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案例设计.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90355 上传时间:2021-0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案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案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案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案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案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案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案例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说勤奋教学案例设计说勤奋 是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全文共 4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司马光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先具体写司马光小时侯勤奋学习,后写司马光长大后勤奋写作,终于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重在说明“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第四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

2、,长大才能有所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从中受到教育。而教学难点:理解句子“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的意思。教学本课,我以匡衡的“凿壁借光”的故事引入新课,通过学生对“勤奋”的理解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回顾具体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对勤奋的含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使说理的文章更感性化,学生对学习文章的兴趣也会更浓。第 1页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学生自读结束后,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3、,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在学习第一段中,重点是引导学生先理解文章的中心句:“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是勤奋。”再反复地朗读这些句子,加以强调,深化认识。这样,教学的重点得以强化,难点得以层层的突破。对于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成就 ?这个成就是怎么取得的 ?引导学生用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圈圈、点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研读后,组织全班交流。在交流司马光取得成就的过程中,对资治通鉴作些介绍。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从童第周的故事中领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道理。给学生适度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诵读、感受、理解、欣赏课文,从两个故事中感

4、悟到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再回顾全文, 进行总结,初步了解说理文章的“总分总”的写法。最后进一步展开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查找关于勤奋的名人名言,摘抄下来作为座右铭鼓励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并第 2页再一次查找勤奋成才的名人事迹,从中受到启发。从而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形成大语文观。本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品析词句、自主探究、比较学习等方法,使学生读懂一个人不论聪慧或愚笨,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学生

5、通过认真读书、查找资料来理解“勤奋”的真正含义。1、品词析句法精读第二自然段中,重点引导学生感悟:(1)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2)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引导感悟第一段文字时,让学生查词典理解“滚瓜烂熟”的意思,然后导问:“司马光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呢 ?”引出“一遍又一遍”即无数遍地高声朗读,一直到滚瓜烂熟为止。这就是勤奋。对第二段文字,从“警枕”一词入手。先引导学生借助字典查一查“警”字在“警枕”一词中的

6、含义,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如果睡觉的时候枕着一个圆圆的木头会是一种什么感受,进而体会司马光的勤奋:用“警枕”挤出睡觉的时间读书写作,这就是勤奋呀 ! 是勤奋使他完成了资治通鉴的编写,是勤奋使他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司马光从小就聪明过人,可他第 3页一直非常勤奋,从他的故事中我们还能感悟到什么?引导交流,并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显现出不凡的天资,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编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学习童第周的故事,可以抓住“毫不气馁”“急起

7、直追”“名列前茅”等体会他的勤奋好学。2、比较法童第周和司马光的天资明显不同,学习时可采用比较法学习,指导学生把童第周和司马光作对比,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异同,从而深刻领会“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和“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道理。最后再指导学生回味诵读,读出感受。还有可以通过句式的比较加深理解、感悟。3、读悟法新课标十分重视朗读的训练,朗读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好方法,苏教版的语言优美,富有人文性,本文故事感人,整篇文章条理性强,应该让学生多读,在思考中读,在交流中读,在感悟后读。特别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要反复读,在学了司马光、童第周勤奋的例子后再读,总结时再读。这样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使语文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真第 4页正体现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4、自主合作学习探究法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不强求统一,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第 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