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联合甘平治疗103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观察.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34171 上传时间:2021-02-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恩替卡韦联合甘平治疗103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观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恩替卡韦联合甘平治疗103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观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恩替卡韦联合甘平治疗103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观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恩替卡韦联合甘平治疗103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观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恩替卡韦联合甘平治疗103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观察.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恩替卡韦联合甘平治疗103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观察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均有着较为严重的流行趋势。由于乙型肝炎的较高发病率,有些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往往发展到肝硬化,继而进入失代偿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是一种慢性形成的病程,主要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长期复制,对肝脏产生持续性的损害所致,一般患者疾病发展到这种程度,会发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治疗十分困难,预后不佳。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除了最为基本的对症支持以外,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它与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恩替卡韦(ETV)是我们在

2、临床工作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抗病毒药物,也是目前药效最强的药物【1】。为了研究恩替卡韦联合天晴甘平治疗该类疾病的效果,笔者在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91例,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天晴甘平治疗和常规的保肝治疗两种治疗手段,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91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于2010年12月发布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8例,男52例,女36例;年龄3371岁,平均(51.5±6.5)岁;病程512年,平均(5.5±3.

3、5)年;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10例、B级43例、C级35例。治疗组103例,男72例,女31例;年龄3169岁,平均(49.5±8.6)岁;病程311年,平均(5.8±3.7)年;根据Child-Pugh分级分A级11例、B级51例、C级4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本研究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静滴白蛋白、门冬氨酸钾镁、丹参、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支持对症等治疗,治疗24周。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贺普丁,0.1g/次,1次/日。治疗组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口服恩替卡韦,0.5

4、mg/次,1次/日;加用天晴甘平,0.15g/次。3次/日;连续治疗48周后对两组进行综合评价,并比较两组疗效。检测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查甲胎蛋白(AFP)、Child-Pugh改良评分、HBV-DNA定量、肝脏超声、乙肝六项、PTA、电解质及肝功能。每3个月进行1次HBV-DNA定量、AFP、乙肝六项相关指标的检查;每6个月进行1次肝脏超声、PTA、肝功能相关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检查。治疗期间密切注意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统计学处理:对于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对这些数据中的计量资料采用(x

5、±s)表示,对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经过48周的治疗后,治疗组的AL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96,P0.01);治疗组的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82,P0.01);治疗组的PT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54,P0.01);同时治疗组的AST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74,P0.01),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的Child-Pugh改良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无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48周后治疗组的Child-Pug

6、h改良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ChildPugh改良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04,P0.01),见表2。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治疗组在治疗48周末无明显不良反应,未出现病毒学突破,死亡2例,均为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在治疗48周末出现5例血清淀粉酶升高,10例病毒学突破,死亡5例,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肝性脑病,无肝癌并发。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毒学突破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 论乙型肝炎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它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有着严重的影响。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被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然后病毒在人体中发生复制

7、,长期的病毒活动对肝脏细胞会产生严重的损害,引起肝细胞坏死、炎症及纤维化等,从而导致疾病。对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按感染的病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3】。对于成年人,如果感染了急性乙型肝炎,则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达到自愈的效果,但是如果感染的是慢性乙型肝炎,则通常治疗不能够彻底,病情缓慢进展,久而久之,就会发展至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导致疾病发展到这种程度的主要原因是在乙肝病毒的作用下,患者的肝细胞发生反复炎性坏死所致。有学者研究发现,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他们血清中HBV-DNA水平的不断升高是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发生的高危因素【4】。对于病情发展至终末期肝硬化的患

8、者,进行传统的抗病毒治疗往往无法阻止病情的进展,但是进行恰当的抗病毒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增加患者肝脏的功能,改善生存质量,降低必须进行肝移植的几率。干扰素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药物,它对于治疗乙肝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但是对于疾病发展到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不能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所以,对于这类患者进行治疗时,最为常用和有效的药物则是核苷酸类似物【5】。恩替卡韦(ETV)在肝细胞内抑制HBV-DNA聚合酶的活性形式。它是一种环戊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最早用于治疗疱疹病毒。三磷酸恩替卡韦的作用靶点在HBV-DNA聚合酶和反转录酶,主要抑制HBV多聚酶的启动、前基因组mR

9、NA逆转录负链的形成及HBV-DNA正链的合成,达到抑制HBV复制的作用。ETV对HBV的抑制作用强,所需药物浓度很低,且不容易耐药,有研究表明,其3年耐药率1.7%。天晴甘平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药物,它是甘草酸二铵与磷脂酰胆碱形成的脂质复合物,所以它的生物利用度有着比较明显的提升。甘草酸二铵是一种亲脂性的物质,它能够较为容易地和体内的受体蛋白等结合,从而有效地抑制前列环素E2等炎性介质的合成及释放,它的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细胞水肿和坏死,发挥显著的治疗作用。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的ALT、TBIL、AST以及Child-Pugh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组,

1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的统计分析证明,治疗组更安全,且少有病毒学突破发生。说明恩替卡韦联合天晴甘平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十分有效。综上所述,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使用恩替卡韦联合天晴甘平用于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结果显示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发挥作用十分迅速,安全性良好,不易产生病毒学突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参考文献1 孙长江,徐伟松,刘玉峰,等.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6):2858-2860.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13-24.3 里惠.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09,4(8):159-160.4 吴国春.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3年疗效观察.江苏医药,2010,36(15):1835-18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