,学生提出与核心价值观没有抵触的“独特体验”,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例如教学传统寓言鹬蚌相争,结课时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河蚌夹住了水鸟的嘴巴,他们还能开口说话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沉闷的课堂顿时炸开了锅,大家立即分成两派,有的认为确实不能说话,应该将“说”改成“想”;有的认为寓言是假的,开口说话也可以,否则对方就听不到各自的想法了。课后,我让语文课代表执笔,将大家的讨论情况写成给编者的一封信,寄给了上海的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尽管文章最终没有发表出来,但这一教学过程本身,已经创生了不少“语文元素”。这样的“独特体验”值得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