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教学设计数学思考_人教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34320 上传时间:2021-02-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教学设计数学思考_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教学设计数学思考_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教学设计数学思考_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教学设计数学思考_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教学设计数学思考_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教学设计数学思考_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教学设计数学思考_人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丹凤县育才学校六年级二班数学学科教学设计执教者:曹辉课题数学思考(第2 课时)课时1 课时授课时间6 月 8 日知识与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事物的排列数能力和组合数。教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过程与意识。学方法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目标法来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情感态度价4、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值观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 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教学难点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2、。教学方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复习课一、整理和反思师: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例 6.师:这种问题我们以前学过吗?生: 学过,在有趣的搭配中学过,不过没有这样复杂。师:对,我们以前只学过在3 个合唱节目中选出 2 个;或者在 2个舞蹈节目中选过 1 个的问题,没有学习过把这两个问题综合到一起的问题。这样吧,我们先从简单的问题讨论起,在3 个合唱节日中选教学过程出 2 个有多少种选送方案怎样解决呢?二、师生合作、探究规律引导学生先说出用连线的方法, 再用连线的方法找在3 个合唱节日中选出 2 个有多少种选送方案。师: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找出在 2 个舞蹈节目中选

3、过1 个有多少种选送方案吗?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找的。师:我们应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找到在3 个合唱节目中选出 2 个有 3种选送方案,在 2 个舞蹈节目中选过1 个有 2 种选送方案,我们还可第 1页以把这 3 种选送方案和 2 种选送方案再次进行搭配。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作如下的板书。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找到有 2 种选送方案后, 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师怎样找到这两个方案的。要求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进行连线搭配,找到一共的选送方案有 6 种。师:能说一说这个搭配问题和我们前面学习的搭配问题相比,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三、拓展延伸,巩固提高师:也就

4、是说我们应用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只是比原来更复杂一些。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方法完成练习十八第四、五题。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四、全课小结通过复习,你对图形变换方面的知识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五、作业A 组 练习十九 2.5.6 题B 组 练习十九 5.6 题图形与变换舞蹈方案1舞蹈方案2板书设计一共的选送方案有6 种。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梳理、 归纳教学反思 学过的图形运动知识。通过回忆、讨论、梳理、交流,归纳出了每一种图形运动的具体特点进行交流。教学效果好。第 2页课题数学思考课时1 课时授课时间6 月 7 日知识与通过学生的观测和探索,

5、学生能过找到数线段的方法。教能力学过程与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化难为易”的数学思考地方法灌输目方法其中通过规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规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教学方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教学准备直尺、铅笔、数字卡片、扑克一副课型复习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学过程1. 同学们!你还记得在幼儿班里学过的拍手歌吗?学生齐声回答(记的)。那两位同学愿意上来表演一下(学生争先恐后)。教师:那位同学通过刚才的节目看到两位同学的表演一共拍了几次手。2、这个游戏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

6、往往能够使问题化难为易,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的问题。今天我们再一次来体会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板书课题)。第 3页二、 生合作、探究 律1、教 :通 一个点能 画出多少条直 ?教 :通 两个点能 画出多少条直 ?教 :通 两个点能 画出多少条 段?(出示表格)教 :通 不在同一条直 上的三个点能 画出多少条 段?教 板 : 3 个点 成 段的条数: 1+2=3(条)教 :通 不在同一条直 上的四个点能 画出多少条 段?教 板 : 4 个点 成 段的条数: 1+2+3=6(条)教 :通 不在同一条直 上的五个点能 画出多少条 段?教 板 :5 个点 成 段的条数:1+2+3+4=10(条)通 以上

7、可以 得:3 个点 成 段的条数: 1+2=3(条)4 个点 成 段的条数: 1+2+3=6(条)5 个点 成 段的条数: 1+2+3+4=10(条)6 个点 成 段的条数: 1+2+3+4+5=15(条)7 个点 成 段的条数: 1+2+3+4+5+6=21(条)8 个点 成 段的条数: 1+2+3+4+5+6+7=28(条)第 4页n 个点 成 段的条数: 1+2+3+4+.+ (n-1 )(条)你 了有什么 律 ?三、 内活 、加深理解1 、从你准 的 19 卡片中任意抽取两 可以 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 :1+2+3+4+5+6+7+8=36(种) 362=72(种)2 、从你准 的扑

