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技术.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27380 上传时间:2021-03-0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7.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牛养殖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奶牛养殖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奶牛养殖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奶牛养殖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奶牛养殖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奶牛养殖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奶牛养殖技术.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Page 2,奶牛养殖主推技术,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3,繁殖育种方面的技术,4,2,设施设备方面的技术,前 言,1,Page 3,前 言,我市奶牛养殖数量稳步增长, 2012年,我市奶牛存栏110154头,比2011年增长2.3%;牛奶产量42.79万吨,比2011年增长了6.52%;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场的比重达26%,比2011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同时,新建、改建奶牛场的设施、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高端饲养管理设施设备开始应用。,Page 4,前 言,我市奶牛养殖行业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中小规模养殖场(区)、合作社仍是奶牛养殖的主体,全市奶牛平均单产不到5吨,生产的组织化、规模

2、化、标准化水平低。 隐形乳房炎预警度差、发病率高,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达到30%,极易影响乳品质量。 设施自动化水平低,饲养管理水平差,鲜乳质量受人为影响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遗传改良速度慢,奶牛发情监测技术滞后,漏配现象严重,造成牛群产犊周期延长,奶牛终生产奶量降低。,Page 5,设施设备方面的技术,TMR饲养技术 TMR即全混合日粮,是根据奶牛不同生理阶段和生产性能的营养需要,使用专门的TMR机械,按照一定的程序和配方比例把各种饲料元素充分混合,得到的一种营养相对平衡的日粮。 按照应用模式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 按照搅拌形式可分为:立式和卧式。,Page 6,设施设备方面的技术,TMR饲

3、养技术选型原则 500头以下的小牧场,首先考虑卧式,固定式的也应首选卧式,半地下的卧式TMR填料比较方便,立式固定式在装填料的时候不方便。 16立方以上的大立方TMR建议选择立式,卧式切割很难达到要求。,Page 7,设施设备方面的技术,TMR饲养技术奶牛合理分群 合理的分群是采用TMR饲养技术的前提和基础。,Page 8,设施设备方面的技术,TMR饲养技术TMR制作要求 原料进行预处理 (解捆、切割长草)。 按照先干后湿、先长后短、先轻后重的顺序添加原料。 合理掌握最佳搅拌时间,总的混合时间在20-30分钟。 含水量在45%-50%。,含水量过低:饲料适口 性差,奶牛咀嚼耗能多; 含水量过高

4、:影响干物 质采食量,含水量过低:饲料适口 性差,奶牛咀嚼耗能多; 含水量过高:影响干物 质采食量,Page 9,TMR饲养技术宾州筛评价TMR质量 奶牛未采食前,取料400-500克 。 水平摇,不要垂直抖动 。 摇一下17cm远,频率每次1.1秒 。 每摇5下,转90度,以上共重复7次 。 分别称重,计算每层占总重量的比例 。,设施设备方面的技术,Page 10,设施设备方面的技术,TMR饲养技术营养浓度检测 定期送检饲料至检测机构测定饲料营养成分,对日粮营养水平进行评估,保证TMR配方的营养平衡。,Page 11,设施设备方面的技术,TMR饲养技术效益分析 降低发病率,提高生产性能,可明

5、显降低奶牛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提高产奶量,改善乳成分,一般可提高奶牛产奶量10%以上,乳脂率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节约饲料,降低成本,可节约干草5%,青贮10%。 饲喂方便,节省劳力。,Page 12,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犊牛培育技术 犊牛就是未来的奶牛,就是未来的高产牛,是牛场的希望。 犊牛不好养,初生牛犊的抵抗力低下,很容易感染疾病,造成死亡,有些牛场的死淘率能够达到20%以上。耐过的牛,成年以后产奶量也会受到影响。 那这么高的病死率是不是犊牛的疾病防控技术更重要呢? 犊牛管理不能以不死为目的,光吃不产奶的牛没有牛场愿意养,犊牛的饲养管理要有更明确的目标。,Page 13,生产管理

