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72676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热力环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图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主要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并能运用其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本节第一部分讲述 “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 “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主要阐明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用图示的形式形象地讲解了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密度和气压的变化,进而形成热力环流的过程。如果结合等压面讲,是一个难点。“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讲解了风的形成的原因, 以及风向的变化,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球自传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了地转风

2、,这部分知识是学习“大气环流”的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能够说出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学会画热力环流图。( 3)可以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问题:空气的对流实验热胀冷缩的原理引出热力环流,从而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且结合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大气运动,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学生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三、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应用。四、教学难点判断气压的高低。五、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大气受热的直接热源来源于地面,根本热源来源于太阳辐射。通过其他

3、学科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等。五、设计思想新课改以来,高中地理课程要求“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现状,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教学目的,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 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的地理问题等。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教学联系学

4、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来进行地理教学,使学生的地理知识真正的由 “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遵循由问题课件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 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六、教学过程第 1页新 入: 通 PPT播放 察空气 流小 , 学生思考在 窗关好的情况下,A、B、 C 哪一种 象有可能 生?承 :引出 “大气在全球是受 不均匀的” , 出大气运 的能量来源和 生的根本原因,并引出 力 流的定 以及 力 流的形成 程。1、 力 流的定 :由于地面冷 不均形成的空气 流叫 力 流。 力 流是大气

5、运 的一种最 的形式。2、 力 流的形成 程( 1)地面受 均匀的情况下分析 :等 面 一个个水平面,等 面越往高空气 越低。( 2)地面受 不均匀的情况下假如 A 点受 , 近地面大气就会膨 上升, 到上空聚 起来, 使上空空气的密度增大,气 增高形成高 区; B、C 两地空气冷却,收 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 区。于是,上空的空气便从气 高的A 地向气 低的B、 C 两地 散。 A 地空气上升后,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气 比周 地区都低,形成低 区;B、 C 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 区。 ,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 C 两地流回A 地,以 充A地上升的空气。 就是

6、 力 流的形成 程。分析 :近地面气温高的气 低;气温低的气 高。近地面与高空的高低气 相反。回到前面的空气 流 ,思考 流 的 。学生思考 :回 知 ,学生思考 等 面的弯曲 律?分析 :高气 往上凸,低气 往下凹。小 :太阳 射地面冷 不均大气的垂直运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差异大气的水平运 承 :根据 力 流的形成原理解 生活中的一些地理 象。3、常 的 力 流学生通 回 物理知 “比 容”来分析海 。( 1)海 白天来自海洋的 比 凉爽湿 , 海 地区能 起到降温的作用; 夜晚来自 地的 比 温 干燥, 海 地区能 起到增温的作用。 海 共同作用的 果是使海 地区的气温日 差 小。 (由于海

7、 力性 差异, 致海 温差 化,形成昼夜 化的白天 由海洋吹向 地的海 和夜晚 由 地吹向海洋的 )。 探究: “ 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 你 的吹,海浪你 的 ” 在宁静的夜晚,海 的沙 和海水哪个温度高? 着判断歌 中 向是否正确?承 :南充 什么多夜雨?( 2)山谷 由于山坡增温快降温快, 致山坡温度与山谷温度出 差异, 且白天和黑夜的差 正好相反,形成了夜晚大气由山坡流向山谷的山 ,白天大气由山谷流向山坡的谷 。承 :通 介 “ 效 ”的相关原理, 学生分析 城市 的形成 程。( 3)城市 由于城市的“ 效 ”,使得城市温度比郊区高而形成的高空大气由城市流向郊区,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城市

8、的 流。探究:城市 城市有何影响? 流的影响:第 2页对城市污染物的影响: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并从高空流向郊区, 到郊区后下沉。但若郊区也有建有污染严重的工厂,污染气体随环流流回城市,加大城市的污染。对气候的影响:由于热岛环流城市与郊区有空气的交换,若交换较为强烈,会使城市的气温发生较大的变化。(如:若郊区环境较好,带来的风可缓解城市的高温)其他方面的影响(对工业等行业建设的响)由于城市热岛环流可能造成城市大气污染加重,所以在城市规划时,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回城市,加重污染; 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环流之外,以

9、免相互污染。4、如何减轻城市热岛环流的影响: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因为城区的水体、绿地对减弱夏季城市热岛效应起着十分可观的作用。城市热岛强度随着城市发展而加强,因此在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减少人为热的释放,尽量将民用煤改为液化气、天然气并扩大供热面积也是根本对策;合理布局城市有污染的工厂以及与郊区之间的距离,达到利用郊区来改善城市环境的效果。5、课堂巩固( 1)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 a、c 为水平气流, b、 d 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A. 甲乙丙丁B. 乙甲丙丁C. 乙甲丁丙D. 甲乙丁丙( 2)下列

10、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模式图中,正确的是()6、作业 :( 1)画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画出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七、板书设计一热力环流1. 定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2.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地面受热均匀的情况( 2)地面受热不均匀的情况3.常见的热力环流( 1 )海陆风( 2 )山谷风( 3 )城市风八、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课件精细,在本节课之前,我搜集了大量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图,思考怎样导课才能吸引学生这节课的兴趣。2、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众多的资源展示出来,师生共同探究,相互交流补充,第 3页有利学生的全员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3、本节课主要以突出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思考总结,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好处。不足之处:1、因为本节课内容量大, 所以在教学上时间安排上过于紧凑,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足。2、有些问题问的太泛。3、有些问题讲的太过复杂。第 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