8、克中将同种 色的 1k 十三 牌中任意 抽取两张 可以有多 少种 不同 的抽 取方 法。 结 论 :1+2+3+4+5+6+7+8+9+10+11+12=78(种)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1 、找 律,填数字3,9,11,17,20, 26,30,36,41,.+6+6+6+6方法: 3911 17202630 3641,.+2+3+4+52 、找 律,巧 算五、 后 、巩固提高1 、 二十二第 1 。通 察找到 律, 从多方面、多角度加以思考, 律的正确性多用几个数字 行 。2 、 二十二第 2 。采用小 的方式, 用自己 的火柴棒来 ,然后 出 律。3 、二十年后本班同学聚会 ,每 2 位同

9、学握手 1 次,大家一第 5页共要握多少次手 ?六、小 通 本 的学 ,你有那些收 ?七、作 数学思考例5.6 个点可以 成多少条 段?8 个点呢?3 个点 成 段的条数: 1+2=3(条)4 个点 成 段的条数: 1+2+3=6(条)5 个点 成 段的条数: 1+2+3+4=10(条)板 6 个点 成 段的条数: 1+2+3+4+5=15(条)7 个点 成 段的条数: 1+2+3+4+5+6=21(条)8 个点 成 段的条数: 1+2+3+4+5+6+7=28(条)n 个点 成 段的条数: 1+2+3+4+.+ (n-1 )(条)在本 的教学中不 学生通 画 ,列式的方法探究出在平面 上 成

10、 段的 律, 而且和学生共同探求了反思解决复 的方法, 通 解决个 上升到解决一 的 面。课题邮票中的数学课时1 课时授 6 月 6 日教知 与1.了解 票的有关知 , 票的作用,会确定 付 ,并根据 些 数 找 足条件的 票 合。第 6页学能力目过程与2.培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学习习惯,巩固所学的组合知标方法识,培养归纳、推理能力。情感态度3.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价值观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认识邮票的作用,会确定应付邮资,教学重点并根据这些邮资数值寻找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教学难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不同邮件的资费的标准。教学方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课型复习课一、兴

11、趣导入课前安排学生调查一些关于邮票和邮政资费的信息, 并收集一些邮票,同学们都有了哪些收获?二、探究生活中的数学(一)探究确定每封信函应付的邮资1.探究本埠资费( 1)课件出示资费标准(学生讲解“计费单位”和“资费标准”的含义)邮政资费表:业计费单位资费标准(元)教学过程本埠务种资费外埠类资费信首重 100 克内,每重 20 0.801.20函克(不足 20 克按 20 克计算)第 7页续重 101 克-2019 克每0.801.20重 100 克(不足 100 克按100 克计算)( 2)小红要给本市的一位好朋友写一封不足 20g 的信,她要贴多少钱的邮票?2.探究外埠资费小明的信有 45g

12、,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学生回答)讨论:确定信函资费的主要条件是什么?(确定信函资费的两答因素:一是信函的目的地是本埠还是外埠; 二是信函的质量。)(二)探究合理的资费方式1.活动一请你设计( 1)如果邮寄不超过 100g 的信函,最多只能贴 3 张邮票,只能用 80)分和 1.2 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 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2)要知道能不能满足需要, 必须先知道什么? (看有那些可能的资费)( 3)课件出示资费标准表格(学生根据资料填出)1 21 41 61 8110020406080本埠外埠( 4)学生讨论:以上那些资费可仅用 80 分和 1.

