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行业服务体系战略报告.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43416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56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团行业服务体系战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集团行业服务体系战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集团行业服务体系战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集团行业服务体系战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团行业服务体系战略报告.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机械科学研究院(集团)战略规划报告机械科学研究院(集团)战略规划报告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集团行业服务体系战略报告集团行业服务体系战略报告 2004 年年 12 月月 编号:M1-F08-W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行业服务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1 1.1.机械院各二级单位均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1 1.2.行业组织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力量分散,效能较低4 第二章 行业服务外部市场分析7 2.1.政策类行业服务标准7 2.2.技术类行业服务技术服务与咨询8 2.3.管理类技术服务认证16 2.3.1.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7 2.3.2.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19 2.3.3

2、. 市场容量/分布.22 2.3.4. 市场准入24 2.4.未来行业服务的发展趋势26 第三章 行业服务体系战略定位28 3.1行业服务功能定位28 3.2行业服务业务定位30 3.3行业、产业与科研的定位31 3.4总结33 第四章 行业服务运作模式设计35 4.1.行业服务运作模式研究35 4.1.1. 研究所模式35 4.1.2. 协会模式42 4.1.3. 生产力促进中心模式44 4.2.机械院/集团行业服务运作模式选择与设计.46 第五章 行业服务运作模式实施步骤49 5.1机械院/集团行业服务运作模式实施步骤概述.49 5.2行业服务运作模式第一阶段工作要点49 5.3行业服务运

3、作模式第二阶段工作要点51 5.4行业服务运作模式第三阶段工作要点54 5.5行业服务战略措施计划57 第一章第一章 行业服务体系现状与存在问行业服务体系现状与存在问 题分析题分析 1.1. 机械院各二级单位均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机械院各二级单位均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 机械院各二级单位在相应的专业领域内多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如图 1-1 所示。 图图 1-1:机械院各二级单位行业地位评价:机械院各二级单位行业地位评价 生生产产力力中中心心 一院 武汉所 机电所 试验场 自动化所 机科股份 郑州所 哈哈焊焊所所 沈铸所 差差较较差差中中等等较较好好好好 行行业业地地位位 生生产产力力中中心心 一院

4、武汉所 机电所 试验场 自动化所 机科股份 郑州所 哈哈焊焊所所 沈铸所 差差较较差差中中等等较较好好好好 行行业业地地位位 数据来源:机械院访谈数据来源:机械院访谈 长期的积累,使得机械院及其下属二级单位拥有了丰富的行业资源,各类面向行业进行 服务的组织包括:标委会、检测中心、认证中心、学会、协会等等。具体行业组织及其数量如 下图 1-2 所示。 图图 1-2:机械院行业资源一览:机械院行业资源一览 43 13/ 2 24 10 17 56 7 资料来源:机械院及其各二级单位的官方网站资料来源:机械院及其各二级单位的官方网站 通过协会等行业组织多年来的运作,机械院已经通过各种方式与行业内的企

5、业建立起紧 密地联系。下表 1-1 是挂靠在机械院及其各二级单位行业协会的会员情况,从这些数据我们不 难看出,尽管相比机械行业为数众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我们的会员在其中所占的比 例还很小,但某些诸如模具协会、表面工程协会的会员从绝对量上来看,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 模。 表表 1-1:机械院行业协会及网络资源一览表:机械院行业协会及网络资源一览表 序序 号号 协会名称协会名称会员情况会员情况 1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N/A 2中国机械工业安全卫生协会N/A 3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注册会员 700 家 4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注册会员 500 家 5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会员单位 1500

6、家 6中国焊接协会焊接行业 910 家 7中国表面工程协会 单位会员 1363 家 地方会 员 47 个 个人会员 80 个 8中国计量协会机械计量分会机械行业 120 多家会员 9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机械工业包装技术分会 运输包装 200 多家会员单 位 资料来源:机械院及其各二级单位的官方网站资料来源:机械院及其各二级单位的官方网站 各类行业组织通过不同的形式向机械行业内的企业提供着各种不同层次的服务,如表 1-3 所示。从该业务一览表中不难看出,一个行业服务组织同时对外提供着不同的服务,而同时一 种类型的服务亦可能同时有着不同的行业组织提供。 表表 1-2:机械院行业服务业务一览:机械院行业

