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B52ICS备案号: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 2016有机辣椒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of Production for Organic Pepper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2016-实施2016-发布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园艺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雪、马超、王天文、王荔、彭莉。I有机辣椒生产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贵州省有机辣椒的定义、生产基地条件、选茬及轮作、种子及苗床准备、培
2、育壮苗、大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贮藏保鲜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有机辣椒栽培,包括地方品种百宜平面椒、福泉长线椒、独山拉岭辣椒、大方皱椒和遵义朝天椒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5084 农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GB19630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321
3、1- GB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3 术语与定义3.1 有机辣椒既是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农药、化学合成化肥、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不使用转基因技术,从生产到加工到运输到销售,处于可追溯的管理体系中。有机辣椒的生产必须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环境质量要求和生产技术规范来生产,符合GB19630有机产品国家标准,以保证其无污染、富营养和高质量的特点。3.2 朝天椒 果实朝上或斜朝上生长,果小、辣度高,干制和泡椒品种较多。按果型和着生方式分为簇生椒、圆锥椒、灯笼椒、野山椒、观赏椒七个类型品种。3.3 线 椒果实细长、果面微皱,未成熟果绿色,成熟果鲜红色或暗红色。果实纵径20cm35cm,横
4、径1cm1.5cm。3.4 灯笼椒果形似灯笼,果面有瓜瓣状纵纹,果实纵径2.4cm2.8cm,横径2.3cm2.5cm。3.5 柿子椒植株较矮,株高30cm40cm,单株果树20个左右,果形大,纵径1cm2cm,横径3cm4cm,成熟果鲜红,果肉厚,果瓣8瓣12瓣,微辣或微甜,鲜食为主。图片1 朝天椒 图片2 灯笼椒 图片3 线椒 图片4 柿子椒4 生产基地要求4.1 产地环境 产地必须选择在周围无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日照充足,交通方便的生态环境良好区域。基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环境空气符合GB3095、GB9137质量标准。4.2 土壤条件辣椒对营养条件要求较高,适宜
5、在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力强、排灌性好、土层深厚肥沃、pH5.66.8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栽培。有机辣椒生产转换期一般3年,新开荒、长期撂荒土地至少也要有1年的转换期。生产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二级标准。4.3 水源条件 基地的灌溉水应是深井地下水或水库等清洁水源,辣椒本身需水量不大,但因其根系不发达,所以需经常浇水满足辣椒对水分的需求。辣椒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其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80%,灌溉水质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或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 品种及选茬5.1 品种选择禁止使用转基因或含转基因成分的种子, 禁止使用经有机禁用物质和方法处理的种子和种苗
6、种子处理剂应符合GB19630要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 高产、 抗病虫、 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 耐贮运、 商品性好的品种。如: 百宜平面椒、福泉长线椒、独山拉岭辣椒、大方皱椒和遵义朝天椒。5.2 茬口选择选择23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的地块,且前茬作物未使用过化学合成农药、肥料及化学除草剂。5.3 轮作 辣椒忌连作,可进行粮菜轮作,也可与十字花科、葱蒜、瓜豆等非茄科蔬菜轮作。6 种子及苗床准备6.1 晒种及种子消毒播前晒种,用5055温水浸种1520min,之后用10磷酸三钠或1000倍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15 min后洗净除去杂质,再用干净
7、的湿毛巾包上,放在2530处催芽35d,胚根露出种皮,即可播种。6.2 营养土配制及床土准备播前1个月配制营养土,按6:3:1的比例,用前3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园土6份,腐熟栏肥3份,有机商品肥料l份,过筛备用,1m3营养土中再加入10%的草木灰。肥料应是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经摊晒消毒后,拌匀备用。7 育苗及苗期管理 7.1 育苗方式 采用漂浮育苗棚育苗或塑料大棚育苗等方式。漂浮育苗棚育苗,应将漂浮育苗棚建在避风向阳、地势平坦、靠近水源、便于管理的地方,按育苗池深20 cm,宽度比放人的育苗盘总宽度宽23 cm,长度比放人的漂浮育苗盘总长度长35 cm的要求砌育苗畦,整平池底,铺上底膜,对育苗
