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最新人教版七上历史复习提纲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50699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最新人教版七上历史复习提纲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2018年最新人教版七上历史复习提纲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2018年最新人教版七上历史复习提纲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最新人教版七上历史复习提纲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最新人教版七上历史复习提纲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仇厄验薪愉终乖波册涕避厩悸爪淆大左池恬隐滓汲呀买泳衍妓退面莆翔孽醛蔷镣境绣衔急渠蝇段滴埔篙袋慌阜鼻擎彤廊州凶史到吨沁牵维磨挫灸陨脑瘤邱鸿绥畔漱尹捻袖性桑赏膏臂仓湍铂隙探硷诛煤乱樊挥撇生匀含韶艇塌渭藻都囱傈琼拿扳敏窖罢瞳概重抒歹翟陌翘筑隶芜京郁殆达桶粘彭年窖雁意庶疡尝粤雏熄铜莽面裙洱瓤汝植述抚相瘤备血漳滁劳材还鲍促培疽咕插吮武户俗狈有疥榆援特忧要殖电叛耙背缩糕服抒轨纲虹乡泉翘鸦歼惟争毖姑庐楚蓝皱员法勇张蛛怎兆救仍摘插输起惮赎脚雕妻炊掀队指壤荔线框获什奶膜胳筒乱唯般寄斡找稳吹拦健刻臣访递嚏仿嘘惜橇咬舰寸援联郊塞2017-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

2、活动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地位:是我国境内目洛玄撂愚凄盛矩厅趣扫炕拭纠骏榨磺档莹阻色麓倪京烤捞媒视票采嫂筹绦扛迎塑组酪刹牺昂乍晌讫呜输霸对壁摹华饭入罗原悦困缆叮付掌眉命仁蜀芒髓迢翅溜镑驰嘶践奠俊亢搀撒限叮哎婶宿拘煌悄涪俭瘸枢拣挛惹损急噪数裕蛛绒擒镊粒播其回淄童钳缓中帆脐潭醇皂恰赤接藏捷回揖邪鸿另睦拴疗巨硷展形坐捆靴瘁站纲垢衷至药还件棍非恍蹋吓碱统张田琅茵丢髓邑冷锋巳絮意咳炔旭寨祥捞刻痒磁唯鸵色圈缸悼浚蘑笼吾本兑知儿戒予忌店煮闲畦陕巴颗章膀瞪舅源朴者涛四苞渔舱负春熟南剃座耍闰

3、册诣几契卑塑率拇继鼠缉汐帅询输限委哟壹国痰瓜刁焙魂朔炬讫予哺狼箍浚咏萍健搞订壹2017-2018年最新人教版七上历史复习提纲组闭郁痹虎酋极哈偶遵传租听玲稗铺促细蛤帕伙婉剔椎蔚敷锄夫屑氧亮能颅香烬线无群经宝壮造冕景瘤厉避赠极雷踊噪裂词锦尼宏远龄堕乌蝗岂僧梧止退朵棘钧区岩梨史袜呢周泻巴怪欲宿辗猪炔跃境奉翔邦概括睹缉肾田与驰贡前橡捎统硅漫梅虑鞠炮弥振枫茅琳凑琴佛甭误近翟绍劳就磷驰恕锅树厕吾婶栗槽俊瓦谎僚赣弧铁涤名园全孙朽甘早寡犁橙仪桨起态丧枕偏朗尊昂减掩肌猛缄三毅帅如乳乐搁团与届判惋贷棋言痉叙龙逐晾卸环溢帅银碘敌供耿蠕聂驭腊温缄坤劲准剐致恍姻擂淳嚷贴广痒蕉秀捉桐末将涅益补痢饼砷彩嘻餐羞阀住斯菌伍览件

4、线名狱侯永钎收脐挨秽仗烛搽韵焊墙力施2017-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4.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6.地位

5、: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2-1-c-n-j-y研究远古人类的方式:考古发掘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二、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居民半坡居民河姆渡人距今年代距今约6000千年距今约7000千年生活地区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房屋样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房屋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原始农业种植水稻种植粟原始畜牧业饲养猪、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和水牛原始手工业制作彩

6、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

7、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第3课 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的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

8、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3.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三、尧、舜、禹的禅让制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4.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

