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的利用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27475 上传时间:2021-0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的利用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声的利用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声的利用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的利用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的利用教学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声的利用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声的利用的教学进行教学反思,从而反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落实。一、教学设计及过程的分析1、从内容来看:从教案中明确了知识目标,符合大纲的基本要求,并就重、难点的知识目标也分别明确指出,就知识目标来说是适合学生实际的。2、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基本体现了发现式教学策略。从学校的上下课铃声提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声音得到信息,总结出声的利用之一:获取信息;接着同过鼓掌使蜡烛火焰出现摆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寻声的另一个利用:传递能量.3、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出了按知识的自身结构,并以发现逻辑的观点使内容自然呈现。所谓

2、”客观观点”,主要表现在折射定律部分的教学设计。4、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总体表现了内容呈现和目标实现相一致,注重创设情景,启迪思维,同时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表现出了较强的教学合一。如在指导学生看书,实验和背景知识创设情景等。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根据铁路工人对铁轨的撞击,蝙蝠的回声定位对声的利用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

3、,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5、教学媒体运用上,主要表现在演示实验的扩充,比教材上视频洗牙,超声波清洗钟表等借此来突出发现式教学法(实验探索),对提高教学效能有明显的作用。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调控上,采用课堂练习进行反馈。6、教学过程。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

4、、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二、本堂课的综合反思根据前述的分析,我们从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创造性作如下反思:1、科学性:本堂课的设计反映出了现代教学观。其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全面的物理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学生学会发现真理的方法。其二、系统地规划了全课时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教学环节有序,但教学系统的开放较弱(表现在学生思维发散较差);知识重点突出,基本上达到了整体优化,教学合一,但引入新课时既用了学生的腿变短,再用了筷子在水中折断,显得有些画蛇添足。其三、本节课内容较多,没有留有部分时间指导学生看书;学生探究实验后的讨论和总结不够充分;在认识折射现象环节中解释海市蜃楼现象的耗时过多。2、有效性:本堂课的教学达到了教学目的,省时,虽然教案中没有指明能力目标,但达到了培养学生物理素质的目的。3、创造性:结合中学物理教学,较好的运用多媒体和实验结合进行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