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化设计第四章PPT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38923 上传时间:2021-03-0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系统化设计第四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学系统化设计第四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学系统化设计第四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学系统化设计第四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学系统化设计第四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系统化设计第四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系统化设计第四章PPT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第四章 识别下位技能和起点行为,二0一三年九月,陇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迪克与凯瑞模型,评价需求确定目的,进行教学分析,分析学习者和环境,编写绩效目标,修改教学,开发评价方案,开发教学策略,设计并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设计并实施总结性评价,开发和筛选教学材料,3,本章学习目标,描述下位技能分析的方法,包括层级分析、程序分析、聚类分析与综合分析等 描述通过下位技能分析所识别的下位技能之间的关系,包括起点行为之间的关系。 把下位技能分析技术应用到目标分析的步骤中,识别合适的起点行为。,4,识别下位技能识别什么,要确定学习者在学习这一步之前已经知道了什么,已经会做什么? 学习者必须已经具备什么

2、知识,只要再有少量的教学,就能学会这个任务。 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的转化。,5,为什么要识别下位技能?,如果所需要的技能在教学中没有教,许多学生也不会,教学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如果教学中包含了太多的技能,教学就要超时,太多不必要的技能也会干扰所要求学习的技能。,6,识别下位技能怎么识别?,目标分类,写出实现目标的步骤,对每步进行下位技能分析,7,分析下位技能有哪些技术呢?,大家一起去看看吧!,8,分析下位技能的技术,层级方法 程序分析 聚类分析 态度目标的下位技能分析技术 综合的教学目标的分析,9,智力技能或心因动作技能分析方法 层级方法,层级方法:提问类似下列问题 “学生必须已经具备什么知识

3、,只要再有少量的教学,就能学会这个任务?” 通过这个问题,教学设计者能够确定一到多个关键的下位技能,这些技能是学习者在进入教学之前的步骤。,10,智力技能或心因动作技能分析方法 层级方法,层级方法:提问类似下列问题 再问:“学生必须要知道如何做什么,才能学会这个下位技能?” 这将确定下位技能的下位技能。 不断重复,直至达到最基本的水平。,11,问题求解层次分析,12,层级分析应该遵循的原则,教学目标陈述在最上端。 所有的下位技能呈现在方框中,这些方框通过竖直连线相连。 言语信息和态度技能通过水平线与智力技能和心因动作技能相连接。 箭头表明,技能流程从下到上达到目标。,13,层级分析应该遵循的原

4、则,如果两条线没有交叉连接,则需运用弧线。 下位技能包括决策的陈述,应该包含显示学生必须能够做什么的行为动词。 在现实世界中,层级结构并不一定是对称的,它们形态各异,不存在唯一形式。 如果目标中的某一步骤是个问题,并且用菱形框来呈现,那么必须确定其下位技能。,14,检查分析是否得当,与基本概念相联系的下位技能包括进来了吗? 使学生能够通过定义的方式识别抽象概念的下位技能包括进来了吗? 使学生能够运用规则的下位技能包括进来了吗? 使学生能够解决问题的下位技能包括进来了吗?,15,需注意的两点:,进行层级分析的根本目的,是确定使学习者获得成功所必需的知识或技能,不能多也不能少。 请正确区分子步骤与

5、下位技能的概念: 子步骤是专家或是具有胜任力的人所描述的作为 行为步骤的活动 下位技能是学习者在执行目标中的步骤前,必须学习的知识和技能,16,言语信息的分析方法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即确定目标中暗含的信息的主要类别。 对聚类分析进行图示的方法是采用层级技术,把目标置于顶端,将每一类别作为一种子技能。,17,态度目标的分析方法,态度目标旨在使学习者选择要么执行心因动作技能,要么执行智力技能。,动作或智力技能,态度目标,A,18,19,需注意的几点:,如果没有特别表示,同层次各子技能之间没有先后关系。 上下层次结构表示由下到上的先后学习关系。 示意图中出现的数字仅指代方框,并不代表技能的教授顺序,2

6、0,起点行为,起点行为即在开始教学前,学习者已经知道什么,或者能够做什么。 为确定起点行为,需考查层级分析或聚类分析的结果,确定大部分学生在教学开始之前已掌握的技能 在分析图中画一条虚线,虚线以上是需教授的技能,虚线以下是起点行为。,21,确定起点行为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学习者的起点技能与教学中要包含的技能之间不能很好的匹配 确定要教特定的内容,继续寻找拥有合适起点行为的学习者群体。 确定要教特定的目标群体,修改教学,匹配这一群体所拥有的起点行为。,22,确定起点行为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只有部分预想的学习者具备起点行为 在教学中确定几个不同的“起点”。 把该教学定位在为具备起点行为的学习者所设计。,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