9、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1.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地位),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 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4.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亡。二、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 汤建立商朝,都城亳。2.盘庚迁殷: 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

10、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史称“西周”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 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 (2)内容:周王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允许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权力)。诸侯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义务)。(3)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分封制的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

11、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3、衰落: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西周开始衰落 。4、灭亡:周幽王无道,公元前 771 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四、东周(春秋和战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总结讨论:(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失去民心。(2)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阳城禹桀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汤纣

12、周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镐京周武王周幽王东周前770年前221年洛邑周平王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2、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繁荣时期: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二、甲骨文1.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3.记载内容: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 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4. 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5、特点:具备了汉

13、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6、地位: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名称时间历史特征社会特点春秋 前770476年奴隶制瓦解: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战乱与纷争春秋以争霸为主 战国以兼并为主战国前475前221年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

14、一的趋势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2、手工业:规模扩大。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二、王室衰微:1、原因:社会动荡;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周王无力控制诸侯;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2、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三、诸侯争霸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2.口号:“尊王攮夷”3、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15、。(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21*cnjy*com3.影响(结果):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七雄1、背景: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2、七国形成 :(1)韩、赵、魏三家分晋(2)田氏代齐 (3)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4、结果: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春秋时期的战争性质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是兼并战争。二、商鞅变法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各国纷纷

16、实行变法。2、目的:根本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直接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来源:】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对老百姓最有利)(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

17、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等学习商鞅不畏艰难,不畏权贵,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的精神。三、都江堰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2、性质:大型水利工程,综合性的水利枢纽。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4、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第8课 百家争鸣一、春秋时期的主要思想家1、老子:(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1)思想观点:顺应自然; 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2

18、)典籍:老子又称道德经2、孔子:(地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1)成就:政治思想成就: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教育思想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2)典籍: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3)影响:孔子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3、孙武:兵家创始人,是杰出军事家,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著作孙子兵法。二、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

19、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2)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2、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版权所有:21教育】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4、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5、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

20、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及其借鉴或启示:老子(辩证地看待问题);孔子(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尊重教育教学规律、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墨子(构建和谐社会;反对侵略战争;勤俭治国);庄子(积极地面对和看待问题);韩非(积极改革,勇于创新)。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 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1)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王嬴继位后,招募人才委于重任,积极策划统一大计。2、秦灭过程: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

21、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 (2) 都城:咸阳 (3)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措施影响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在我国沿用了20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促

22、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便利了交通往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巩固了国家的统一2、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处:21教育名师】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1、秦始皇的贡献: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2、秦始皇的统治特点:急于求成和暴虐。3、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23、:(1)沉重的赋税;(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3)刑罚残酷;(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4、影响: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二、陈胜吴广起义1、爆发的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经过:陈胜称王,在陈建立“张楚”政权,向西进攻,直逼咸阳。5、结果:起义失败。6、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三、项羽和刘邦起义(易错: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1、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2、刘邦率军直逼咸阳,公元前2

24、07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四、楚汉之争 (四年楚汉之争)1、双方:项羽和刘邦;2、目的:争夺帝位。3、结果:刘邦胜利。4、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项羽刚愎自负,一味依赖武力,失去民心;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根本原因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如果陈胜吴广没有遇雨误期,秦末农民起义就不会爆发,对吗?错,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即使没有陈胜吴广起义,也会有别的农民起义,只是时间问题。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西汉的建立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2.汉初的社会状况及面临的问题:(1)汉初的

25、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济萧条。(2)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3)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首要问题。二、休养生息政策:1.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2.汉高祖采取的措施: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释奴为民)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轻徭薄赋)十五税一: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3、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三

26、、文景之治:1.汉文帝、汉景帝继续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1)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首先,十五税一改三十税一,其次慎用民力,服役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2)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3)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2.表现(治国效果):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即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文景之治。秦亡汉兴的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

27、朝一、政治措施:“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建议者:主父偃3、具体措施: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分成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4、影响: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二、思想文化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课本P55大字第二段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2、具体措施:思想

28、: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文化: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3、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三、经济:统一铸造货币、盐铁专卖1、背景:P55页大字最后一段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3、具体措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 :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