7、服务业务一览 资料来源:机械院及其各二级单位访谈和官方网站资料来源:机械院及其各二级单位访谈和官方网站 以自动化所为例,表 1-3、1-4 和 1-5 所示,标委会、学会、协会这样典型的行业服务组 织一般都会同时承担起为政府服务和为行业内的企业服务的两大职能。尽管在具体的内容上和 侧重点上都有着不同,但在某些诸如技术服务、培训等的业务上,这三个组织之间还是存在着 一些交叉的领域。 表表 1-3:自动化所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职责自动化所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职责 政府服务政府服务/职能职能 行业内企业服务职行业内企业服务职 能能 * 跟踪国际标准的发展趋势,

8、向国家有关部门 提出本专业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措 施的建议 *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划和年度计划建议 *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和审查及 复审 *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TC184 的技术业务归口 工作 * 对已颁布的标准和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并作出报告 * 国内外标准和资料的收集、保管、翻译、汇 编及建档工作 * 受有关政府和企业委 托,承担本专业地方标 准、企业标准的制订、 审查和咨询等技术服务 工作 * 负责组织本专业国家 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宣讲、 解释工作 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认证和评价或认可及实 施强制性标准认定工作 * 在机电产品型号管理 * 向国务院标准化

9、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部 门提出本专业标准化成果奖励项目和先进集体 或个人奖励的建议等 * 负责组织制订本专业标准体系 工作中,承担归口专业 产品的型号的注册管理 业务 表表 1-4:自动化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职责自动化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职责 政府服务政府服务/职能职能 行业内企业服务职行业内企业服务职 能能 * 为政府部门编制本专业的行业科技发展规划 * 组织本专业的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活动 * 编辑出版本专业学术会议文集、期刊、丛书 和手册等 * 采取多种形式,组织 本专业的教育培训和科 普工作 * 企业和会员单位提供 本专业产品、市场调研、 推广、信息服务

10、等技术 咨询服务 表表 1-5: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职责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职责 政府服务政府服务/职能职能 行业内企业服务职行业内企业服务职 能能 * 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等重大决策提出预案和 建议 * 对领域内技术、经济政策等进行研究,向政 府反映企业意见,提出建议 * 协助政府组织制定各类标准,并组织推进标 准的贯彻实施 * 参与政府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许可证发放 工作 * 组建行业技术和经济信息网络,开展行业统 计工作 * 编译出版机电一体化技术书刊 * 研究推广企业改 革管理的先进经验,提 高其竞争力 * 行业内重大投资、改 造、开发项目的先进性、 经济性、可行性研究, 为

11、工程项目及招标提供 推荐意见 * 分析行业技术经济指 标及发展态势,提供信 息服务 * 收集和反馈行业产品 质量信息,为企业改进 产品质量提供诊断、咨 询服务,协助政府搞好 本行业的质量工作 * 组织领域内的国际合 作,举办展览,为企业 开拓市场创造条件 * 组织多层次人员培训, 提高行业职工队伍素质 1.2. 行业组织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力量分散,效能较低行业组织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力量分散,效能较低 通过此次访谈我们也了解到,尽管一些所已经在努力尝试联合办公以提高行业服务的效 率(如哈焊所对行业学会和行业协会实行联合办公,机电所也专门成立了行业中心来分管行业 内的各种资源) ,但多数行业组织仍是各

