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语文乐园(五)鄂教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34421 上传时间:2021-02-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语文乐园(五)鄂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语文乐园(五)鄂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语文乐园(五)鄂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语文乐园(五)鄂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语文乐园(五)鄂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语文乐园(五)鄂教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乐园(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2、口语交际,学会与人交往有礼、得体、自然、冷静、灵活;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3、习作,要求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 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重难点 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 感受写下来,尝试

2、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 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教学重难点:感悟、积累、运用词句。一、读下面的词语,你眼前浮现出一些怎样的画面。1. 读题,弄清要求。 2. 读词语,读准字音。 3. 默读,想象画面。 4. 互动交流想象的画面。 5. 选词,说句子。6. 拓展:再说说其它这类词语。二、读一读 ,说说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1. 读句子,说说你的发现。2. 回顾前课内容,总结排比句的结构特点。3. 再读,说说读后的感受。4. 在其它文章中找找排比句,

3、并说说对所找句子的感受。5. 学生仿写排比句,教师相机加以引导。三、读一读 ,记一记1. 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再读,结合注释说说自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3. 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与作者张若虚, 滕王阁序与作者王勃。4. 师生活动交流,深入理解句子含义。5. 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四、成语故事。1. 自读短文,读准字音。第 1页2. 再读,说说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3. 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谣言与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性)4. 试讲这个故事。第二课时口语交际:远行路上教学目标:1. 与人交往要有礼貌 ,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

4、静、灵活应 对场面。2. 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教学重难点: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教学过程:一、了解口语交际的话题,板书:远行路上。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三、创设、进入口语交际情境。1. 分小组协商,设定“远行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和人物,然后,分角色在小组预演,教师巡视辅导。2. 各小组自愿在班上表演。3. 同学互评。(教师从听、说的表情、态度、语气、礼貌用语、称谓得体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使各个小组取长补短,把要求落到实处)四、小结,回扣交际要求。第三、四

5、课时习作:走,秋游去教学目标:用眼睛、用心,走人美 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 ,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教学重难点: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一、激发情感,导入话题,引导学生重温秋游的快乐。1、同学们,在这风清云淡,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做什么去啊?2、畅谈以往秋游活动中的感受。 (粗略谈谈即可)3、导入:这次秋游又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走,秋游去!二、读懂题目,弄清要求。自读,思考并画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可以美丽的景色为表达的对象, 也可以在秋游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为写作内容; 可以写一串美好的印象, 也可以写一组难忘的镜头。三、广开言路,指导思路。第 2页1. 想一想;这次秋游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最难忘的镜头是什么?或者你打算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秋游的见闻?你准备按照 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秋游的过程?2.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四、回顾课文,读中学写。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三篇课文,小结其描写角度、方法及抒情方式、记叙顺序。五、指导选材,组织文章。1. 同桌交流自己准备写作的内容、顺序、描写角度等,教师巡视辅导。2. 师生互动,交流典型个例,引导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六、学生习作,自主修改后同桌互改。教师提示互改要求,落实习作目标。教学反思:第 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