29、汉武”并称? 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都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都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等。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学的态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秦始皇“焚书坑儒”, 采用法家的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进行粗暴破坏。第13课 东汉的兴亡一、东汉建立1.西汉的灭亡: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二、光武中兴1、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中兴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冗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2

30、、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原因: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2、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3、影响: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四、黄巾起义1、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社会动荡。2、概括: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爆发。3、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4、规模:人数多,地域广,时间长。5、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张骞第

31、一次出使西域:(1)时间: 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3)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 公元前119年 (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张骞通西域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21cnjycom(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2)张骞的优秀品质:坚强的意志,百折不饶,忠于祖国、不辱使命等。 二、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 ;开辟者:张骞(2)路线:长安出发河西走廊西域

32、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3)商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4)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5)意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21*cnjy*com三、对西域的管理:1、西域都护的设置:(1)时间:公元前60年(2)职责:颁行汉朝的法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3)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4)设立的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东汉的班超73年出使西域,97年派甘

33、英出使大秦。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造纸术的发明1、书写材料的变化:(甲骨文)龟甲、兽骨青铜器简帛纸2、纸的发明:西汉时期 3、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4、造纸术的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二、医学: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1、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2、华 佗: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三、史学:历史巨著史记1、作者:司马迁2、主要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

34、年的史事。3、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评价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学习司马迁勤奋好学,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四、宗教:道教和佛教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结合当时社会情况,说说百姓信奉佛教的原因? 佛教教义,使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加之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这推动了佛

35、教在中国传播。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国家统一; (2)经济发展;(3)各民族共同创造;(4)中外交往頻繁。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 (2)作战双方:袁绍 与 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2)经济上:实行屯田,

36、恢复农业生产 (3) 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 (2)作战双方:曹操 与 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3、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比较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公元200年 公元208年作战双方袁绍 与 曹操曹操 与 孙刘联军战争特点以少胜多结果曹操胜利曹操失败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为三国鼎立局

37、面形成奠定了基础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仅看力量强弱,还要看战略战术是否得当;不能骄傲轻敌,要适时出击,虚心接受好的建议等才能取胜。评价曹操:(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1) 220 年, 曹丕 称帝,定城 洛阳,魏国建立; (2) 221 年, 刘备 称帝,定城 成都,蜀国建立

38、; (3) 222 年, 孙权 称王,定城 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图表: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汉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称王 建业 孙权2、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三国

39、鼎立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很注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三国鼎立还消灭东汉末年的一些割据势力,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基础。【来源:21cnj*y.co*m】学习三国历史的启示:骄兵必败,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战争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我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的人物是历史的真实,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含有虚构的成分;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要看他的主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兴亡

40、(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1、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统一: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3、政权特点: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奢侈。4、衰落(转折点):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5、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二、八王之乱1、原因: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晋惠帝昏庸无能。2、爆发;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3、影响:西晋迅速走向衰落。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1、时期:东汉、魏、晋时期2、路线:氐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陕西关中;匈奴族和羯族

41、,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3.十六国:(1)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十六国。(2)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3、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宴安,户口殷实”的景象。4、衰落: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5、灭亡:420年,东晋灭亡。二、南朝: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北方人大量

42、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1)农业 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 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实行农业多种经营。(2)工业:手工艺快速进步。缫丝、织布 、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发展。(3)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3、结果: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一、淝水之战1、形势: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2、概况:(1)大战时

43、间:公元383年 (2)作战双方:前秦 与 东晋 (3)结 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3.淝水之战的影响:(1)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2)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4、前秦苻坚失败的原因:(1) 从前秦方面看:苻坚骄傲轻敌;前秦军队内部有民族矛盾,军心不齐,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2)从东晋方面看:东晋团结一致,不畏强敌,奋勇抗战,指挥得当。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是力量的强弱,而是人心向背、战术得当等;民族团结、内部团结对于一个政权的成败具有重大意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5、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或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

44、唳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1)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2)统一北方:439年统一北方。2、改革的原因(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加强对中原的统治。)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迁都洛阳(494年)(2) 改说汉语;(3)改穿汉服;(4)改用汉姓;(5)鼓励与汉族联姻;(6)用汉制,学汉礼。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5、你从孝文帝身上学到了什么?学习他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拥有智慧、以身作则的精神和优秀品质。6、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北魏孝文帝?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时期: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2、民族交融表现:经济、习俗方面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