12、自为阵,缺乏实质上的沟通与合作。如图 1-3 所示 图图 1-3:机械院及二级单位行业资源业务对应图:机械院及二级单位行业资源业务对应图 同时,由于我们已有的行业组织过去多是为国家/政府服务,在行业内充当着管理者和 “二政府”的角色,在科研体制改革后,没有能很好地转变角色,在行业服务仍然带有很强的 “政府作风”,大大影响了各所为行业内企业服务的效能和效率,如图 1-4 所示。 图图 1-4:行业组织与政府、行业企业现状关系图示:行业组织与政府、行业企业现状关系图示 而另一方面,从已有的行业组织来看,由于各自成立的时间和目都不一样,使得不同类别的行 业组 织, 在行 为方 式、 收入 来源 的方

13、 面亦 存在 很大 的差 异。 图图 1- 5:机械院行业组织市场能力现状图:机械院行业组织市场能力现状图 资料来源:机械院及其各二级单位访谈资料来源:机械院及其各二级单位访谈 第二章第二章 行业服务外部市场分析行业服务外部市场分析 在进入行业服务的外部市场分析之前,让我们首先对行业服务的内涵进行一个界定。应 该说,行业服务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泛指向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向某一特定行业/行业群提供 的各种形式的服务(或者说是无形产品) 。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以技术为主的行业服务以外, 行业服务还可以按照其提供服务的功能的不同分为以下八大类,如表 2-1 所示。 表表 2-1:行业服务分类表:行业服务分

14、类表 从上面分类我们不难看出,机械院/集团及其下属二级所所主要提供的行业服务为技术类 行业服务及其与之相关的一部分政策类、管理类、信息类和综合类行业服务。下面,我们将分 别选取其中比较典型的三类:政策类、技术类、管理类,对其分别地进行外部市场分析。 2.1. 政策类行业服务政策类行业服务标准标准 首先,我们挑选政策类行业服务中的重要业务分支标准的制定对其进行一个简单的 分析。从图 2-1 可以看出,作为机械院这样转制后的科研院所,其 2003 年所承担的各类标准 在全部标准中所占的份额已经变得非常小。这种现象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定 方面表现得尤其的突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

15、比例已经不足 5%。仅仅是在国际标准 和行业标准上,由于我们转制科研院所多年来在这方面积累的人才和经验,使得我们在这两类 标准的制定中仍占有了 15%左右的份额。但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的入世,中国经济将越来越紧 密地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链条中,这种融入表现在制造业,一方面将会导致产业链上下游在国 际间按照比较优势进行重新整合,另一方面则会表现为我国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统一。因此, 导致国际标准和国际标准制订总量的减少。而从行业标准的制定上看,国家相关的政策也随着 整体科技体制的改革发生了一定的调整,逐渐将企业,特别是特定行业内的大型企业,放到了 行业政策制定的主体位置上,而留给科研院所的,就只是一

16、些技术标准的制定。由于企业技术 能力的限制,这些标准企业往往不能做,同时由于这类标准大多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利益, 企业也往往不愿做。 图图 2-1:2003 年最新标准指定单位分类统计年最新标准指定单位分类统计 行业服务种类行业服务种类行业服务内容行业服务内容 政策类为政府制定行业法规、政策、标准、战略等提供依据 技术类技术检测,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 管理类战略咨询,管理咨询,质量管理认证等 法律类提供知识产权法、反倾销法等法律咨询和服务 金融类财务、融资咨询及服务 信息类市场、人才、技术信息的提供及服务 综合类研讨、培训及国际交流等服务 其他类其他行业相关服务 8 4 15 1

17、 2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企业独立 科研 机构大专 院校其中:科研转制企业医疗 机构其它 2003 8 4 15 1 2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企业独立 科研 机构大专 院校其中:科研转制企业医疗 机构其它 2003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2003 年全国科技成果统计概况年全国科技成果统计概况 总之,转制科研院所在标准制定中的份额将会随着国际国内标准统一的进程和国内企业 制定标准能

