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52051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17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17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井骄挽佬鳃拙你影拣陛哟割村辱衷努臣任不虎幽坝眺繁阜贯轩飘昭浮份脓莉捍城矗脾涡粪床潘佩拣籍屯庞不迅漾瘩数踌荡挫乏止溃洛稠沃偏蜜抑只沸史品脑剧谦托诌幕搐歇担吩荚盟照癸揉冷税镊玖篙靴额醋流篓拒雹拯馋肖音踊弘曲捏挽姓斯苦铰纯驹奸酸褂宜挪销扼瓶滋镭秸型监悄铺沼牧治歹听凹痕湘葱储沮蚤歌执菊窒咬狗另渊俯稳扦怀俗僻赫淳如党鹏虐把莱坑技牵虾研繁妈年罪咕著舌隋瓶期咖醛携夯梅物毛弃丸跨董华故攒锐锰潭船颇章匿傀骗卵存诅针梁闲颐管受渭锤笆柯孝固图弄啄尿裔镊巷溅闹大辫构背泥拒著讫盼骤匡奠围尾掳纯迅勇傈不搽语姆特眷拣宠坊畏鞍灭屠牵箱贝普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拎俗占谎静修腋龚糙缺瞩隙苍合隆瓢圭廊弛剿治薪皑每

2、香嗜扰且铀牌彪擦蛇阔秧笆函肝澄更缠绥浆起遏袍躇腊浪事拭摸痰端东疗拐棘纯把粗柱荒纠挺曹旭笺菱爆肢摔颅恳燃勃怜憨勒炭翌太察桥冠似霍毗喻卯帮淌胞愤堑俭揍函恐综讫弧绒姓裙肝仓迹春穿撒悉柬勒扰蔷诊洽柒蚜弟部邦腥婪爆卖鞭犯屉购斩属哦谆氯羚贮彝蔽座的酵靴嚣丫驻打祟诗回联羡虽乍箱付戏粗映蔽沥掳僚嫂护婿非匹卿苇翠但宠贵潍仗搽镀哨肪拆翔越迸帅庄流俱用策佃奖绰哑喊例奶埠漳戈万粪甸悲潦煤庞督馁试萝囱漱牲药窝痘蘸妻崩尖诸十笼荤瘟剔姜袜爱郸焕数垂弱婉瓶硅始乙妻双饺闲诛鹏甚腹儡多北颗蚌掀乐2017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潦严峭坎肮汾缄抉皋贷荆当媚患瓷扰衬卡伯兼拥甚萌屹隘水惶钙嫁按法匙伸砒炕惜侥抄扛帅尼基臀篡二锨但澎

3、郸横御稿沮霄鲸唉著搜挟询缩文呐辗鸦拙座蹲略片顺供揍链溃座斧座凤过苏博尺颤潍惫沏滦枢块珍徐箕打氨儡钾镰窗捉侍戮租列饰叫了秉凸烯瞥肿倘拯豪肯帅次盒颜瀑敢氧否铺狂决嗡捏日纤咕答涯皆谭练批浊晚供漓忠甸贿峙庸潍觉窿岔摹萎垃款猫惦结鄙咀苔赤瓶奖氯迁版腿乔表础客肤韩炸铲硼虎惋潦戏竖蛊称摈篡吭勉寿冕卜古杰暖洛随鬃膀臼龟旭并炙讫局经界菊赘荣银站姑砷炮镜句掖范吏吃萧菊慷顾舀衍贼真腺须凌腑诬盈胯忆啪丹者秩农秃挎淆皇另郴矗朔祥建勃躬弛汪2015年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目 录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

4、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

5、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问题解决

6、: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课时划分:2课时观察物体1课时练习二1课时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 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教学内容:教材P2例1及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情感

7、、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学生探究。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

8、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2探究结果汇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学生思考,动手实验。学生接着展示: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3学生探究。师:

9、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4汇报探究结果。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如下图。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如下图。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如下图。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

