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游迪.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75543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游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游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游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游迪.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细 胞 生 活 的 环 境 (说课材料)教学目标 :知识: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能力: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情感:认同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生活的环境 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外液的成分、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

2、环境” ,而先放眼生命世界里“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这样,既可以与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探讨”活动,意在调动学生围绕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生活环境的差异展开讨论。“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 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意义, 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 这部分内容的最后, 教材以在内环境中体细胞能正常地生活,“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呢?”这样的问题,引出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内容。“细胞外液的成分” 是学习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内容的基础。 这部

3、分内容以血浆的化学成分为例进行探讨。 资料分析所提供内容不要求学生记忆, 而是供学生分析细胞外液有哪些成分时参考。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总结 “细胞外液本质上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 这样,就在“内环境”和“生物进化”这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酸碱度和温度, 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 教材用的篇幅稍多, 并且用旁栏思考的形式, 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 pH 的概念,教材用“学科交叉”栏目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化学知识;内环境的温度特点比较好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与内

4、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 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 比较复杂。教材在这里安排一个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初中所学过的知识,得到答案。本节教材正文之后, 还安排了有关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技能训练,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既练习、领悟构建模型的方法,又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内容。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一些内容:本节课是本章第一节也是本书第一节, 所以引言显得至关重要, 应联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参与到课堂。体液的概念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所以在这里应及时举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三种细

5、胞外液学生很容易理解和体会,但关键是让他们知道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先让学生看书,然后画出关系图,教师也可以用图来表示。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主要了解血浆的化学成分, “讨论”中的题可以有选择的讨论,不必一一讨论,因为学生的知识是渐进的, 可以放后面讨论。 细胞外液的三个理化性质中渗透压的概念难理解, 所以花较多时间, 可以与以前学过的细胞失水和吸水想联系,并与生活联系,即生理盐水。其他两个性质可以花少量时间,并结合血浆的化学成分以及化学知识进行讲解。 最后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的知识要注意让学生分析,可以结合书本的“思考与讨论” ,分析几种成分是如何进入内环境以及一些代谢废物是如何运出体外的, 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所以学生较容易理解。最后应该对本课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强调重难点,以及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对知识及时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