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_数学广角.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76113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_数学广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_数学广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_数学广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_数学广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_数学广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_数学广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_数学广角.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 高田小学 韩文海一、教学内容: 抽屉原理。二、教学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三、具体编排四、教学建议1 应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2 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3 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原理1:把m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n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原理2:把多于个kn物体

2、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k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1)个物体 。原理3:无穷多个元素分成n个集合,则至少有一个集合中含有无穷多个元素。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是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二、 运用抽屉原理解题的步骤 第一步:分析题意。分清什么是“东西”,什么是“抽屉”,也就是什么作“要分的物体”,什么可作“抽屉”。第二步:制造抽屉。这个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就是如何设计抽屉。根据题目条件和结论,结合有关的数学知识,抓住最基本的数量关系,设计和确定解决问题所需的抽屉及其个数

3、,为使用抽屉铺平道路。第三步:运用原理。观察题设条件,结合第二步,恰当应用各个原则或综合运用几个原则,以求问题之解决。三、理解抽屉原理要注意几点(1)抽屉原理是讨论物品与抽屉的关系,要求物品数比抽屉数或抽屉数的倍数多,至于多多少,这倒无妨。(2)“任意放”的意思是不限制把物品放进抽屉里的方法,不规定每个抽屉中都要放物品,即有些抽屉可以是空的,也不限制每个抽屉放物品的个数。(3)抽屉原理只能用来解决存在性问题,“至少有一个”的意思就是存在,满足要求的抽屉可能有多个,但这里只需保证存在一个达到要求的抽屉就够了。(4)将a件物品放入n个抽屉中,如果an= mb,其中b是自然数,那么由抽屉原理2就可得

4、到,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数不少于(m+1)件。四、教学建议1 应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在小学阶段,虽然并不需要学生对涉及到“抽屉原理”的相关现象给出严格的、形式化的证明,但仍可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式进行“就事论事”式的解释。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2 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抽屉问题”的变式很多,应用更具灵活性。但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抽屉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问题中的具体情境和“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影响能否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5、。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如果可以,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3 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抽屉原理”的应用广泛且灵活多变,因此,用“抽屉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问题”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因此,教学时,不必过于追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只要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更要允许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测、验证。 教材解读一、教 学 目 标1.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 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二、教

6、 学 内 容例1比较简单的抽屉原理 把m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n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 例2比较简单的抽屉原理把多于个kn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k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1)个物体 。例3抽屉原理的具体应用三、教材说明和建议:例1、把4枝铅笔放在3个文具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为什么呢?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考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操作的方法进行枚举。通过直观地摆铅笔,发现把4枝铅笔分配到3个文具盒中一共只有四种情况。实际上,从数的分解的角度来说,这种方法相当于把4分解成三个数,

7、共有四种情况,即(4,0,0),(3,1,0),(2,2,0),(2,1,1),每一种结果的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不小于2的。第二种方法采用的是“假设法”的思路,即假设先在每个文具盒中放1枝铅笔,3个文具盒里就放了3枝铅笔。还剩下1枝,放入任意一个文具盒,那么这个文具盒中就有2枝铅笔了。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为抽象,更具一般性。例如,如果要回答“为什么把(n 1)枝铅笔放进 n个文具盒,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的问题,用枚举的方法就很难解释,但用“假设法”来说明就很容易了。 教学建议: 由于例题中的数据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因此,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先采

8、用实践操作的方法进行“证明”,然后再进行交流。只要是合理的,都应给予鼓励。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教学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教学时,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以引导他们对教材上提供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思考一下枚举的方法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假设的方法有什么优点,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学生在解决了“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问题以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为什么?如果把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呢?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呢?把10枝铅笔放进9个文具盒呢?把100

9、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呢?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接着,可以继续提问:如果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2,多3,多4呢?引导学生发现:只要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这个结论都是成立的。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例一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得出一般性结论。1、体验方法多样(1)枚举法:(4、0、0),(3、1、0),(2、2、0),(2、1、1),(2)假设法:假设每个文具盒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只。剩下的1枝还要放进1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算式)假设法最核

10、心的思路就是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这个核心思路是用“有余数除法”这一数学形式表示出来的,需要学生借助直观,逐步理解并掌握。2、体验方法优劣 枚举法受到数量多少的局限 假设法能够方便地解决一般性的问题为了对这类“抽屉问题”有更深的理解,教材在“做一做”中安排了一个“鸽巢问题”。学生可以利用例题中的方法迁移类推,加以解释。做一做:6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解答:假设每个鸽舍只飞进1只鸽子,最飞进5只鸽子。剩下的1只鸽子还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

11、进同一个鸽舍里。(算式)、抽屉 、答语例2 教材说明 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7本呢?9本呢? 教材提供了让学生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的情境,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从而产生探究原因的愿望。学生仍然可以采用枚举的方法,把5分解成两个数,有(5,0),(4,1),(3,2)三种情况。在任何一种结果中,总有一个数不小于3。更具一般性的仍然是假设的方法,即先把5本书“平均分成2份”。利用有余数除法52=21可以发现,如果每个抽屉放进2本,还剩1本。把剩下的这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该抽屉里就有3本书了。 研究了“把5本

12、书放进2个抽屉”的问题后,教材又进一步提出“如果一共有7本书,9本书,情况会怎样?”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前面的方法进行类推,得出“7本书放进2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4本书,9本书放进2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5本书”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这几个“抽屉问题”的特点,寻找规律,使学生对这一类“抽屉原理”达到一般性的理解。教学建议: 教学例2时,仍应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自行总结“抽屉原理”。例如,在解决“5本书放2个抽屉”的问题时,由于数据较小,学生用动手操作或分解数的方法仍有其直观、简单的特点,这也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方法。但由于枚举的方法毕竟受到数据大小的限制,随着书