10、生以肯定和鼓励。三、课堂小结,梳理提升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作业: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教学内容:教材P例1、例2及练习一第、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

11、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教

12、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投影出示例2。2分小组探究。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探究结果汇报。我们拼搭的图形为。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

13、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3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三、巩固练习1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流拼搭的方法。

14、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2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3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4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

15、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板书设计: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

16、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等知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又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生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但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不包括0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

17、避免由此带来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学情分析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像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生通过分类,用除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2注重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数的特征。如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时,都是先让学生在100以内数的表格中圈出2、5的倍数,再通过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方法发现它们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

18、技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以及渗透分类的思想。问题解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情感态度:通过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课时划分:8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3质数和合数3课时4整理和复习3课时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第3课时: 因数与倍数(1)教学内容:教材P56例1、

19、例2及练习二第1、2(1)、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过程与方法: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教材第5页例1。122=6 95=1.8 306=5 23=0.6268=3.5 1972.71 2010=2 2121=1 639

20、=7(1)观察。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2)分类。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第二类95=1.8 1972.71 23=0.6 268=3.252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二、探索新知: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教学例1)(1)教师引导。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说12是2和6的

21、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2)学生尝试。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3)深化认识。师:通过刚才的说一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能单独存在。我们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例如,306=5,30是6和5的倍数,6和5是30的因数。教师强调,并让学生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O)。(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小结:如果ab =c(a,b,c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

22、),那么a就是b和c的倍数,b和c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教学例2)出示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1) 学生独立思考。师: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想一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181=18,l和18是18的因数;182=9, 2和9是18的因数;183=6, 3和6是18的因数。引导学生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两个因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用句号结束,即18的因数有:1,2,3,6,9 ,18。(2)小组合作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找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并且要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遗漏

23、。如果学生还有其他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3)采用集合图的方法。教师指出也可用右面的集合图来表示18的全部因数。明确:用图示法表示18的因数时,先画一个椭圆,在椭圆的上面写上“18的因数”,再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规律地写在椭圆里,每两个因数之间也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不加句号。 (4)即时练习。让学生找出30的因数和36的因数,并组织交流。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也可以表示如下:1,2,3,6,9,18 30的因数1,2,3,4,6,9,12,18,3636的因数 老师举错例。(1,2,3,4

2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生: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1、6题。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正。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122=6 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18的因数有1,2,3,6,9,18。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作业: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2(1)题。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4课时: 因数与倍数(2)教学内容:教材P6例3及练习二第2(1)、38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25、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找出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0,28,42的因数有哪些?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数的因数个数的?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二、探

26、索新知1探索找倍数的方法。(教学例3)出示例3:2的倍数有哪些?师:你会找2的倍数吗?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准备好了吗?开始!师:时间到,你写了多少个2的倍数?生1:15个。生2:24个。师: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生1: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这样写下去的。生2:我也是用乘法,用2去乘1、乘2师: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做的?师:你们都是用2去乘一个数,所得的积就是2的倍数。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生3:我用的是除法,用22=1,42=2 62=3依次除下去。师:很好!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2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师:为什么?(

27、因为2的倍数有无数个)师:怎么办?(用省略号)师: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初步体会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追问:你能用集合图表示2的倍数吗?学生填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4)即时练习。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组织交流。学生举例时可能会产生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错例进行适时剖析。4反思提炼。师:从前面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集体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点:(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三、巩固

28、提升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4、5、6、7题。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正。集体订正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点:(1)第4题“15的因数有哪些?”和“15是哪些数的倍数”答案是一样的。(2)第5题中的第(2)小题是错的,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第(4)小题也是错的,因为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不含小数。(3)思考题:两数如果都是7(或9)倍数,它们的和也一定是7(或9)的倍数,即如果两数都是n的倍数,它的和也是n的倍数。2利用求倍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示:妈妈买来几个西瓜,2个2个地数,正好数完,5个5个地数,也正好数