8、畦、盘、池、场地进行消毒,装填好育苗基质,放好池水,准备播种。7.2 播种辣椒露地栽培多于冬春季播种育苗。塑料大棚育苗整平床土,浇足底水,均匀撒种,1m2苗床播种1822g,覆土。漂浮育苗棚育苗采用点播,在每个育苗盘的育苗孔内按0.3-0.5cm的播种深度,点播1粒种子,然后将基质刮平,再盖50cm高的小拱棚。7.3 苗期管理 7.3.1 幼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注意控制温湿度,土温不应低于17-18,以24-25为宜。温度过高,在顶膜上盖遮荫网,打开覆膜两头通风炼苗;温度过低时注意保暖。苗床湿度过高,及时通风降湿或用草木灰、干土吸湿;湿度过低,要适当浇水,浇水应做到少量勤浇,保证床土不干燥,
9、切忌傍晚、阴雨天、高温时浇水。当辣椒苗生长出2-3片真叶,追肥2次, 以促进幼苗生长。7.3.2 成苗期管理5月上旬真叶完全展开进入炼苗期,应以降温为主。定植前7天左右进行低温炼苗,揭去覆膜,适当控制水分,让辣椒苗在露地条件下生长。当辣椒长至株高18-20cm,具有1012片真叶可进行定植。8 大田定植8.1 整地定植前1520天,选择非茄科作物茬口地块,翻深25cm以上。按照1.11.2 m的规格开墒,沟宽30 cm,墒面宽8090 cm,整平墒面,做到土细墒平。农家肥混匀后一次性条施,肥料要离定植根10 cm左右。先铺膜保墒,铺膜方式与直播相同,地温稳定在l5。8.2 定植定植一般采用双行
10、密植,大行宽60cm,小行宽40cm,穴距30cm,每亩4000-4400穴,每穴两株,亩栽苗8000-8800株。定植选在晴天中午进行,高温季节选在下午进行。定植时采用破膜移栽,移栽后7 d内,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提高成活率。9 田间管理9.1 灌水 定植后浇定植水,然后浅中耕,7-10d浇缓苗水,深中耕蹲苗。蹲苗结束后及时浇水施肥,根据天气确定浇水时间,气温低时选择在上午进行,高温时选择早晨进行;进入盛果期4-5d浇一次水,连雨季节一般10-15d浇一次水,雨前挖好排水沟,防止大雨造成土壤积水。盛果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667m2追施水量1/3的沼液或腐熟饼肥50kg,每7 10d浇1次水
11、9.2 施肥注意适时追肥。定植成活后至初花期,浇少量淡粪水。开花坐果期注意保花保果,每隔20d追施充分腐熟的粪水。9.3 及时打权在辣椒苗移栽后2030 d,苗高30 cm,开始发蓬时,将下部小侧枝全部打去,以增加茎粗,便于通风透气,促进辣椒生长。10 病虫害防治10.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耐病、高产优质的品种;定植前辣椒定植畦上铺农膜,起到增加地温、控制土壤水分蒸腾、趋避蚜虫和抑制草害的作用;使用沼液6001000倍液或生命素(氨基酸)800倍液,1020d喷施1次,也可以根据营养水平稀释沼液浇灌。及时拔除重病株,摘除病果、病叶、老化叶;冬耕冬灌,冬季大地封冻前进行深中耕,有条件的耕后灌水
12、能提高越冬蛹、虫卵死亡率。10.2 物理防治田间插黄板或挂黄条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还可使用摇频振式杀虫灯、高压汞灯、紫外线杀菌灯、黑光灯等诱杀大多数害虫。10.3 生物防治 利用自然天敌,如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赤眼蜂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也可以通过释放昆虫性信息素进行诱杀。10.4 药剂防治病害的防治可以用波尔多液喷雾防治,虫害可以用活体微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农药使用按GB321.1、GB321.6和GB4258要求选用。11 采收辣椒2/3的果皮变为纯红色则可采收出售,鲜椒宜在花谢2025d,果实充分长大,果色绿色加深,果变硬有光泽即可采收;采用人工采收,采收所用工具及盛容包装物要求
13、清洁、卫生,不对有机辣椒产生污染,做到单收、单运、单放,防止混杂;上市辣椒要求新鲜、干净、无虫斑病斑,无化学农药残留,重金属和亚硝酸盐含量符合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 12 贮藏保鲜12.1鲜椒 采摘鲜椒时器具用60以上热水消毒,戴手套,用剪刀从果柄处剪下,剪口要平,待切口干爽后再装筐贮藏。贮藏筐先用0.5%的漂白粉消毒,晒干后将鲜椒装筐,垛入窖内,可垛3-4层。要及时倒垛检查,并用通风口调节窖温。12.2干椒 干椒充分晾干后,装入宽25-30cm,长40-50cm的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常温遮光的条件下能贮藏150d左右。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有机辣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14、I.病害防治病害名称防治方法猝倒病防治进行种子、床土壤消毒或选用无病新土育苗;提高苗床温度,降低棚内湿度;及时拔除病苗,发病初期用大蒜汁25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井冈霉素1000倍液喷洒,7d后再喷1次。灰霉病防治加强大棚湿度管理,及时通风排湿,摘除下部多余枝叶,保持植株通风透光性;发现病株适当控制浇水,可叶面喷施2%春雷霉素500倍液、80%碱式硫酸铜可湿粉8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疫病防治进行种子、床土壤消毒或选用无病新土育苗;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阻挡土壤萌发孢子向上扩散;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防止土壤过湿,棚内空气湿度大时,及时放风排湿;发病初期可使用大蒜汁252倍
15、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井冈霉素1000倍液、80%碱式硫酸铜可湿粉800倍液每隔710天全株喷药1次,连续23次。立枯病防治采用无病土或基质育苗,施用腐熟有机肥,防止土壤忽干忽湿减少伤根,注意合理放风,防止苗床或育苗盘高温高湿条件出现;育苗期,苗床上可施哈茨木霉菌根部型4-6克/平方,移栽后2-4克/平方米,之后每隔3个半月补施一次;移栽后,用氨蓦寡糖素500倍液灌根,连续灌两次。II. 虫害防治蚜虫防治采用保护天敌,如瓢虫、赤眼蜂等可杀蚜虫;挂黄板或黄皿诱杀或用银灰膜驱避;喷洒0.3百草一号植物杀虫剂10001500倍液或0.3苦参植物杀虫剂15002000倍液防治;用烟草水杀虫0.5kg烟草+石灰0.5 kg +水2025kg密闭浸泡24h,叶面喷雾。烟青虫防治使用太阳能或频振式杀虫灯;用性诱剂诱杀;及时清除落花、落果并摘除蛀果带出田外进行深埋;在虫卵孵化高峰期,可用Bt乳剂、NPV核多角体病毒、白僵菌、苦参碱、鱼藤酮等进行防治。白粉虱防治彻底清除残虫、杂草、残株,注意合理轮换蔬菜种植种类,加强田间管理,严防干旱;挂黄板进行诱杀;使用有机伴侣矿物油150-200倍液喷雾;发病初期使用5%桉油精可溶性液剂1000倍喷雾或白僵菌400-600倍液喷施,3-4天用一次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