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比较.ppt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9317802 上传时间:2021-02-1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比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比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比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比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比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比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比较.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18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差异比较,(2017全国卷)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第13题。,-3-,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B.豫剧 C.粤剧D.越剧,D,B,D

2、,一、区域特征分析 例1(2017全国卷)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

3、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C,D,D,解析:第(1)题,图示信息显示,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据此判断淮河在洪泽湖以东无对应的自然标志,C项正确,B项错。虽然无对应的自然标志,但仍可通过气温、降水等作为划分指标依据,A项错;秦岭淮河线在江苏段两侧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的变化具有过渡性,没有明显的界线。D项错。第(2)题,注意“突出体现”的限定要求。长江作为苏南和苏北的界线,因河流阻隔导致苏南和苏北交通联系不便,故C项错,D项正确。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在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分异并不显著,故A、B两项错。第(3)题,由“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

4、座长江大桥”可推断,多座长江大桥加强了苏南和苏北的交通运输联系,进而促进了资金、技术等经济要素的流动和市场的融合与拓展,故D项正确。,2.依托区域图分析区域特征 区域综合分析的基本思路是: 在哪里:定位、分布,即区域的空间位置有什么:在这个区域当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怎么样:这些地理事象有何突出特征为什么:区域内的地理要素有何联系,如何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如何办:分析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以下图为例,分析说明依托区域图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1)空间定位:根据图中经纬度,参照标志性地理事物可知,该岛屿地处热带,位于西半球、北半球,是加勒比海上的岛屿。

5、 (2)要素提取:结合图例找出图中的关键地理事象及其特征。如图中标注了经纬度、加勒比海,主要显示了该岛屿的山峰和河流分布: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山脉横贯东西,南北为狭窄的沿海平原;南部河流少、流程短,北部河流多、流程长。,(3)推理判断(1)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判断区域所属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2)结合地形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以及植被类型等(3)根据人地相关原理推断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地形、气候等条件可确定区域农业类型(4)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因素,可以推断区域人口、城市、交通线、工业等的分布。其思路如下。,2021/2/18,如图中所示岛屿,根据图示信息

6、可以进行如下推断。 气候:经纬度地处东北信风带中部山脉北侧因地处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山脉南侧为热带草原气候。 水系:山脉北侧地形比较开阔,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流程长,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山脉南侧地形比较狭窄,河流短小流急,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4)综合运用:运用人地关系原理评价这些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确定区域发展方向。 上图所示岛屿北部土层深厚,水热条件优越,适宜种植甘蔗、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中部山脉降水丰富,森林茂密;南部地处东北信风背风坡,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 该岛北部尤其是东北部沿海平原农业比较发达,邻近世界主要航线,海运便利,是人口主要集中分

7、布区。,二、区域差异比较 例2(2017江苏卷改编)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 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A.B.C.D.,B,(2)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 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

8、于中西部增速 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A. B. C. D.,A,归纳提升 1.区域差异分析的线索 (1)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点,执因索果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位置气候(结合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2)按照“遵地之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等)、交通运输、城市化水平、人口状况等方面比较人类活动差异。,2.区域差异比较的类型 (1)位置、轮廓相似的地理事物相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和台湾岛纬度位置(回归线穿过)接近,轮廓相似,可对比两岛半球差异、气候差异等。 (2)两区域气候、地形等地理要素比较。如刚

9、果河和亚马孙河两大河流水文特征及综合利用比较,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和南纬20大陆东岸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差异比较,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与非洲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及成因比较,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地形比较等。,2021/2/18,(3)区域经济特征比较。如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对比;我国东北与美国中部地区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比较;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在东南部的原因比较。 (4)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面临问题的比较。如黄土高原与东南丘陵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的比较等。,(2016北京卷)(36分)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

10、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8分)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10分)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4)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8分),答案:(1)春季。(2分)位于亚热带北部,(2分)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

11、节性积雪;(2分)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2分) (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2分)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2分)降水量年际变化大。(2分)灌溉,抗旱,(2分)蓄洪,排涝。(2分) (3)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2分)扩大对外联系;(2分)缩短距离,节约时间;(2分)带动相关产业;(2分)增加就业。(2分) (4)政策和技术支持;(2分)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2分)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2分)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2分),解析:第(1)题,由“山之南山花烂漫”可知古人登山的季节为春季。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分析大别山南北两侧由于气温的不同导致景观的不同。第(2)题,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文三方面分析;由材料信息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点可知,该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具有灌溉、抗旱、蓄洪、排涝的功能。第(3)题,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应从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方面分析;交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对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加强联系、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两方面分析。第(4)题,考查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从土地、水源、原料、能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等方面结合图中信息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