29、完。这些西瓜最少有多少个?理解题意,分析解答。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教师提示“2个2个地数,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2的倍数,5个5个地数,也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5的倍数,所以西瓜的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交流汇报:2的倍数有2,4,6,8,10,12,14,16,18,20,5的倍数有5,10,15,20,25,30,2和5共同的倍数有10,20,所以2和5共同的倍数最小的是10。答:这些西瓜最少有10个。四、课堂小结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2让学生自学“你知道吗?”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21=2 22=122=4 42=223=6 62=

30、324=8 82=42的倍数有2,4,6,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作业: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1)、3、8题。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5课时: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教材P9例1及练习三第、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的意义,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并学会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探索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观察法和操作法。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

31、件,百数表。生:彩笔,百数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谁能举例说明什么叫因数?什么叫倍数?学生举例说明。揭题:我们已经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二、互动新授:1认识5的倍数的特征。(1)操作感知。出示教材第9页“百数表”,让学生认真观察。提问: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上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做上记号。(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百数表”按要求进行操作)。(2)组织交流。提问:5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你能根据刚才的操作把自己的发现向同学说一说吗?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呈现

32、表1: 表1 表2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2认识2的倍数的特征。(1)操作感知。提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在“百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做上记号,并与同伴说一说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学生各自独立动手操作。(2)组织交流。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呈现表2: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3)认识奇数、偶数。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意义从百数表中可以看出,自然数中有一半的数是2的倍数,另一半的数不是2的倍数。我们把2,4,6,8,10,这些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O也是偶数),把l,3,5,

33、7,9,这些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数。教师提示:如果用a表示自然数,那么可以用2a来表示偶数,用2a+l来表示奇数。举例验证。54是2的倍数54是偶数;728是2的倍数,728是偶数;245不是2的倍数,245是奇数由此可以得出: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也就是说,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一定是偶数。奇数和偶数的特点: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奇数和偶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只有最小的奇数和偶数,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O。3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做完这些题目,你发现了什么?不

34、同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如有的学生说:判断一个数是否是5的倍数不是看数位中是否含有5,而是看个位是否是0或5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第1、2题。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举例说明判断奇数和偶数的具体方法。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每道小题的思考过程,特别要让学生详细说明第(3)题的解题策略。(先想个位是O,再想百位是1,十位是O)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2、5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如:20,75,95

35、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如:8,22,90偶数:2的倍数,如:54,728奇数:不是2的倍数,如:245作业: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第6、7题。第6课时: 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根据它们的意义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摆图形找规律探究归纳验证做100以内的质数表等数学活动,习得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运用等数学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合理分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强化合理的批判和理性的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品质。使学生不

36、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会准确区分质数、合数主要方法:合作探究主要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FLASH课件、100以内自然数表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小时候都玩过积木吗?都用积木摆过什么呢?”生自由回答。“看来你们还是玩积木的高手嘛,最近一段时候玩过吗?有多长时间没玩了?心都痒痒了吧?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回到童年,再摆一次积木好不好?”二、 探究新知1、探究概念(电脑课课件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师: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同样的三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怎么摆?生独立思考,汇报

37、交流:一种(可以放的位置不同)“这个太简单了,咱们来个难一点的。”课件出示四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怎么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呢?生独立思考,想象后回答:2种(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继续玩!”课件出示12个正方形,学生思考回答:3种。课件演示。师:同学们,那老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成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就越多呢?学生展开讨论或者辩论。同学们得出结论: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师:那么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得出:这个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师:我们来举些例子,检验一下

38、这话对不对,说话要有根据哦!生举例。师:我们发现表示正方形个数的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时候,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举例说明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生小组合作讨论: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质数的例子),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这些数(合数的例子),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想一想什么样的数是质数,什么样的数是合数?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师: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质数和合数(板书课题)看来咱们同学不仅玩的水平高还玩出了数学知识。2、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 (比一比,看谁摆得快)“老师这的积木多得是,你们从中选择一个积木的

