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布考与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的影响.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39495 上传时间:2021-02-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罗布考与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普罗布考与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普罗布考与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罗布考与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的影响.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普罗布考与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与普罗布考对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M-1)的影响。方法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随机分成普罗布考组和辛伐他汀组 ,各 35例。普罗布考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治疗, 辛伐他汀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 连服 8周。比较服药前后测 SICM-1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 SICAM-1水平 ,明显低于治疗前 ( P0.05), 具有可比性。1. 2方法入院后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聚集。普罗布考组在基础治疗

2、上加普罗布考 0.5 g, 2次/d。辛伐他汀组在基础治疗上加辛伐他汀 40 mg, 1次/d。两组均连服 8周。治疗期间患者饮食及常规用药情况与治疗前保持一致 , 不再用另外降脂药物及抗氧化剂 , 监测肝功及肌酶变化。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分别离心取样。1. 3测定指标SICM-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 试剂盒由法国 Coulter公司提供, 离心后取血浆检测。1. 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表示 , 采用 χ2检验。 P0.05), 治

3、疗 8周后两组 SICM-1水平低于治疗前 ( 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 aP308 ng/L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增加 2.67倍【1】。其升高还可增加未来冠脉事件发生的危险性 , SICM-1随着危险因素递增而逐渐升高 , 并促进单核细胞粘附至内皮并迁移至内膜下摄取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转化为泡沫细胞。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致内皮持续激活而使血管壁产生炎症。这是动脉硬化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基础【2】。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时内皮促白细胞粘附血管收缩 ,血小板激活 ,血栓形成而触发斑块破裂。SICM-1可判断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冠脉综合征的危险【3】。本研究通过辛伐他汀与普罗布考的治

4、疗均使 SICM-1水平降低。二者可减少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中粘附分子的表达, 抑制内皮细胞增生、移行【4】, 从而减低 SICM-1水平。他汀类药物与普罗布考一样防止 LDL氧化 , 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及活性抑制基质蛋白酶、SICM-1表达而达到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目的。从而保护动脉血管内皮【7】。总之 , 普罗布考、辛伐他汀不仅可降低胆固醇水平 , 同时可降低血清 SICAM-1水平, 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参考文献【1】 De Lemos JA, Hennekens CH, Ridker PM.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soluble vascular c

5、ell adhesion molecule-1 and subsequent cardiovascular risk. J Am Coll Candiol, 2000, 36(2):1549-1555.【2】 Parker C, Vita JA, Freedman JE, et al. Soluble adhesion molecules and un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theroselerosis, 2001, 156(2):417-424.【3】 Peng DQ, Zhao SP, Li YF, et al. Elevated soluble

6、CD40 Ligand is related to the endothelial adhesion molecul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Clin Chim Acta, 2002, 319(1):19-26.【4】李DYlw.nET婷婷 , 郭媛 . 普罗布考的研究新进展及应用前景 . 心血管病学进展 , 2009, 30(4):651.【5】陈德友 , 曹剑 , 朱冰坡 , 等 . 普罗布考对老年冠心病抗炎症及抗氧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 2005, 4(1):39-40.【6】 Blake GJ, Ridker PM. Novel clinical markers of vascular wall inflammation. Cire Res, 2001, 89(9):763-771.【7】王畅, 李向平. 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