13、20 元邮票支付,那些不能?( 5)学生汇报: 4.0 元, 4.80 元, 6.0 元不能仅用 80 分和 1.20 元邮票支付。如果最高的资费是 6 元,那么用 3 张邮票来支付时, 面值最大的邮票是几元?可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学生分组设计思考)增加的邮票面值为( 2.0 元、 2.4 元、 4.0 元)2.请思考为了方便机器检信,局规定一封信函最多可贴 4 种面值的邮票。探究内容:如果小明的信不足 400g,想最多只用 4 种面值的邮票,除了 80 分和 1.2 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1)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思考:按照邮政费用相关规定 400g 的信函的资费可

14、以看成几部分做成?所需资费有那几种情况?第 8页板书设计反思课题课时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与目方法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能仅用 80 分和 1.2 元面值的邮票支付的资费是哪几种?不能仅用 80 分和 1.2 元面值的邮票支付的资费是哪几种?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2)汇报交流:最大邮票应不小于12 除以 4 等于 3 元。增加的面值含有( 0.81.24)或( 0.81.2 )等。(3)小结: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很多, 但邮政部门在发行邮票时,还要从经济、合理等角度考虑。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虽然大家设计出满足条件的很多邮票,但在现实生活中,邮政部门在

15、在发行邮票时,还要从经济、合理、使用等角度进行考虑,从而确定合理的邮票面值进行组合。玩二种情况,利用表格进行分析。 )四、作业选用资料可能性1 课时授课时间6 月 3 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逆向思维,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方案,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经历数学化过程,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对随机出现的现象有科学、客观的概率观念。第 9页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会用逆向思维,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方案,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引导交流,合作探究课件课型复习课

16、一、情境导入,整理知识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你能想出哪些公平的规则?确定谁有权决定看什么节目吗?二、设计方案,实现公平1、表哥、表弟、表妹三人都有自己想看的节目,于是他们各自想出一个游戏规则,你觉得哪个公平?为什么?2、你能说一说,我们都学过哪些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吗?三、实践应用1、出示第 99 页练习二十一第六题。(自主连线,然后再说清理由,总结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板书:可能性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0(不可能事件,不能发生)1(必然事件,一定能发生)2、有 1、2、3、4、5 五个数字写在五张卡片上,将次序打乱,正面朝下放在在桌面上。(1)任意摸一张牌,请用“一定” 、“可能”、“不可能”、描述它们

17、的可能性。牌上的数是偶数牌上的数小于 6牌上的数大于 5牌上的数不是 5(2)任意摸一张牌,牌上的数是奇数的可能性大,还是偶数的可能性大?大多少?(复习可能性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会比较可能性发生的大小,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意义。 )3、第 99 页第七题。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表格得出:数量的多少决定可能性的大小。(会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对事件进行准确的判断和预测。)4、小探究同学们经常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决出胜负, 这样真的公平吗?第 10 页你能用一定的方法说明吗?(提示:分二人玩,和三人玩二种情况,利用表格进行分析。)四、课堂小结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对可能性有了哪些认识?五、作业练习二十一

18、6.9 题在资料上再选两道题( B 组同学可适当减少 )板书设计可能性板书:可能性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0(不可能事件,不能发生)1(必然事件,一定能发生)本节课能让同学们通过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让小组讨论其公平性,并让同学们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通过画表格的方法列举出所教学反思有可能。将学生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上,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课题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课时1 课时授课时间6 月 2 日知识与1. 经历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过程, 深入理解平均数、 中位教能力数和众数的意义和用途。学过程与2. 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合理的统计量进行分析、判断。目方法标 情感态度3. 经历生活数

19、学化的过程, 增强对数学价值的体验, 培养学价值观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第 11 页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交流, 准确理解平均数、 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用途。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合理的统计量进行分析、判断。引导交流,合作探究课件课型复习课一、回顾与梳理(一)说说我们学过哪几种统计量?(板书课题: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关于这三种统计量,你了解多少?1、小组合作,交流2、汇报成果( 1)意义、(2)求法、(3)个数、(4)代表、 (5) 特点板书: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总数量总份数) 总体水平中位数:在有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最居中的那个