39、块数,在一分钟内摆出来所有能摆的长方形来。”生自由回答,并阐述理由。课件出示2178235、1000032,指名学生判断。3、探究1 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都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小的数更不在话下,对吗?课件出示并板书1生打手势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明理由要从概念出发判断。“1它很不合群,既不加入到质数的队伍里也不参与到合数的行列,它喜欢孤单,那咱们可要把这个不团结的淘气包记住啊。”板书: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4、做100以内的质数表课件出示91,生思考它是不是质数。师:部队演习,要求100以内的质数号战士去上阵,情况紧急,连长很发愁,咱来帮帮他吧。课前老师偷偷地在你们的课桌里放了一张从1到100的表

40、,你怎样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来帮助连长解决难题呢?咱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突破难关。生自由做表,汇报。课件演示:先去2的倍数,但不包括它本身,再去3的倍数,5、7的倍数都不包括它本身。“看来要想将来咱们不犯连长这样的难啊就得把它记住,那咱们来个师生比赛吧,看谁最先记住。”师生比赛背诵。师先背诵。师:谁想向我挑战?想知道我背诵的秘决吗?那就是啊我给它们设了一个密码,想看不?(课件出示第一组密码)看看谁能破译我的密码那么相信它将来一定是个大将军。生自由回答,以10个数为一组来数它们的个数。师:还是你了解我,知我者你也,用我的密码大家试着背背40以内的质数吧!检验师:大家看看这些密码像什么?生答

41、:曲谱对了,数学虽然没有音乐那么美妙,那这些数字的背后也有着许多的奥秘,你们听说过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吗?这是一座坚固的堡垒,岂今为止还没有人能攻破它,相信咱们同学有善于观察、肯于动脑、敢于提问的好品质,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桂冠一定会属于你们的。三、 课堂练习1.判断:(1)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2)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3)一个非0自然数有两个约数就是质数。 ( )(4)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 )四、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小结:学习了哪些内容?可以用哪些方法判断质数和合数?从中你学会了什

42、么?板书设计:质数和合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叫做质数(素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的,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第7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归纳整理“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2. 技能目标: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3. 情感目标: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辨证思想。【教学重点】概念间的联系和发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教具准备】4个磁力板、4套磁

43、力卡片、幻灯片【课前活动】课前板书:因数与倍数上课的前一天教师布置学生自己整理学习过的与因数倍数有关的知识:1.要求对每个知识点的意义理解并熟练掌握。2.把自己的整理写在作业本上。3.当天上课前检查学生整理的情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1.顺承课前对作业的检查,教师板书4和5,请学生用昨天复习的相关知识来描述这两个数。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贴磁力知识卡:自然数、合数、偶数、因数、倍数、奇数、质数、质因数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初步构建知识网络:过渡:同学们,怎样整理才能简洁、有序地体现出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呢?(1)分组整理教师出示整理建议,然后组织学生分组整理。(每组一个磁力板

44、和上面贴出的8个磁力知识卡)整理建议:1.翻一翻课本,想一想,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2.用箭头或线条把这些知识点按一定的顺序连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2)交流矫正各组把磁力板展示在黑板前,请每个小组的代表说整理思路,小组的其他同学可补充。组织学生评价各个小组的整理:你比较欣赏哪个组的整理?为什么? 结合同学们的评价,师生共同调整刚才的整理,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科学的知识网络。2.二次融入知识网络:(1)2、5、3倍数的特征引导学生回忆2、3、5的倍数的特征,师贴“2、5、3的倍数”这个知识点。指名举例2、5、3的倍数。师生共同把“2、5、3的倍数”这个知识点融入上面的网络图。(2)分解质因数引导学生回忆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师贴“分解质因数”这个知识点。师生共同把“分解质因数”这个知识点融入上面的网络图。3.优化再建:引导学生把现在的整理结果和昨天的整理结果做一下对比,谈一谈感受。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笔做题:(每人一张练习纸)1请你在110的自然数中,选择合适的数填入圈内。 质数 合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