18、力的增强而逐渐减小,而留下来的一些技术类标准的制定,抛开社会效益而言,也 只是一块企业不愿涉及的鸡肋。 其他一些政策类行业服务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与标准制定相类似的情况,如为政府制 定行业法规、政策、战略等提供预案,这类业务的发展预计在未来将不会出现快速的增长。 2.2. 技术类行业服务技术类行业服务技术服务与咨询技术服务与咨询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技术类行业服务的发展情况。 从总体上看,技术合同有四个种类,它们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其中技术服务和 咨询是“四技”合同中的两类。如图 2-2 和表 2-2 所示。 图图 2-2:技术合同分类:技术合同分类 表表 2-2:技术合同分类及定义:技

19、术合同分类及定义 技术合同类别技术合同类别定义定义 技术开发合同 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 新品种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 技术转让合同 当事人之间就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 利实施许可、技术秘密转让所订立的合同 技术咨询合同 一方当事人(受托方)为另一方(委托方)就特 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 术调查、分析评价所订立的合同 技术服务合同 一方当事人(受托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委 托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 从总体上看,全国技术交易市场自 1988 年以来呈快速上升趋势,并在 2003 年总量第一 次突破 1000 亿元人民币。如图

20、2-3 所示。 图图 2-3:1988-2003 年全国技术市场总体交易情况年全国技术市场总体交易情况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1988-2003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1988-2003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2003 年全国技术市场年度报告年全国技术市场年度报告 在市场中

21、,各主体技术交易额均呈上升趋势,但在 1998 年后,企业的技术交易额上升速 度开始加快,并于 2001 年前后,首度超过科研机构而成为技术交易市场上最大的卖家,如图 2-4 所示。 图图 2-4:1990-2001 年中国技术市场各买家交易额变化折线图年中国技术市场各买家交易额变化折线图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科研机构 大中专院校 工业企业 技术贸易机构 个人及个人合伙 其它 1990-2001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19901991199

22、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科研机构 大中专院校 工业企业 技术贸易机构 个人及个人合伙 其它 1990-200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2003 年全国技术市场年度报告年全国技术市场年度报告 从比例上看,这种赶超的态势就显得愈加地明显:一方面,1991 年后科研院所在技术合 同交易中所占的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形成向下的台阶状;另一方面,工业企业在其中所占的 份额在 98 年开始扩大,到 2001 年变为最大,形成了一个喇叭口状,如图 2-5 所示。 图图 2-5:1990-2001 年各交易主体份额比较图年各交易主体份额比较图 0% 10% 20

23、%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科研机构 大中专院校 工业企业 技术贸易机构 个人及个人合伙 其它 1990-200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科研机构 大中专院校 工业企业 技术贸易机构 个人及个人合伙 其它 1990-200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2003 年全国技术市场年度报告年全国技术市场年度

24、报告 前面我们按照技术交易市场上不同的卖者对技术交易市场上各类卖方的实力进行了一个 比较分析,下面我们再依据技术交易合同的不同类型来对技术类行业服务进行一个分析,并将 焦点聚焦到我们关心的技术服务和咨询上。 从技术交易的类型上看,各类技术交易的变化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其中以技术开发近 几年来的增长最为迅速,其成交量在 1999 年超过技术服务成为了交易量最大的技术合同类型。 如图 2-6 所示。 图图 2-6:1990-2002 年各类技术交易合同总量折线图年各类技术交易合同总量折线图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1990 1991 1992 1993 1

25、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技术服务 技术开发 技术转让 技术咨询 1990-2002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技术服务 技术开发 技术转让 技术咨询 1990-2002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2003 年全国技术市场年度报告年全国技术市场年度报告 从相对比例来看,技术咨询多年来保持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比例,大约占整个市场 7.5%的 比例,而技术服务继 1999 年出现

26、下降后,于 2002 年又开始出现缓慢上升,如图 2-7 所示。 图图 2-7:1990-2003 年各类技术交易合同份额对比图年各类技术交易合同份额对比图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1990-200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1990-2003

