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15997 上传时间:2021-0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 药剂学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 一、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1.浸出操作与设备药材的来源于品种的鉴定 药材品质检查有效成分或总浸出的测定 药材的预处理含水量测定(9%16%) 药材的粉碎:药物要求有特别细度,或有刺激性,毒性较大者,则宜用湿法粉碎 浸润、渗透过程(含多量脂肪油或蜡质的药材,须先行脱脂或脱蜡处理后方可用水或乙醇浸出) 解吸、溶解过程 扩散过程(浸出成分的扩散速度可用Ficks第一扩散公式来说明) 置换过程(浸出的关键在于保持最大浓度梯度) 适当用酸,可以促进生物碱的浸出 适当用碱,可以

2、促进某些有机酸的浸出 溶剂具有适宜的pH值也有助于增加制剂中某些成分的稳定性 应用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常能提高浸出溶剂的浸出性能 药材的粉碎程度:适宜的粉碎程度有利于浸出,但过细粉末并不适于浸出 浸出温度:一般药材的浸出在溶剂沸点温度下或接近于沸点温度进行比较有利 浓度梯度:浓度梯度越大浸出速度越快 浸出压力:提高浸出压力有利于加快浸润过程 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速度:相对运动速度加快,能使扩散边界层变薄或边界层更新加快,而有利于浸出过程 新技术的应用 煎煮法 浸渍法 浸出方法渗漉法 大口树脂吸附分离技术 超临界萃取技术(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 单级浸出工艺 间歇式提取器 多级浸出工艺 连续逆流浸出工艺

3、 自然蒸发 沸腾蒸发 常压干燥 减压干燥 喷雾干燥 冷冻干燥 2.常用的浸出制剂 剂型 概念 特点 浸出方法 汤剂(煎剂) 是用中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制剂 煎煮法 酒剂 指药材用蒸馏酒浸取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浸渍法、渗漉法 酊剂 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或用浸膏溶解制成 含有毒剧药品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 稀释法、溶解法 浸渍法、渗漉法 流浸膏剂 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液体制剂 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g 渗滤法 浸

4、膏剂 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所制成的膏状或粉 状的固体制剂 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药材25g 煎煮法、渗漉法 煎膏剂 (膏滋) 指中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炼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制剂 煎煮法 颗粒剂 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内服制剂 分为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三类 二、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1.药用溶剂的种类与性质 水 醇与多元醇类: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200(400、600)、丁醇、苯甲醇 醚类:四氢糠醛聚乙二醇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 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 酯类:三醋酸甘油酯、乳酸乙酯、油酸乙酯、苯甲酸

5、苄酯、肉豆蔻酸异丙酯 植物油类: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红花油 亚砜类:二甲基亚砜 介电常数:反映溶剂分子的极性大小,介电常数大的溶剂极性大,介电常数小的极性小。 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大。两种组分溶解度参数越接近,它们越能互溶。 (正辛醇常作为模拟生物膜相求分配系数的一种溶剂) 2.药物的溶解度与溶解速度 表示方法: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 溶解度 溶质的量 溶剂的量 溶解情况 极易溶解 1g 1ml 溶解 易容 1g 10ml 溶解 溶解 1g 1030ml 溶解 略溶 1g 30100ml 溶解 微溶 1g 1001000ml 溶解 极微溶解 1

6、g 100010000ml 溶解 几乎不溶和不溶 1g 10000ml以上 不能完全溶解 溶解度 药物的分子结构:相似相溶 溶剂化作用和水合作用 多晶型的影响 粒子大小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取决于溶解过程吸热还是放热 pH与同离子效应 制成盐类 应用混合溶媒 增加溶解度的方法加入助溶剂对于以水为溶剂的药物,增溶剂的最适HLB值为1518。 表面活性剂之所以能增加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因为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束” 增溶剂的种类 药物的性质 加入顺序 增溶剂的用量 表示方法:Noyes-Whitney方程 溶出阶段:溶解和扩散 固体的表面积:增加溶出界面,有利于提高溶出速度 温度:升高温度