6、方面的技术,犊牛培育技术犊牛培育的目标 保证犊牛的正常发育,尤其保证瘤胃和骨骼的正常发育。 日增重大于800g,60天时,体重要达到刚出生的两倍。 犊牛的死淘率要控制在2%以下,0-2月的犊牛发病率在5%以下。 13.5-15月的后备牛尽早达到初配体重(350-370kg)和体高(127cm)。 母牛初产牛犊月龄提前(23-24月龄)。 第一产奶周期增加产奶量700kg以上。,Page 14,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犊牛培育技术犊牛培育的关键技术环节 环节一、助产 环节二、护理 环节三、初乳 环节四、营养 环节五、环境 环节六、断奶,Page 15,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犊牛培育技术环节一、助产 一

7、个“安全”的产房非常重要!舒适、安静、干燥、厚垫草、充足的转身空间、干燥的稻草或长草,不要用木屑。 提倡自然分娩。 对分娩进行早期干预,减少死胎、弱胎。 减少因产程过长造成犊牛的脑损伤。 减少大牛的痛苦。,Page 16,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犊牛培育技术环节二、护理 第一时间控净羊水,擦干粘液。 断脐带,7%-10%碘酊消毒。 称体重,打耳标,做记录。 转移到舒适、温暖、干燥的小窝中。,Page 17,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犊牛培育技术环节三、初乳 初乳关是非常重要的! 是实现犊牛的死淘率2%, 0-2月龄发病率5%的关键。 初乳一定要早吃、吃够、吃好。,Page 18,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犊牛

8、培育技术环节三、初乳(续) 尽早饲喂初乳 初乳的被动免疫原理:免疫分子从小肠直接吸收进入淋巴组织进入血液引起功能。 小肠直接吸收免疫球蛋白的能力在 12小时后降低50%, 24小时候基本关闭, 所以初乳一定要早吃。,Page 19,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犊牛培育技术环节三、初乳(续) 饲喂足量的初乳 时间越早,量越足,免疫球蛋白的吸收就越好,对犊牛的生长发育越有利,第一次饲喂初乳量为出生体重的10%(约4kg)。 足量的初乳可以提高12%左右的成活率,日增重也可提高25%,两胎加起来的产奶量高1000kg以上。,Page 20,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犊牛培育技术环节三、初乳(续) 饲喂优质的初乳

9、优质的初乳:奶油状、浓稠、初乳测定仪。 避免稀薄、水样、带血、乳房炎。,Page 21,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犊牛培育技术环节四、营养 开食料尽早使瘤胃适应发酵环境,促进瘤胃内壁乳头的发育,易于消化的开食料是增重和健康的关键,建议一周左右添加开食料。 粗饲料断奶前不适宜饲喂干草,降低瘤胃发酵速度,不利于瘤胃乳头发育,形成“草包肚”,降低采食量。,Page 22,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犊牛培育技术环节五、环境 面积:2-2.5平米 垫草:2公斤/头/天 厚度:15-20厘米 温度:15-25 湿度:70%以下 光照:大于20小时 通风:多个气扇,Page 23,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犊牛培育技术环节六

10、、断奶 6-8周龄断奶,采食体重1%的精料时断奶,犊牛最“软弱”的时候。 温柔的断奶(突然断奶、四天断奶、10天断奶、22天断奶)。 断奶一周后才可“加菜”,或可延用哺乳期的精饲料至4月龄。 断奶不断水。 断奶不运输分群。 断奶不免疫。 断奶要增强检查频率。,Page 24,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奶牛精细化管理技术 不但是个技术更是一种量化管理的理念! 奶牛饲料营养量化管理 牛场的数字化管理 牛群饲养管理效果的评价,Page 25,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奶牛精细化管理技术奶牛场的数字化管理 牛群个体间存在差异,个体的精细饲养和育种工作都需要通过采集牛只信息并进行适时分析来实现。如奶牛的运动量、产奶

11、量、体重、泌乳天数、乳汁电导率等,这些信息反馈到牛场对我们改进饲养管理都非常有用。,运动量增多,可能指示发情。 运动量减少,可能指示存在健康问题,如蹄叶炎。 电导率上升,可能是乳房有问题。,Page 26,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奶牛精细化管理技术牛群饲养管理效果的评价 牛场管理效果也要量化。量化指标包括:日粮营养水平评价、采食量评价、生长状况评价、生产性能评价、奶牛的体况评分等指标。 生长状况评价,Page 27,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奶牛精细化管理技术牛群饲养饲养管理效果的评价 奶牛的体况评分 评定母牛的膘情,主要是臀部、尾部、背腰脂肪的多少,经常评定母牛的体况,对于及时发现牛群可能出现的健康问