27、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2003 年全国技术市场年度报告年全国技术市场年度报告 配合我国 99 年后国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变化(如图 2-8 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这 种先降后升的现象与我国工业企业的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如图 2-9 所示。 图图 2-8:1998-2001 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折线图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折线图 15.6 15.8 16.0 16.2 16.4 16.6 16.8 17.0 17.2 1998199920002001 1998-2001 15.6 15.8 16.0 16.2 16.4 16.6 16.8 17.0 17.2 19981999200

28、02001 1998-2001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2002 年中国统计年鉴年中国统计年鉴 图图 2-9:1998-2001 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按规模分比例图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按规模分比例图 2%3% 3% 5% 87% 0% 特大型工业企业 大一型工业企业 大二型工业企业 中一型工业企业 中二型工业企业 小型工业企业 /50 /10 /5 /1 /5000 /5000 2002 2%3% 3% 5% 87% 0% 特大型工业企业 大一型工业企业 大二型工业企业 中一型工业企业 中二型工业企业 小型工业企业 /50 /10 /5 /1 /5000 /5000 2002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20

29、02 年中国统计年鉴年中国统计年鉴 先前我们分析了,科研院所作为一个整体,在技术交易市场上的整体是逐渐减小的,进 一步,我们来看一下中央部门属的科研院所在技术服务和咨询中所占的份额有什么变化。 从时间上看,1999 年后,中央部门属科研院所从事技术服务/咨询的收入下降较为明显, 不过,这种下降势头在 2002 年得到了遏制,这两年开始有所回升,如图 2-10 所示。 图图 2-10:1997-2003 年科研院所按隶属关系分科技服务年科研院所按隶属关系分科技服务/咨询收入变化图咨询收入变化图 0 5 10 15 20 25 30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地方部

30、门属 省级部门属 计划单列市部门属 地市级部门属 中央部门属 中国科学院 1997-2003 / 0 5 10 15 20 25 30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地方部门属 省级部门属 计划单列市部门属 地市级部门属 中央部门属 中国科学院 1997-2003 /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科研机构统计数据科研机构统计数据 从比例上看,经过几年的变化,中央部门属科研院所已逐渐失去了过去在技术咨询和服 务中的绝对优势,从而在技术服务和咨询的市场上形成了中央属,部门属,地方属“三分天下” 的总体格局,如图 2-11 所示。

31、 图图 2-11:各科研院所在科研院所技术服务:各科研院所在科研院所技术服务/咨询总收入所占的比例咨询总收入所占的比例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地方部门属省级部门属计划单列市部门属 地市级部门属中央部门属中国科学院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地方部门属省级部门属计划单列市部门属 地市级部门属中央部门属中国科学院 / 0% 10% 20% 30% 40%

32、 50% 60% 70% 80% 90% 100%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地方部门属省级部门属计划单列市部门属 地市级部门属中央部门属中国科学院 /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科研机构统计数据科研机构统计数据 进一步看从行业的角度看,科研院所针对制造业技术服务与咨询的总量自 1999 年后,也 呈现出较大的下降,如图 2-12 所示。 图图 2-12:1997-2003 我国科研院所针对制造业的技术服务我国科研院所针对制造业的技术服务/咨询总额变化折线图咨询总额变化折线图 0 2 4 6 8 10 12 14 19

33、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1997-2003 / 0 2 4 6 8 10 12 14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1997-2003 /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科研机构统计数据科研机构统计数据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进入 1999 年后,针对制造业的技术服务/咨询总额开始快速 的下滑,这一方面可能与企业对技术服务和咨询的需求有关,如前面图 2-8 所示,1999 前的几 年,中国企业的数量逐年减少。同时,从供给的角度,随着 1999 年的改制,科研院所对于外 界提供技术服务/咨询的能

