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数学教学走向动态课堂.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78123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让数学教学走向动态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让数学教学走向动态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让数学教学走向动态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让数学教学走向动态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让数学教学走向动态课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让数学教学走向动态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让数学教学走向动态课堂.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如何让数学教学走向动态课堂数学课堂的动态形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动态是指事物变化发展的情况。形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念,是对以往强调过程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补充和修正。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但仅知识的传授、学习过程。不过,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展示课堂的真实性,实现有效的动态生成,本人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欣赏学生思维,是形成动态课堂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和兴趣来参与课堂学习的。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把学生真正当做学习的主人。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

2、怀、爱护、肯定和赞赏。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只有教师欣赏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有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一个个动态生成,相信就会持续的涌现。 有一个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原先的打算是让学生使用提供的材料,表示出它的1/2,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不过在实际的汇报中,竟然有一个学生折出他的1/3。这时,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的答非所问,而是说:“你真聪明1/3都能折出来。”于是,全班同学又一次纷纷动手,折出了1/4、1 /5、1/6等很多的分数,老师因地制宜,引导学生对所折分数实行比较,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取

3、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设计,用心引导 ,让优质动态课堂形成。 设计就是紧紧围绕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设计带有教师个人的主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就使我们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了“以本为本”,一份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活动失去了应有的复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变得波澜不惊。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有的教师提升了对课堂动态生成的理解,从而忽视了课前的预设,对学生的了解少了,对教材钻研也少了,似乎教学设计越简单越好。 三、适时整理,是调动动态课堂生

4、成效率的主导因素。 传统的数学课堂,其主要弊端是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知识的表现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依然在很大水准上存有。教师心中想着教案,却没有装着学生。他们对学生的即兴发挥、当堂灵感无动于衷、置之不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要求我们老师持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动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心理学家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对应的变动”。课堂上的不可测因素很多,预设在实施中难免会遇到意外。或者预设超越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力不从心,或者预设未曾顾及学生的理解特点,学生不感兴趣,或者预设滞

5、后于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教学缺少张力。在课堂上,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需要教师对预设实行适时调整,使它更加切合实际,切合课堂,切合学生。促动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 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三个面积单位时,教师预设是让学生先理解平方厘米,然后用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去量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在量的过程中,产生认知矛盾,进而学习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不过,在实际学习中,因为受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对平方厘米知之甚少,反而对平方米这个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了解。教师根据这个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预设,改为先学平方米,再学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因为这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更加地适合学生已有认知规

6、律,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上述教学过程,教师不唯教案,而唯学生,对教学设计果断、适时地实行调整,是数学课堂走向动态生成的重要起点。 四、善待课堂意外,促动动态课堂生成更加精彩。 学生是活生生、有思想的人。因为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理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以前说过:“学生的尝试越是五花八门,探究活动越是新颖灵活,那么,他们也就是越有可能得到异乎寻常的结果”。 我在教学时分秒的理解一课后,出现了这么一道题,爸爸上午8时上班,下午5时下班,请问:爸爸一天工作几个小时?面对这道题,我让学生先实行独立思考,再实行汇报。

7、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学生用扳手指的方法数出来的。学生把爸爸上班的时间以12时为界线,分成了上午和下午,上午有4小时,下午有5 小时,一共有9个小时。学生把下午5时转化为24时计时法的17时,再用178=9(小时)。然后,我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三种方法哪一种你认为最容易接受。经过大家的讨论,绝大部分同学都比较认同于方法。这时,有一个平时不大爱发言的学生站起来说:“85=3”。这时,教室里一片哗然,“怎么可以用 8减5呢”,同学们的讨论声一下子把教室淹没了。这时,我示意大家安静,并鼓励这位学生慢慢地把话说完。这位学生接下去说:“上午8时到下午8时经过12 小时,下午8时和下午5时相差3小时,再用12

8、3=9(小时)”。这时全班同学纷纷认同了这种做法。原来让人感到“头疼”的意外,在老师和同学的耐心倾听和真诚等待中,竟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广大教师要善待这些“意外”,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学生学习过程的“意外”,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要知道,源自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五、发扬学生个性,抓住学生兴趣,迈步走向动态课堂的目标。动态形成的数学课堂的最终目标是什么?难道是让学生学会用书本上的知识去解答书本上的习题吗?让每个学生“整齐、一致”地学习数学吗?上述观点很显然是非常片面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并达到最终实现“不

9、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境界,这就是动态生成教学归宿。因此,数学课堂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个性得以张扬。著名特级教师刘永宽在执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先出示八个图形,让学生给它们取个名字。然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图形,指出它的周长,再互相讨论,理解了周长的定义。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观意愿和选择,学生通过个性化学习形成对周长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但又是非常深刻,难以磨灭的。在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后,老师又组织了全班同学去探究自己喜欢图形的周长。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激发。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困难时,由于教师

10、事先做了精心预设,教师总能像变魔术似的出示各种测量工具,比如:细线、尺子、剪刀等。让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让每一个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了进一步更加深刻的体验。整个课堂学生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思维不时旁逸斜出。教师并没有按照统一的要求去进行教学,而是以一个非常广阔的问题空间作为背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和感悟。这样,尽管书本上的周长定义是规定统一的,但在学生的心目中却是丰富多彩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动态形成的数学课堂的真实写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只要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努力营造动态形成的数学课堂。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必定能够走进更加美丽的明天。 附:电话号码13737920999邮编:5306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