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17645 上传时间:2021-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2013-2014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请将下面句中的两个错别字改正后用正楷字抄写在田字格里。 切搓学问,抵砺思想2、给下面句中的加点字注音。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 )夺了你的名声。秋天栖( )息农家里。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老师的举动让孩子们停住了笑声,全场鸦雀无声。B、他用了三天的功夫,终于把这篇文章做的花团锦簇。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D、华罗庚独具慧眼,发现了陈景润的数学才能。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512后,师生间掀起了踊跃向灾区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奉献自己,表达心意。B、为了防止

2、意外伤害事件再发生,学校要求各班加强安全教育。C、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刻苦学习、讲究方法是关键。D、她对于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5、将下列五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北京宽阔的马路上, 。要没有这些小色块点缀,北京的深秋或许就索然无味了。 气氛显得安谧而有生气。 行道树是由各种树木组成的。 街道被美丽的各种形状的小色块点缀着。 落叶飘摇而下。 首都浓浓的秋意就蓦然显现出来。 A、 B、 C、 D、6、从“各得其所、美不胜收、眉开眼笑、花枝招展”中任选三个,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7、名著阅读 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书中有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

3、。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 ,如 的故事说明任何事物都有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8、古诗文默写。(7分)(1) ,志在千里。(2) 万籁此都寂, (3) ,天光云影共徘徊。 (4)水何澹澹, (5) ,小桥流水人家。(6)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7)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9、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中学生:“不许进入营业性网吧”,但一些同学仍背着家长和老师上网吧,网吧老板也违规经营。对此,你作为一个中学生,怎能袖手旁观?于是,你到网吧找朋友王亮。对正在上网的王亮说:“ ”10、某班在“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1)请你为这次活动

4、写一条宣传标语。 (2)写出两个你知道的名人读书故事 (3)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名人的读书方法 (4)向同学们推荐你喜欢的一本名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书名 理由 三、阅读与欣赏(一)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11-12题。 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1、这首诗引用 的典故,抒发了作者的 的感情。1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二)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5、“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啮沙为坎穴 固颠 14、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我如浮云 当求之于上流 B、其反激之力 其此之谓乎C、乃石性坚重 去后乃至 D

6、、至石之半 去后乃至15、翻译句子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6、本文按照 的顺序,记叙了 。其中老河兵代表的是 作风。(3分)17、你还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的故事?从本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三)阅读秋天的怀念,回答下面的问题。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7、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

8、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

9、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8、用简要的语言叙述本文所发生的故事。 19、分析第2段中“我”的回答为何让母亲喜出望外。 20、分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1、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者从“看花”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4分) (四) 回忆我的母亲 贾平凹我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去世三周年了。三年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

10、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多,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在牵挂我哩。我常在写作时,突然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走动了,也不出声了,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的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嘛。”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我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的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

11、的香炉里上香,说上一句:“我不累。”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了。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的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湿热得醒来,恍惚中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自己: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三周年的忌日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

12、,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22、选文第一段有何作用? 23、本文回忆母亲,没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选取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请概括一下写了母亲生前的哪几件小事?(至少写三件)(3分) 24、“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了。”一句中“啰啰嗦嗦”有什么表达效果? 25、第4段中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6、“尽孝应趁早”,这句话常常被人提起。作者在结尾说“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应如何尽孝呢?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做法。(3分) 四、写作与表达(50分)1、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可能都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长的烦恼”,也可能对童年发生的趣事记忆犹新。请以“成长中的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