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冷热不均引大气的运动.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46449 上传时间:2021-03-0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冷热不均引大气的运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1冷热不均引大气的运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1冷热不均引大气的运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1冷热不均引大气的运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1冷热不均引大气的运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冷热不均引大气的运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冷热不均引大气的运动.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反射作用 水汽、尘埃、云层 (2)吸收(选择性) O3:臭氧(短波辐射) CO2、水汽:红外线(长波辐射) (3)散射 米散射:水汽、尘埃(阴天天空灰白) 瑞利散射:空气分子(晴天天空湛蓝),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生活中的地理1】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散射 2.为什么下雨前的天空阴沉、灰白? 散射(米散射尘埃、水汽) 3.雨过天晴天空显得格外的蓝? 散射(分子散射) 4.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

2、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赤道地区水汽、云层反射强烈,CO2、水汽吸收红外线,地面吸收,O3、CO2,.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大气逆辐射,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生活中的地理2】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1.夏季的白天,晴天比阴天气温 ,为什么? 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比较弱。 2.夏季的夜晚,晴天比阴天气温 ,为什么? 水汽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较弱。 3.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大? 4.在深秋和寒冬,为什么

3、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5.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雾、田间浇水能起到预防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浇水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预防霜冻。,【小试牛刀】 1.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

4、系是abc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B,C,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12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图中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过程是 。 (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双选)。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GJ,AB,二、热力环流 1.

5、热力环流发生的原理 气压: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PA PB PC),若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应该是平行的,A,B,C,受热,冷却,冷却,A,B,C,气压升高,气压 降低,气压 降低,气压降低,气压 升高,气压 升高,1000hpa,960hpa,920hpa,冷却,冷却,受热,A,C,B,D,F,E,低压,低压,高压,高压,高压,低压,2.热力环流中的规律 【读图思考】 1.比较A、D两点之间的气压大小。 任意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气压命名上,A与D、B与E、C与F上有何特征? 若近地面为低压,

6、则高空为高压;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高低空高低压相反)。 3.指出图中六个地点的等压线的凸向与其气压值之间的关系。,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凸向高海拔处为高压,凸向低海拔处为低压(高高低低),4.描述近地面A、B、C三点的气温与气压状况。 热低压,冷高压 5.描述近地面A、B、C三点的气流状况和天气状况。 热低压处辐合上升,多阴雨天气; 冷高压处辐散下沉,天气晴朗。 6.指出近地面A、B、C三点之间的风向。,近地面的风始终由冷处吹向热处。,小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小结】热力环流中的规律 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高低空高低压相反(若近地面为低压,则高空为高压;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

7、)。 近地面:热低压辐合上升,多阴雨天气;冷高压辐散下沉,多晴朗。风总是由冷吹向热。 同一等压面:高压凸向高海拔,低压凸向低海拔(高高低低)。,【随堂练习1】读下图回答问题: (1)比较图中A、B、C三点的气压数值,由大到小为_ (2)画出图中热力环流的方向。 (3)在D和E两点中,D_ E _ (冷或热),D地天气多_. (4)若此图为北半球7月,则地球公转速度较 ,万州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ABC,热 冷,阴雨,慢,昼长夜短,3.热力环流的自然例证 【追根溯源】热力环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海陆风 【活动】 1.完成P30活动题。 2.在下图中分别画出近地面和高空新的等压面。 3.

8、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高压,低压,高压,低压,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2)城市风 【思考】在图中ABCD四处预建设一座化工厂和城市绿化带,分别应该建在哪个位置?为什么?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热,A B C D,【探究】正确评价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利:有利于城市污染物的扩散 不利:郊区近地面汇同城市上空带来的污染回到城市,形成城市的“二次污染”。,【探究】

9、在右图中,甲村庄受到的污染,白天与夜晚相比,何时更严重?,甲村庄,【思考】 1.山谷中夜晚往往容易出现大气污染事件,为什么? 2.常说“巴山多夜雨”,请解释其中缘由。,夜晚山上冷空气沿着坡面下滑至谷底,将谷底的暖空气抬升至较高地区而形成逆温,大气结构稳定,污染气体不易扩散。,【随堂练习2】读图,回答(1)(2)题。 (1)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2)若甲地为郊区,乙地为城市,其余条件与上题相同,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甲地建立的企业是 A.造纸厂 B.水泥厂 C

10、.家具厂 D.电子厂,D,B,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原始风 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理想状况) 【自主学习】阅读P31课文第一段,解释下列两个名词。 气压梯度: 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 与气压梯度(等压线的疏密)成正比。,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由气压梯度促使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反思】促进大气水平运动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试一试1】右图为比例尺均相同的等压线(单位:hPa),图中风力最大的是,B,【试一试1】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下列四幅等压线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C,(二)高空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平行

11、于等压线,与风向始终垂直,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V0,F偏,V1,F偏,F偏,V2,F偏,V3,F偏,V,【试一试2】画出下列条件下的高空风风向。,(三)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1.特征 2.影响因素 【活动】对比下列几组情况下的风速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向(风向)相反。 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与风向始终相反,且减小风速,与等压线有一定的夹角,(三)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3.风向,F合,V,f,【活动】完成课本P32“活动”。,【试一试3】 1.画出下列条件下的近地面风向,并描述风向。,冷高压辐散下沉 热低压辐合上升,气旋南顺北逆,2.读“实

12、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_ ,_, _,_。 (2)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其方向是_。 (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顺着风向,气压值越来越小 B.近地面,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 C.当风一旦运动,马上就会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D,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D.地转偏向力对近地面气流产生影响,但不会影响高空气流,3.图中A、B、C、D四点为北半球某地海平面上的点,不考虑地形起伏和海陆差异,精密测定各点水的沸点分别为:A、B两点为99.95,C、D两点为99.8,则甲地风向 ( ) A.东风 B.西风 C.东北风 D

13、.西南风,N,E,高压,低压,C,4. 2014永嘉高一检测好莱坞影城在拍摄某影片时,一演员利用特种设备自高空缓缓降落,该演员感觉到的风的变化情况是(假设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 ()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风速变大,风向呈顺时针方向偏转 D.风速变小,风向呈逆时针方向偏转,D,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南半球风向左偏),地面摩擦力,大气作水平运动所受作用力,二力平衡,风向平行于等压线,三种力共同作用下,风向斜交等压线,(与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反),空气产生水平 运动的原动力,本节完,谢谢!,地面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地面摩擦力大于水面摩擦力。,植被覆盖率越高,摩擦力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