34、力亦有着一定的削弱。 总之,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技术类行业服务的市场近几年来在总体上呈 现出比较好地发展态势,然而,面对不断增长的技术服务/咨询市场,科研院所,尤其是中央 部门属的科研院所,市场份额正逐渐下降,表现在制造行业中的这种趋势显得更为明显。 2.3. 管理类技术服务管理类技术服务认证认证 接下来,我们以认证业务为例来看一下管理类行业服务市场发展的趋势。目前机械院的 认证业务主要有两大类(如图 2-13 所示):企业认证和产品认证。产品认证多属于国家强制 性认证,我们不做过多分析,接下来的分析将主要集中在企业认证领域。 图图 2-13:机械院认证服务业务范围:机械院认证服务

35、业务范围 从发展趋势上看,将质量 (ISO9000)、环境(ISO14000)和卫生 安全(OHSAS18000)认证同时运用于企 业管理中,是 21 世界企业认证的趋势, 同时也是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 欧盟市场的敲门砖。一方面,这种准入机 制构成了我国制造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 际竞争的“壁垒” ;而另一方面,这种准 入机制也催生了国内认证市场这几年来的 高速发展。 2.3.1.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 认证 下面,我们从一组国际、国内的统计数据来看一下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全球及 我国的发展。 2.3.1.1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总体增长情况质量管理体系

36、认证的总体增长情况 从下图 1992 年以来全球通过 ISO9000 认证企业的数量柱状图我们可以看到,全球通过 ISO9000 认证的企业数量一直保持着增长,截至 2002 年底,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 56 万之巨。 但从增长率上看,则呈明显的放缓趋势。这认证如图 2-15 所示。 图图 2-15:全球通过:全球通过 ISO9000 认证企业数量增长图认证企业数量增长图 图图 2-14:21 世界企业管理的趋势世界企业管理的趋势 ISO9000 ISO14000 OHSAS18000 27816 46571 70364 95117 127349 162701 223299 271847 343

37、643 408631 510616 561747 67% 51% 35% 34% 28% 37% 22% 26% 19% 25% 10%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Jan.93Sep.93Jun.94Mar.95Dec.95Dec.96Dec.97Dec.98Dec.99Dec.00Dec.01Dec.02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I IS SO O9 90 00 00 0 27816 46571 70364 95117 127349 162701 223299 271847 343643

38、 408631 510616 561747 67% 51% 35% 34% 28% 37% 22% 26% 19% 25% 10%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Jan.93Sep.93Jun.94Mar.95Dec.95Dec.96Dec.97Dec.98Dec.99Dec.00Dec.01Dec.02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I IS SO O9 90 00 00 0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ISO9000&ISO14000 认证调查(第认证调查(第 12 期)期) 而继 1992 年首批通过

39、 ISO9000 认证的 10 家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参与到 ISO9000 认证的 热情就一直没有消退。中国通过 ISO9000 认证企业总数一直在增长,尽管这种增长的趋势不可 避免的随着基数的上升而有所放缓,但相比全球平均增长率,仍高出许多,如图 2-16 所示。 图图 2-16:中国通过:中国通过 ISO9000 认证企业数量增长图认证企业数量增长图 I IS SO O9 90 00 00 0 1035150285507 3406 5698 8245 15109 25657 57783 75755 96715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40、1992 1993 1994 1995*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I IS SO O9 90 00 00 0 1035150285507 3406 5698 8245 15109 25657 57783 75755 96715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992 1993 1994 1995*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0% 100% 200

41、% 300% 400% 500% 600% 700%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ISO9000&ISO14000 认证调查(第认证调查(第 12 期)期)* 1994 年年 12 月至月至 1995 年年 3 月月 同时,随着认证的中国企业数量的不断攀升,中国通过 ISO9000 认证企业数量在全球总 数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如图 2-17 所示。2003 年,在全球新增认证企业的总量中中国已排名第 一。 图图 2-17:中国通过:中国通过 ISO9000 认证企业数量占全球总数的比例认证企业数量占全球总数的比例 I IS SO O9 90 00 00 0 0.04%0.1% 0.2%0.3% 0.4% 2.1% 2.6% 3.0% 4.4% 6.3% 11.3% 13.5% 0.0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