13、的本数的增多,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可以提问学生“113本书放进2个抽屉呢?”由于数据很大,用枚举法解决就相当繁琐了,就可以促使学生自觉采用更一般的方法,即假设法。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这个核心思路是用“有余数除法”这一数学形式表示出来的,需要学生借助直观,逐步理解并掌握。 做一做: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解答:假设每个鸽舍只飞进2只鸽子,最飞进6只鸽子。剩下的2只鸽子还要飞进鸽舍里。所以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学生

14、完成“做一做”时,可以仿照例2,利用83=22,可知总有一个鸽舍里至少有3只鸽子。 需要注意的是,例2中“某个抽屉至少有的书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例2中除法算式的余数也正好是1,很容易让学生错误地理解成是商加“余数”,并迁移到“做一做”,想成至少有“2(商)2(余数)”,把结论变成“至少有4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事实上,只要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抽屉原理”的推理过程,就能克服这种错误理解。例2的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原理的角度探索,得出一般性结论。1、关注学习过程:操作、观察、比较、合情推理、归纳。2、注重方法多样:枚举法:(5,0),(4,1),(3,2)三种情况,可知

15、在任何一种结果中,总有一个数不小于3,故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假设法:先把每个抽屉各放1本,还剩下3本,再把每个抽屉各放1本,还剩1本,这样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也可能有学生说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3、借助算式思考。(注意用“商+1”就可以了,不是“商+余数”)4、学会归纳总结。5、沟通例1例2联系与区别。例3 教材说明 例3、盒子里同样大小的红球和篮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同色的,最少要摸几个球?本例是“抽屉原理”的具体应用,也是运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要

16、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联想到前两个例题中的“抽屉问题”。因为一共有红、蓝两种颜色的球,可以把两种“颜色”看成两个“抽屉”,“同色”就意味着“同一抽屉”。这样,就可以把“摸球问题”转化成“抽屉问题”。假设最少要摸出a 个球, a2=1b ,当b =1时, a就是最小的,此时 a=3。即至少要摸出3个球,才能保证有两个球是同色的。 教材通过三个学生的对话,指出了学生可以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也反映了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困难。例如,本例中的“4个红球和4个蓝球”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干扰。 教学建议:教学例3时,要先引导学生思考本例的问题与前面所讲的抽屉原理是否有联系,有什么样的

17、联系,应该把什么看成抽屉,要分放的东西是什么。但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开始可能会缺乏思考的方向,很难找到切入点。此时,可以让学生先自由猜测,再验证。例如,有的学生会猜测“只摸2个球能否保证这2个球同色”,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这种猜测,如这两个球正好是一红一蓝时就不能满足条件。再如,由于受到题目中“4个红球和4个蓝球”这个条件的干扰,许多学生会猜测要摸的球数只要比其中一种颜色的个数多1就可以了,即“至少要摸出5个球才能保证一定有2个是同色的”。为了验证这个猜测,学生会自觉地把“摸球问题”与“抽屉问题”联系起来,把两种颜色看成两个抽屉。根据52=21,可以知道,摸出5个球时至少有3个球

18、同色。因此,摸出5个球是没有必要的。在学生猜测、验证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抽屉问题”,找出这里的“抽屉”是什么,“抽屉”有几个,再应用前面所学的“抽屉原理”进行反向推理。例如,在本例中,根据例1中的结论“只要分的物体个数比抽屉数多,就能保证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球”就能推断“要保证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球,分的物体个数至少比抽屉数多1”。现在,“抽屉数”就是“颜色数”,结论就变成了:“要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种数多1。”因此,要从两种颜色的球中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3个球。 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实际问题和“抽屉问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不是一件非

19、常容易的事。如果学生在理解时存在比较大的困难时,也可以引导他们这样思考:球的颜色一共有两种,如果只取两个球,会出现三种情况:两个红球、一个红球一个蓝球、两个蓝球。如果再取一个球,不管是红球还是蓝球,都能保证三个球中一定有两个同色的。 例3的教学关键是找到抽屉。引导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原理得出答案。进而总结一般性结论:只要摸出的球比颜色多11、寻找与抽屉原理的本质联系怎样把这一问题与抽屉原理挂钩?即是要把多少个物体放进多少个抽屉里?要摸出多少个球就是物体的个数,即要所求。两种颜色就是两个抽屉。结果是摸出的球数比颜色数多1,即3个球。2、注重抽屉原理的变式训练做一做:1、向东小学六年级共有370名学

20、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六年级里一定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六(2)班中至少有5人是一个月出生的。他们说得对吗?为什么?解答:完成第72页的“做一做”第1题时,要引导学生把“生日问题”转化成“抽屉问题”。因为一年中最多有366天,如果把这366天看作366个抽屉,把370个学生放进366个抽屉,人数大于抽屉数,因此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两个人,即他们的生日是同一天。而一年中有12个月,如果把这12个月看作12个抽屉,把49个学生放进12个抽屉,4912=41,因此,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5(即41)个人,也就是他们的生日在同一个月。(1)把370个物体放进366个抽屉 370366=14(2) 把49个物体放进12个抽屉 4912=41“做一做”第1题也是“抽屉原理”的典型例子。其中“370名学生中一定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与例1中的“抽屉原理”是一类,“49名学生中一定有5人的出生月份相同”则与例2的类型相同。 2、把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球各10个放到一个袋子里。至少取多少个球,可以保证取道两个颜色相同的球?解答:要摸出多少个球就是物体的个数,即要所求。4种颜色就是4个抽屉。结果是摸出的球数比颜色数多1,即5个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