7、有助于提高溶出速度 溶出介质的体积:溶出介质体积大,溶出速度快 扩散吸收:扩散系数越大,溶出速度越快 扩散层的厚度:扩散层的厚度越薄,溶出速度越快 3.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渗透压:冰点降低法间接求得。渗透压的单位以渗量Osm表示,即渗透摩尔浓度 血清和泪液的pH约为7.4 胃液的pH约为0.91.2 药物溶液的pH:pH测定。血浆的pH为7.4。一般血液pH低于7.0或超过7.8会引起酸中毒或碱中毒 注射液pH应在49范围内 药物的解离常数滴眼液pH应在68范围内 药物溶液的表面张力:最大气泡法、吊片法、滴重法 药物溶液的黏度:毛细管式和旋转式黏度计 三、表面活性剂 定义:具有很强的表面

8、活性,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结构特征:表面活性剂一般由非极性烃链和一个以上的极性基团组成,烃链长度一般在8个碳原子以上。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碱金属皂(一价皂):硬脂酸钠等 高级脂肪酸类(肥皂类,以硬脂酸、油酸、月桂酸等较常见)碱土金属皂(二价皂):硬脂酸镁、硬脂酸钙等 硫酸化油:硫酸化蓖麻油(土耳其红油)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 硫酸化物: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又称月桂硫酸钠,SLS)、十六烷基硫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主要做外用软膏的乳化剂 磺酸化物: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阿洛索-OT)、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广泛应用的洗涤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物,水溶性大

9、,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和杀菌作用。常用品种有苯扎氯铵(洁尔灭)、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 卵磷脂:豆磷脂或蛋磷脂,主要用于注射剂的乳化剂 合成化合物:阴离子部分主要是羧酸盐,阳离子部分为季铵盐或胺盐 脂肪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等,表面活性较弱,主要做W/O型辅助乳化剂 蔗糖脂肪酸酯:主要做O/W型乳化剂、分散剂 多元醇类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司盘):W/O型乳化剂 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吐温):常用的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O/W型乳化剂 聚氧乙烯型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西土马哥、平平加O;常做增溶剂及O/W型乳化剂 聚氧乙烯共

10、聚物(又称泊洛沙姆,商品名普朗尼克):O/W性乳化剂,目前用于静脉乳剂 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概念: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3.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W/O乳化剂(HLB36) O/W乳化剂(HLB318) 应用 润湿剂(HLB79)增溶剂(HLB1318) 计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值具有加和性 HLB= 4.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与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作用称为增溶。 MAC:当表面活性剂用量为1g时增溶药物达到饱和的浓度即为

11、最大增溶浓度。CMC越低、缔合数越大,MAC就越高。 Krafft点:是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也是表面活性剂应用温度的下限 温度对增溶的影响起昙:对于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可导致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聚氧乙烯链可发生强烈脱水和收缩,使增溶空间减小,增溶能力下降,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和析出,溶液出现浑浊,这种现象称为起昙。 昙点:起昙时的温度称为昙点 聚氧乙烯链相同时,碳氢链越长,浊点越低;在碳氢链长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则浊点越高 解离型药物的增溶: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等电点时有最大增容量 多组分增溶质的增溶:制剂中存在多种组分时,对主药的增溶效

12、果取决于各组分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增溶剂的增溶能力可因组分的加入顺序不同出现差别。一般认为,将增溶质与增溶剂先行混合要比增溶剂与水混合的效果好。 抑菌剂的增溶:抑菌剂或其他抗菌药物在表民活性剂溶液中往往被增溶而降低活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增加用量 5.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药物被增溶在胶束内,如果药物可以顺利从胶束内扩散或胶束本身迅速与胃肠黏膜融合,则增加吸收。表面活性剂溶解生物膜脂质增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 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最终是蛋白质发生变性 毒性: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静脉给药口服给药 溶血性:阴离子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仅毒性较大,而且还有较强的溶血作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血作用较轻微 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芳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吐温类(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 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长期应用或高浓度使用可能出现皮肤或黏膜损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