12、题很重要。 6月龄体况评定,避免牛只生长过快或过慢,影响乳腺发育; 配种前体况评定,使育成牛处于良好的配种状态,提高受胎率; 产前两个月评定,减少难产和产后代谢病的发生。,Page 28,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奶牛精细化管理技术牛群饲养饲养管理效果的评价 奶牛的体况评分(续),以粗饲料为主, 防止奶牛过肥, 影响乳腺发育和分娩, 控制K+、Na2+摄入, 防止产后综合症产生。,采食量下降, 保证足够营养, 精饲料3-4kg, 并增致体重的1%, 适量增加优质饲草。,奶牛失重, 能量负平衡, 补充优质苜蓿干草, 精粗比6:4。,采食量上升, 能量正平衡, 料随奶走,逐渐减少 精粗比5:5。,饲料转

13、化率上升, 考虑胎儿生长需要, 适当增加体重, 精粗比4:6。,保证胎儿发育, 保证最佳体况, 精饲料3-4kg, 增加优质牧草, 控制K+、Na2+摄入。,Page 29,繁殖育种方面的技术,DHI应用技术 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直译为牛场群体改良,主要内容是奶牛的泌乳性能及乳成分的测定,也称作生产性能测定,是个育种技术,国内的牛场大多用其数据指导生产。 测定的是从产后6天到干乳前6天的泌乳牛。 参加检测的牛场要有一些配套的设施,例如:计量器。 记录也要进一步整理,比如牛号、父母号、胎次、配公牛号等等。 如何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Page 30,繁殖育种

14、方面的技术,DHI应用技术 乳脂/乳蛋白率 体细胞数 平均泌乳天数 泌乳持续力 测定日产奶量 前次个体产奶量 尿素氮 高峰奶量/产奶高峰日,Page 31,繁殖育种方面的技术,DHI应用技术乳脂/乳蛋白率 反应饲料营养平衡和选种选育,Page 32,繁殖育种方面的技术,DHI应用技术体细胞数 检测乳房健康(乳房炎)的重要指标。 理想的体细胞数:第一胎15万/ml,第二胎25万/ml,第三胎30万/ml。正常情况下,体细胞数在泌乳早期较低,而后逐渐上升,但如果超过40万,就是偏高了。 泌乳早期偏高,预示干奶期治疗、临产及产后环境存在问题; 泌乳中期偏高,可能与乳头药浴无效、挤奶设备不配套、养殖环

15、境肮脏、饲喂方式不当等原因有关,应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早治疗早预防; 泌乳后期偏高,则应尽早使用干奶期药物治疗。,Page 33,繁殖育种方面的技术,DHI应用技术平均泌乳天数 检测牛群繁殖性能及产犊间隔。 牛群平均泌乳天数=(上月产奶牛数量*上月平均泌乳天数)/(上月产奶牛数量+当月新产牛数量-当月干奶牛数量)+(30*牛群平均泌乳日浮动系数),理想的平均泌乳天数150-170天。 近期分娩的犊牛多,平均泌乳天数下降; 近期分娩的犊牛数量少,平均泌乳天数上升。 平均泌乳天数延长对牛场的损失是巨大的,据估计,一个100头的牛场,平均泌乳天数为180天比160天全年损失产奶量大约在15万元。,P

16、age 34,繁殖育种方面的技术,DHI应用技术泌乳持续力 泌乳持续力%=测定日产奶量/上一次测定日产奶量*100%,用于比较个体牛只的生产持续能力。 持续力高:预示着前期的生产性能表现不充分,应补充前期营养。 持续力低:表明目前的饲料配方可能没有满足产奶需要,或者乳房受感染、挤奶程序、挤奶设备等其他方面存在问题。,Page 35,繁殖育种方面的技术,DHI应用技术常用衡量标准 高峰期过后,泌乳量逐日降低,平均每日下降0.07kg,每月下降小于2.1kg为正常。 根据平均泌乳量和正常每月奶量变化,可比较各月的平均产奶量,反映生产情况。 泌乳早期乳脂率高(4.5%),则应检查该牛是否发生酮病。

