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汪曾祺我的家乡原文.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4272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汪曾祺我的家乡原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汪曾祺我的家乡原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汪曾祺我的家乡原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汪曾祺我的家乡原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汪曾祺我的家乡原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汪曾祺我的家乡原文汪曾祺,在生年间 19201997,他是沈从文的学生,还是 个书法家。他的家乡大家了解哪些 ?我的家乡 - 汪曾祺 法国人安妮居里安女士听说我要到波士顿,特意退了机票, 推迟了行期 , 希望和我见一面。她翻译过我的几篇小说。我们谈 了约一个小时。我们谈了约一个小时,她问了我一些问题。其中 一个是,为什么我的小说里总有水 ?即使没有写到水,也有水的 感觉。这是很自然的。 我的家乡是一个睡乡, 我是在水边长大的, 耳目路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 品的风格。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侯常到运河堤上 去玩, ( 我的家乡把运河堤叫“上河堤”或“上

2、河土尚”。“土 尚”这个字一般字典上没有,可能是家乡人造出来的字,音淌。 “堆”当是“堤”的声转 ) 。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 过菜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 ( 我们那里对姑妈有个很奇怪的叫 法,叫“摆摆”,别处我从未听过有次叫法 ) 的家,出门西望, 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 这段河堤有石级, 因为地名“御码头”, 康熙或乾隆曾在次泊舟登岸 (据说御码头夏天没有蚊子 ) 。运河是 一条“悬河”, 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 据说河堤和城墙垛子一 般高。站的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的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 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 城外的孩子放风筝, 风筝在我 们的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

3、鸽子飞起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 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堤,下面的热闹看见野鸭 子飞得高高的。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 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在肩窝处, 在船侧窄窄的舷 XIAN 板上, 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向船尾。 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 炎欠一声把 篙子投进水里,扎到船底,又顶篙子,一步一步走向船尾。如是 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 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人 ; 有时只有一个 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 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浸到船板上来。这 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

4、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 棱很高,眉毛很重。 因为长年注视着滚动的水, 故目光清明坚定。 这些大船常有一个舵 DUO楼,住着船老板的家眷 JUAN船老板 娘子大都很年轻,一般扳舵,一边敞开怀奶孩子,态度悠然。舵 楼大都伸出一支竹杆,晾晒着衣裤,风吹着啪啪PA作响。看鱼鹰打鱼厥(一个字)鱼 待续 高邮还是秦王子婴的封地,旧有子婴河、子婴庙,今不存 ; 秦少游和苏东坡等人的文酒游会之所 ; 水产之乡小鱼小虾比青菜便宜 ; 咸鸭蛋远近有名,双黄者甚多 ;闹过水灾很高兴又从贝那里借来新书。借过几次了。其实,想尝试自己写短篇小说的, ( 玩玩) 。拖了一个月,还 没准备好。一来觉得积累的不够

5、二来觉得作家是寂寞的,内心 平静。我不知道自己在忧虑些什么,抑或是生活的琐事太多,身 心都不自由 ?三是能把生活和小说划分开来,而我老改不掉的缺 点是把自己的事放到小说里,不成熟,写出来的肯定失败。汪曾祺,在生年间 19201997,他是沈从文的学生,还是个 书法家。 ( 每次看到沈从文几个字,就觉得遗憾,去凤凰的时候 没能到他的故居看看 !) 。他可能在北京生活过,看他的散文里就有关于北京的几篇, 比如国子鉴 北京的秋花 。他还是个旅行家,比如香港的鸟 昆明的雨林肯的鼻 子,( 让我想到深圳莲花山邓小平的手 ) 。喜欢他写的我的家乡 ,是因为它真实描述了水乡的过去, 虽然我从小生活的这个沿

6、海城市, 一样有水,却是前卫的霸气的, 我喜欢的是河流,不是大海。渐行渐远的滋味 (节选 ) 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 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 我小时候常到运河堤上去玩。 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 穿过菜园就是河堤。 我的大姑妈 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堤有石级,因为地名”御码头”, 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 运河是一条” 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城墙垛子一般高。 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的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 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 城外的孩子放风筝, 风

7、筝在我们的脚 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起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 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 过了河堤, 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 高的。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 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在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 头一步一步走向船尾。 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 歙一声把篙子投 进水里,扎到船底,又顶篙子,一步一步走向船尾。如是往复不 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 篙头如饭碗大, 有锋利的铁尖。 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人 ; 有时只有一个人,在一 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 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浸到船板上来

8、这些撑篙男 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 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滚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这些大 船常有一个舵楼,住着船老板的家眷。船老板娘子大都很年轻, 一边扳舵,一边敞开怀奶孩子,态度悠然。舵楼大都伸出一枝竹 竿,晾晒着衣裤,风吹着啪啪作响。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 八只鱼鹰, 有时也会有三条、 四条,排成阵势。鱼鹰栖在木架上, 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 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 的就叼一条鳜鱼上来 - 鱼鹰似乎专逮鳜鱼。 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 上的金属的箍 - 鱼鹰脖

9、子上都有一道箍, 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 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舱,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 甘情愿地又跳进水里去了。 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 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 ! 这真是一个热闹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 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这样一片大水,浩浩淼淼 ( 湖上常 常没有一艘船 ) ,让人觉得有些荒凉,有些寂寞,有些神秘。黄 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 很深的紫色。 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 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 的长天。背景介绍: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 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 北京文艺 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 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民俗传统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