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伏羲庙碑廊《新建太昊宫门坊记》碑文考释.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22148 上传时间:2021-02-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水伏羲庙碑廊《新建太昊宫门坊记》碑文考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天水伏羲庙碑廊《新建太昊宫门坊记》碑文考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天水伏羲庙碑廊《新建太昊宫门坊记》碑文考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天水伏羲庙碑廊《新建太昊宫门坊记》碑文考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水伏羲庙碑廊《新建太昊宫门坊记》碑文考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水伏羲庙碑廊《新建太昊宫门坊记》碑文考释.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天水伏羲庙碑廊新建太昊宫门坊记碑文考释摘 要:天水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专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宗庙式建筑群,笔者通过整理庙内现存的碑文石刻,发现其中明弘治三年所立新建太昊宫门坊记;虽无碑首体型较小,却是伏羲庙内留存最早的石碑,这篇碑文记述了伏羲庙创建者的信息,确切记载到伏羲氏出生地,这些为研究伏羲文化提供了确切文字资料。关键词:天水伏羲庙;碑廊;新修太昊宫门枋记;傅鼐;成纪中图分类号:J8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0-0085-02天水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专祭中华人

2、文始祖伏羲氏的宗庙式建筑群,庙内建筑古朴苍桑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庙内碑廊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共保存古今石碑24通,这些碑刻详尽记录了伏羲庙的历次维修情况。笔者通过整理庙内现存的碑文石刻,发现其中明弘治三年所立新建太昊宫门坊记;虽无碑首体型较小,但却是伏羲庙内留存最早的石碑,碑文由赐进士前南京太仆寺丞同知秦州佥事萧英撰。现保存在伏羲庙东碑廊,碑文州志不载。石灰岩质,纵106厘米,横60厘米,厚27厘米。缺碑首,上有凹形卯,边饰卷云纹。碑面有剥泐,碑水泥座。现将碑文全文转录与此:新修太昊宫门枋记秦州西关外一里许,有伏羲行宫焉。前为公天和之所建也。按志:太昊伏羲氏生于秦之成纪,故境内有始画

3、八卦之台,厥后因都而崩于,陵寝见存,而岁时祭飨。公以伏羲为太始祖,圣德象日月,神功配天地,万世之下,咸有赖。彼卒之地既以时致祭,而所生之地,岂容妄然而不祭乎?此行宫之所由建也。然方草创,而公已乔迁。以故殿宇有所未备,塑像有所未成,凡百皆聊且粗略,而未至于完美。况神宫之前,杂乎居民,通乎闾巷,过之者不知致敬,见之者不知尽礼。此尤为厥典?之大者也。弘治庚戌岁,郡之耆老刘克已辈各捐已资,匠建立坊门,榜曰太昊宫;。经始于夏四月,落成于秋七月。青紫交辉,丹碧掩映,然后斯庙来而出,而凡过者见者无不致敬尽礼,俨然神灵在侧,孰敢萌一毫戏豫之心哉?呜呼!诸耆老之功,于是为竣,敬述厥由,用勒诸石,以垂于不朽云。时

4、弘治三年岁次庚戌冬十一月上旬吉旦。这篇碑文记述了伏羲庙门坊修筑情况,主持修造者的信息,确切记载到伏羲氏出生于成纪,这些为研究伏羲文化提供了确切文字资料。一、伏羲庙创建者考证 太昊宫就是今天的伏羲庙。这座庙宇究竟是谁创建,人们一直众说纷纭,而此碑中给出了重要信息。 前公天和之所建也;。碑文中提到天和究竟是谁?姚协赞重修伏羲庙记说:秦州伏羲庙,明史-礼志称正德中建。考之庙碑,则刘方伯天和营其始,都指挥尹凤底其功。事在弘治庚戌。;刘天和被认为是庙的创建人,尹凤是庙的最终完善者。文中所提及的庙碑;,正是新建太昊宫门枋记碑。光绪秦州直隶州新志?建置记述天水伏羲庙的创建者时言:明弘治三年都指挥尹凤建;。光

5、绪州志显然是赞同姚协赞的考证,不过认为创建者是尹凤而不是刘天和。民国天水县志-建置承袭此说明弘治庚戌创始,规模厄狭,嘉靖中增其式郭;。明史有刘天和传,结合明人传记资料索引,可得知基本情况如下: 刘天和(1479-1545年)字养和,号松石,明湖北麻城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先任南京礼部主事,后迁湖州知府。嘉靖初,任山西提学副使,累迁至南京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督甘肃屯政。继而巡抚陕西,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嘉靖十五年升任兵部侍郎,总制三边军务。期间,败鞑靼吉囊部的进犯,升任兵部尚书。嘉靖二十四年居家而卒,时年67岁。著有仲志集、问水集等。 姚协赞文中提到的刘方伯天和;指的就是这位总制三边

6、军务因而雅称方伯的刘天和。但是根据姚协赞的考证伏羲庙始建于弘治三年(1490年),当时刘天和只有12岁,怎么可能主持修庙。所以天和;另有其人。 根据康熙秦州志?名宦记载州牧傅,讳鼐,字天和。;据顺治州志、乾隆州志、光绪州志名宦传及康熙巩昌府志?宦绩下可得知傅天和的相关情况: 傅鼐 字天和,直隶新河人。明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初任监察御史,而后任西安府同官县知县,再迁秦州知州。任内鼓励农耕,废除陋俗,整修学校、馆舍、坛壝、桥梁等,并规划州志,使之宏丽甲于他郡,且积极组织救荒,政绩卓著。;可知傅鼐在秦州知州任内大兴土木,府、州志的记载虽然没有明说他创建伏羲庙,但所言整修坛壝;当包括寺庙,因此