17、全群成乳牛平均泌乳天数处于150-170为正常,否则存在繁殖问题。 产奶高峰在产后40-60天,平均头胎高峰奶与成年牛高峰奶的比值处于0.76-0.79之间。,Page 36,繁殖育种方面的技术,DHI应用技术常用衡量标准(续) 平均乳蛋白0.4%,表明干物质采食不足或微生物合成受阻出现代谢紊乱。 各胎次泌乳牛在泌乳各阶段的泌乳持续性,有特定规律,计算实际值与理论值比较,可反映出饲养管理问题。 当体细胞数15万时,就可造成奶损失,体细胞数越高,奶损失越大。,Page 37,繁殖育种方面的技术,奶牛的选配技术,Page 38,奶牛的选配技术选配的目的 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是提高牛奶产量的主要途径

18、(40%的产奶量)。 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使用年限。 提高繁殖效率。 提高淘汰残值(牛肉)。 降低奶牛饲养成本(营养、繁殖、健康等)。,繁殖育种方面的技术,Page 39,繁殖育种方面的技术,奶牛的选配技术细化性状分类、量化改良效果 生产性状: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脂量、乳蛋白量 功能性状:胎间距、产犊难易、长寿性、体细胞、泌乳速度 体型性状:体高、体深、尻角度、尻宽、后房高、后房宽,*改良关注的性状越多,单个性状改良的速度越慢*,Page 40,繁殖育种方面的技术,奶牛的选配技术选配的原则 巩固优良性状,改进不良性状。 公牛的生产性能和体型遗传成绩要高于母牛。 一次选配,考虑改良的性状

19、不多于3个,(以产奶量为主,其他考虑一个到两个)。 避免相同或者不同缺陷的选配组合,公牛不是遗传病隐形携带者。 依照群体的实际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公牛。 后代近交系数控制在6%。,Page 41,繁殖育种方面的技术,奶牛的选配技术选配的方法 要有基础数据 生产性能测定(DHI)、头胎牛体型外貌鉴定、繁殖记录(配种日期、与配公牛号、妊娠记录、产犊记录等)、母牛系谱。 体型评价的主要15个性状 3个性状与体容积有关(体高、胸宽、体深,权重18%) 2个性状与尻部的构造、形态有关(尻角度、尻宽,权重10%) 2个性状与肢蹄有关(蹄角度、后肢侧视、骨质地,权重20%) 7个性状与乳房(乳腺系统)有关(前

20、乳头位置、前乳头长度、后房高、后房宽等,权重40%) 乳用特性(棱角性,权重12%),Page 42,繁殖育种方面的技术,奶牛的选配技术选配的方法(续) 选择最适合的冻精 经济性配种: 高产群:用最好的公牛,进行同质选配,固定和提高优良性状。 中产群:用价格最合理的公牛,进行异质选配,选择对缺陷性状改良效果好的种公牛,达到改良缺陷的目的。(保证产奶量) 低产群:保持健康,逐渐淘汰个体及后裔。,Page 43,繁殖育种方面的技术,奶牛的选配技术奶牛育种实际中的几个误区 育种就是繁殖? 繁殖很重要但它是育种的手段。 购买不同公牛站的冻精,可以避免近交? 种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亲兄弟可以在不同国家、城市工作” 毛色和花片好的牛产奶量高? 毛色花片的选择对生产效益没有意义,除非你喜欢! 性控冻精一定能培育优秀母牛? 可以生母牛,但品质决定于公牛。,Page 44,繁殖育种方面的技术,奶牛的选配技术奶牛育种实际中的几个误区(续) 价格高的冻精一定好?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冻精也是一种投入,除非你喜欢增加成本!最好的方式:买了这头牛的精就是为了配那头牛的。 国外冻精一定好? 有垃圾的,而且很多,要学会鉴别。 选配工作从今天开始!不要等,等就没有开始,每次选配都决定三年后你的牛群质量,不选配牛群徘徊不前,甚至倒退!,Page 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