20、数据一般水平或中间二个数的平均数众 数 :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集中趋势(二)选一选1、要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应该选取()。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2、六 (3) 班有 43 人,六 (4) 班有 45 人,要比较两个班的跳绳成绩,应该选取 ( )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3、在演讲比赛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在所有选手中处于什么水平,应该选取 ( ) 进行比较。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二、交流与巩固(比较辨析法)(一)试一试课件出示例 2:六( 1)班同学身高情况如下:身高 1.1.41.41.41.51.51.5/cm40369258人数135101263

21、第 12 页( 1)在上面这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a. 找出中位数和众数b. 计算平均数( 2)不用计算,你能发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小组讨论,列式。 )( 3)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这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二)选一选运动会的入场式上,小明班上的 4 名男运动员举着口号条幅和校牌走过来了! 你们知道这 4 个人选是怎么确定的?1.56 1.45 1.60 1.65 1.60 1.60 1.41 1.39 1.55 1.671.60整理数据如下:1.39 1.41 1.45 1.55 1.56 1.60 1.60

22、1.60 1.60 1.651.67为什么选众数?根据平均数和中位数来确定会怎样?(三)估一估课件出示例 2:六( 1)班同学体重情况如下表。体 重30333639424548/kg人数245121043( 1)在上面这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不用计算,你能发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小组讨论,列式。 )( 3)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这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说说理由。三、回顾与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在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时要注意些什么?四、作业选用资料第 13 页平均数、中位

23、数、众数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总数量总份数) 总体水平中位数:在有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最居中的那个数据一般水平板书设计或中间二个数的平均数数 :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集中趋势众本节课虽然对各种统计量的意义,特点,求法进行了复教学反思习,但在实际联系中, 学生求平均数时还是出错, 对于中位数的求法掌握不够牢固,在课后还需要加强训练。课题统计与概率课时1 课时授课时间6 月 1 日知识与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能力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教过程与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学方法目基本计算方

24、法。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标情感态度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价值观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教学重点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第 14 页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各种 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教学 点 一步掌握 量的基本 算方法。教学方法引 交流,合作探究教学准 件 型复 教学 程一、复 有关 的知 和方法1、引 学生回 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广泛地有 性地收集各种原始数据。 数据 行加工,去粗取精,去 存真。数据 理、分 和 算。 按一定的 序或方式表示出来。提

25、: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小 ,集体交流)小 :常用的方法有 、 量、 以及直接从 刊、 志、 和网 中 取。2、提 : 数据有哪些方法? 例 明。(如 中 票 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作 形符号的方法)3、出示填空 。() 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 化情况() 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 数的关系。() 能清楚地直接比 出数量的多少。小 :我 学 了条形 、折 、扇形 ,它 在描述数据 ,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我 要根据数据特点 行 。4、指 学生完成第 1 题引 察教材提供的两 表, 从中 得哪些信息。(第一 表, 重点引 学生 各个城市的数据 行比 ,突出最多量和最少量;第二 表,不 要引 学生 数

26、据 行比 , 要引 学生 展 化 。)思考: 两 数据分 制成什么 比 合适? 什么?第 15 页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进一步讨论这两种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二、回忆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出示教材 97 页的统计图指导观察统计图1、指名回答,这是什么统计图?2、组织讨论: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普通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直条方向是横着的,也就是用横轴方向表示数量的多少。表示同一组两个数量的直条不是并着排列的,而时是首尾相接。3、独立完成统计表根据图中的信息将统计表填写完整。4、小组交流讨论教材中提出的 4 个问题,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进行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三、全课小结通过复习,你对图形变换方面的知识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五、作业A组 练习二十一 1-5 题B组 练习二十一 1.3.4.5题统计与概率(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设计( 扇形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的关系。(条形 )统计图能清楚地直接比较出数量的多少。第 16 页本节课在复习中,先让学生讨论回顾了小学阶段所教学反思 学的统计量,再根据具体的题目探究每一种统计量的求法与特点。教学富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好。第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