7、傅鼐极有可能是伏羲庙的创建者。为解开这个疑问,著名学者天水师范大学教授刘雁翔数次去伏羲庙观摩新建太昊宫门枋记碑,辨别公天和;之上的几个残字。几经周折,用白纸覆残损处,以炭笔抹拓,公;字上第一字依稀可辨是傅;字的单人旁和甫;下之寸;字清晰可见。于是可断定,庙的创建者正是知州傅天和,而非方伯刘天和。由此推知傅;字之上所残字是知州;二字。因此伏羲庙的创建者正是当时的秦州知州,傅鼐。二、伏羲出生地古成纪探源 碑文中提到的按志:太昊伏羲氏生于秦之成纪。;成纪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名,它与伏羲的诞生息息相关,西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里的记载:成纪以庖羲氏孕十二岁生得名,汉其地建县。;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庖牺所

8、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红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从皇甫谧在帝王世纪和王嘉拾遗记里的记载可以知道,成纪一名来源于伏羲之母华胥怀胎历十二年而生伏羲的古老传说。历史上成纪被立为县,且在以后的年代里经过多次变迁。这些成纪是否就是伏羲的出生活动的地域呢?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析陇西郡、北地郡各一部分新置天水郡。时天水郡和陇西郡的辖区基本上是以渭河为界划分,北属天水郡,南属陇西郡。天水郡辖16县,而成纪县位列其中,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汉置成纪。史记-李将军列传说:李将军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由李广的郡望陇西

9、成纪;可看出成纪之设在析置天水郡之前。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更是依据这条资料,将成纪定位秦时故县。由此可知,成纪县是中国最早的县级建置之一。至少说明,成纪;之名在汉以前已经存在了。那么成纪;在什么地方?旧唐书-地理志说:成纪,汉县,属天水郡,旧治小坑川。;据后汉书-隗嚣传李贤注:成纪在陇城县西北。;陇城即今秦安东北陇城乡。 西汉而下直至魏晋,成纪一直属天水郡(东汉属汉阳郡,天水郡改)相沿如故。东晋十六国时期,军阀分裂割据,郡县兴废无常,成纪的地位似乎下降,除官爵的封号之外,已很少见于史籍。至北魏,终废止。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秦州大地震,州城房屋几乎全部震毁,成纪县城亦毁。于是在金城里筑

10、成纪新城,秦州治所北迁至成纪县金城里即今叶堡乡金城里。旧唐书?地理志秦州条说:开元二十二年,缘地震,移治于成纪之敬亲川。;很明显,在秦州移治之前,成纪已经在敬亲川建县,故有此言。又成纪县条说成纪亦徙新城;指的是徙新建之城。大灾之后,为取吉祥意,将新城所在地命名为金城里,取固若金汤;之意。明代,在阳兀何氏地掘得一石刻,上有成纪;字样。1965年,叶堡乡杨家沟唐墓发现刻字砖一块,可辨认部分有(秦)州成纪县安乐乡安乐里;字样,都是唐成纪在今叶堡乡的有力证据。唐元和郡县志秦州条对唐成纪是这样记述的:成纪县,中。东南至州一百里。本汉旧县,属天水。伏羲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生伏羲于成纪,即此丘也。; 宋金对

11、峙时期,秦州由金统治。金史地理志秦州条说:成纪,倚,有龙马泉。;元代,秦州辖成纪、秦安、清水3县。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明大将军徐达西征,秦州归明。同年,撤成纪县,其行政区域归秦州直属。明史地理志秦州条说:秦州,元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二年属府,省州治成纪县入州。;成纪县废,衙门改制为城隍庙【5】。 但是以上的这些成纪都不能等同于伏羲的诞生之地古成纪;。因为伏羲是畜牧文化的代表,其部族富于流动,置县之前的古成纪是一个广阔的地理范围,和先秦时的西陲,今天的西北是一类概念。这个成纪;不可和秦汉以后的某个郡县可以完全包含的。伏羲的诞生地古成纪应确定为一片地域,而不是某一个乡镇。陈守忠先生在成

12、纪再迁与陇西李氏一文中指出 传说中的古成纪,指的是陇中黄土高原偏西,由东边贴近大陇山静宁、庄浪、清水等县,向西包括秦安、通渭、天水、甘谷而至朱圍山为止的一片地方。;范三畏先生通过对大量史籍资料和传说对照研究,在所著旷古逸史:陇右神话与古史传说一书中为伏羲诞生地界定了一个更加具体的范围:也只有到此,我们方能较有把握的划出一个伏羲发祥地的一个大体范围。它东起天水东镜陇山渭河,西抵渭源渭水源头,北达庄浪、静宁的水洛河、葫芦河流域,其南镜则有可能已到西汉水北岸仇池山一带。; 根据两位学者届定的古成纪范围,以及伏羲生存时代吻合的天水大地湾遗址的挖掘,武山傅家门遗址出土的鲵鱼彩陶瓶等文物的出土,可以证明古

13、成纪的中心就是今天的天水市,天水作为伏羲的诞生之地,是名副其实的羲皇故里。源于此,伏羲在天水人的心中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天水人称伏羲为人宗爷;或人祖爷;,新修伏羲庙门坊对天水人民来说意义重大,所以大家纷纷出资出力,正如碑文中提到郡之耆老刘克已辈各捐已资。;也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保护,才使得伏羲庙今天仍然保存完好,成为一处庄严的祭祖圣地。参考文献: 【1】李宁民.人祖伏羲与宗庙.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2】刘燕翔.伏羲庙志.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 【3】王焕新.人祖伏羲.北京:中国文释出版社,2002. 【4】张津梁.天水历史文化丛书伏羲文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出处:文艺生活-下旬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