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庭教育中问题孩子的转化工作.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90896 上传时间:2021-0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好家庭教育中问题孩子的转化工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做好家庭教育中问题孩子的转化工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做好家庭教育中问题孩子的转化工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做好家庭教育中问题孩子的转化工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做好家庭教育中问题孩子的转化工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好家庭教育中问题孩子的转化工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好家庭教育中问题孩子的转化工作.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做好家庭教育中问题孩子的转化工作 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大家经常讨论的话题就是现在难管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家长也经常反映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孩子回家也不爱和父母交流。我觉得出现家庭教育中问题学生越来越多的现象,主要是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体的变化导致的。首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之后,当经济生活不断变化并与全球连为一体的时候,学生的生长环境已变得日趋复杂。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文化娱乐以及媒体内容的良莠不齐等,都会从不同的侧面影响中学生的思想和习惯的养成。其次,学校教育功能的弱化。有一则国外有关学者研究的统计资料表明:在20世纪7080年代以前,对学生影响的五因素的强弱排列顺序

2、是:学校、家庭、社会、媒体和同学;而在此之后,该顺序则改变为:同学、媒体、社会、学校和家庭。这种说法虽然比较宏观和笼统,但却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我们的教育对象的状况、特点和环境等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学校教育的方式与策略必须有所调整和改观,否则,就会出现过时、落伍、风马牛不相及等现象,直接或间接影响德育的效果和质量。特别是近年来,学校为了抓教学成绩,学习“杨思中学”教学方法和理念,强调分数就是素质。作为班主任都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留给班主任学习和思考班级管理的时间太少。因此,如何让班主任的教育有充足的时间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情感深处,获得共鸣和认同,这一点,对于中学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三是

3、传统的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不复存在,家庭对子女的多层管理不断弱化,多子女间的相互竞争、监督也不复存在;尤其是婚姻的脆弱给子女带来巨大心灵伤害,很多离异的家长放弃甚至拒绝对子女的管理,这也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诸如:消极、颓丧、自暴自弃或者是偏激、逆反等不良情绪。四是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大部分的生理发展日趋成熟,男女生的第二性征已趋于发展成熟,基本符合成年人的生理发展水平和标准。但由于缺乏充分的社会实践和人生阅历,他们的心理发展仍然介于成年人与儿童的发展区域,在特定场合,他们更接近于儿童的认知心理特征。比如说:中学生直率却不免鲁莽;单纯却过于轻率;他们讲交情,

4、重情感;却有时往往显得很偏执。心理成熟速度相对于生理发展的滞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生理需求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自身难以调和的矛盾,表现为对周围的一切都看不顺眼、不配合,抵触情绪大。五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过激言行易造成学生的反感和不满。如果教师的语言、行为过于简单粗暴,不讲科学和民主。当学生的不满得不到及时的疏通和释放时,就会形成对某个教师比较固定的印象,从而形成一种思维惯性和条件反射。哪怕是该教师采取的是合理化建议或者善意的点拨时,学生也会置之不理。师生之间的对立冲突,就很难避免了。诸如:在教育管理当中,教师的过于直白、没有迂回之地的语言以及采取的体罚或者是变相体罚的行为,都会激化师

5、生间的矛盾。尤其是年轻教师,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容易产生急躁情绪,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这方面,特别要引起重视。如果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不善于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甚至孤立、排斥学生,教师一味高高在上,唯我独尊;那么,任何的教育手段和措施都是无的放失,寸步难行。只有真正地去了解学生,才有可能对学生的心理有细致入微的了解,才能理解、体谅学生的心态;才能赢得与学生的和谐相处和双赢。综上所述,家庭教育中问题学生的形成来自于各个方面。有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等个体因素;有来自教师方面的认识和观念问题;当然还有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因素。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教育过程中问题学生,应该从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入手,学习运

6、用辨证法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推究。切忌把一切过错和责任,归罪到学生身上;更不能一味地迁就和包容学生;消极对待、甚至放弃履行教育的职责。班主任应在实施教育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在校表现情况。还要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应灵活地运用心理学认知规律,避开学生的情绪危机区,有效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存在的问题。今年,我接了一个八年级班。有这样一个学生,每天早晨来到学校就在班里打闹。小组长天天反映作用未交。我询问他时,总说:“你不管,我知道”,“我知道,作业在书包里”。态度也特别不耐烦。考虑到刚接这个班,一是我对学生不了解,二是学生也在适应新

7、班主任,决定先观察一段时间。第二周,我和班委们商量,决定将班里布置和绿化一下,使我们的家更加温馨,于是决定每人捐10元布置教室。到了星期五放学时,生活委员哭着过来跟我说:“某同学要我将10元钱退给他”。我就问是什么原因。这位学生说:“星期日,我要用10元钱买游戏币玩”,“这钱本来就是我的,下个周再交就是了”。我当时听了这话,心里升起无名夜火。质问了两个问题:“你父母知不知道10元钱是用来班级布置的”,“你背着父母用班级布置的钱去玩游戏对不对”。看着他非常不服,没有认识他的错误。我将他叫到办公室。并让他拿出作业,因为最近他的作业反映出知识掌握不透彻。我想先通过写作业,跟他检查和见解作业,先让他的

8、对立情绪降下来,在说服教育。并当着他给家长打了一个电话,说最近作业反映出孩子掌握情况不好,在办公室我跟他辅导一下,要晚一点回家。学生看我没跟家长提今天的事,态度有所好转,并坐下认真写作业。通过半个小时的作业辅导,解决了一周来学习上的问题。我开始问他:“你觉得今天的事做得对吗”。他低着头,没有回答我。我有谈了三点,“你觉得生活委员负责班级布置容易吗”,“父母会允许你将捐给班级布置的钱拿去玩游戏吗”,“你父母允许你玩游戏吗”。通过三个问题的沟通,学生认识到了生活委员的不容易,父母捐钱给班级布置,是为了创造一个温馨学习环境,没经父母同意私自将钱拿去玩游戏不对。父母不允许他玩游戏,当他们一个小区的同学

9、朋友都玩游戏,跟他们一起很开心。我说玩游戏本身没有错,可以交朋友,动手动脑。当作为学生,我们要有节制,在假日完成学习任务后,经父母允许可适当调剂一下心情。晚上,我又跟他家长打电话,说了今天发生的事和他最近的表现。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该生家长是典型的“专制型”父母。孩子回家除了吃饭,就是做作业,做完了想和父母说说话,一起看看电视。父母会严厉的让孩子回卧室看书。因为白天父母工作很忙,没有心情赔孩子聊天。就想看看电视放松自己。因此,孩子到学校找到了释放的空间,不分场合爱说爱闹,说话做事简单粗暴,缺乏对别人的尊重。针对这种情况,我跟家长提出了如下建议:首先,初中孩子正处于叛逆期,他愿意主动和父母一起

10、聊天,分享乐趣是多么好的事,结果被你们简单粗暴的拒绝。并举例说许多初中孩子回家就将门反锁,不和父母交流,父母也无所适从。孩子愿意主动交流,难能可贵,要捉住机会沟通了解,不要将他推向极端。其次,跟父母分析了孩子学校表现的成因,让父母体会到改变孩子表现,先要从自身改变开始。该孩子通过家校沟通的方式转变非常大,再不欺负学生,且说话有礼貌,期中考试成绩进步突出。通过这个实例,我想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静下心观察问题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不断利用和肯定他们的优点,同时我们要找出缺点形成的原因:通过与父母的沟通,家庭环境的了解;通过观察了解他接触的朋友和同学;通过他对各个科目老师的态度和学习状态等找出问题症结。

11、才能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当然,教育是一个慢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需要静待花开。我班有这样一个孩子,很义气,打扫卫生非常积极。但经常下课给同学吹嘘吃了什么山珍海味,同学们很烦他。还经常找同学在教室和过道打闹。好几次他主动找同学闹着玩,同学不想理他,对他说了不中听的话,他就会大打出手。自我控制能力特别差。通过与同事和父亲的了解沟通。才知道父母在他七岁那年离婚,父亲选择了儿子,将家产全给了母亲,母亲变卖家产出国了。父亲颓废了几年,大部分时间儿子靠爷爷奶奶和姑姑照顾与教育。现在父亲振作起来,做生意又特别忙,经常在外应酬,没时间管孩子。也重新结婚给儿子找了阿姨。父亲、爷爷奶奶和姑姑都特别溺爱孩子,细心呵

12、护他,为了让他自信,吃穿都是最好的,一到假期就带孩子各地旅游。父亲担心他在校受欺负,也经常对他说:“谁欺负你,打了爸爸给你负责”。分析该学生的心理特征:爱表现是希望同学和老师肯定他;自控能力弱,动者大打出手是从小缺乏安全感,认为只有拳头硬才能保护自己。针对这类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孩子。我做了如下工作:一是经常在班里让他帮同学提水、打扫卫生等事,并给与及时肯定,他也特别用心。二是每次大打出手,我都单独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跟他谈心,教育引导他认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问他该怎样弥补,他会主动赔礼道歉。但在第三次我毫不客气的训了他,并要求他写检讨作报告。这样做是因为他还是一个要面子的孩子,我跟他平时感情也较好。糖给多了,也要适当的棍棒。三是经常给他父亲和姑姑沟通,在家应该怎样要求自己和孩子。少去不必要的应酬,多陪陪孩子。现在,我们班44人,有10人都属于单亲或离异重组家庭。基本上都属于溺爱和忽视型家庭教育。问题孩子较多。作为班主任,只有用心用爱去感化孩子,用自己的真诚架起家校联系的桥梁,指导和引导做好家庭教育。相信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