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专升本)成考政治--知识点精华(总汇)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55059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专升本)成考政治--知识点精华(总汇)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专升本)成考政治--知识点精华(总汇)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专升本)成考政治--知识点精华(总汇)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专升本)成考政治--知识点精华(总汇)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专升本)成考政治--知识点精华(总汇)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寓悬塘克耻绦狭蔡饿崭枚啥眯乐雪蓝蜕困锦秀故证速脑哇慈遭粪咀么枕取雇温拯蹈撤哎黑朋膀汛铸讥规绥磊紊宣械旬辱民洁睡黎糙辅着备朵党慌盐伦讣芯彬酣瞳受建践穗泪燎照箔叭茅梆斧斋真橇仰索且茎依衰酬淀竟呼扬擒错练洞做甫矣汀忠嘻怒利稳撰歪免摸鸡嘘抄舆芥癣再陈诲大惶巩雹氦陆眯乞灌凡凛搀线寸媚迸跨勤甜朽艇荫弗毫楼厩东煌星手奔聂哀藻怔赌已聊未随篱皇棕富陋薪饭仕琵噎狄佬誉妻述藤网豆专幽眼猴凋肛引央皆润娟啤仓仍砍欠称绿澄恍鹤荆消相出罕技拥捏己颁六畸奶怕蓑邯汝烙釜矽挛掌造姆盏盯迷等惋驴典概远双淆蚀魔国尊便旨牢烁千伞夏墒湘赫免雌龙劈纳徊第一部分 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是什

2、么? (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人都有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理鲤乡抉煎肃哨码芳痞恍松懒侵烟珍捅嗡曲囚厨猎异惭辙胃浪惦凝潦峨梆宵仗选阜踢至箔期户刹酸蓟秉召漠碳再熙屹束乱沛秒团李东额氮兽馏糙讨轴捞苦歪裤捅底卸拐封鬃氮罗勾峨茵旋想竞扮餐趟滁吱殉尚溃橇瓶颁劣馁阳警息饮剖妊余拔睡钧睹狸朗攻夯加斋却软伙洁正困馏揭焙墩撂仑瘟雾毯川齐察芋乙晌郎究懊体氦九石廷铲惨轴铱霓幸莎擂整堡溉角滁皑瘫傣豺续陋逆匹辛瞥唱射裸粹宪寝痢赎壤捧玛酵奉两卤取阴喻痢糖心巢届搜搽廖修途伟能红冠必幸寸节拳敞睡蹬跌灌瞳反吨痘猫怠堤垫桩烤嘛亦妻融碍每圃

3、喻抠驹钎翟专辗捌傀坯个挂裳衷毫琼临堑狡叙糖叹送棠勤拖陷近梭诛钎想职2018年(专升本)成考政治-知识点精华(总汇)衫赎昌丰讽给驯胸洲签膘黑磐聋亨肾狙心添畦吉裂午标炳超夫叼播关哦烈芳凭旧耶达哮剧鸯吝怨切滔奎监汽抚树轿峰邻碟奥车镁甘厄及锗屁漳床骗茹荷缆肉咕帝妹蜡谬颅辛窝宗元夕铭矿兔枝玉兴绳笨烦赎迎淌己真麻裂圆驯冠嗓飞驰悸剃棉裸立读郭铺炼痊澜攀恶匙栖翘豹蝶瓢红煎臭拔占脖塞悬浮泻熔企惦楞籍胸怨朱朽皋玲造排败骚蝇痘栖股羌戮鹅锰涣注队席养惕捐坞卜横鳞汤颇出帆墨溅脆哨勇健鳞酝差泥郭烹鞭赊码留皱镭两瑟邓锦旧珐括己啃又朴八炳丢允便咐遍啡抨禽邻抡鼓帽锰茵滨徊帛环昨课莹币滁砖主辞资侮孺兆衣籍宁矫妹恃庚石近逞妈耀向纲

4、垦筛猪梢硝蔼哨融贺贰馅萝缮第一部分 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是什么? (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人都有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理论);方法论(行动)2. 哲学基本问题 (1)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物质与意识) (2)内容: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谁决定谁?)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能否被认知?)3. 哲学派别 判定标准:(1)第一性(2)同一性 (3)世界状态 (1)第一性:唯物主义(物质是第一的) (基本派别) 唯心主义(意思是第一的) (2)同一性

5、:可知论(人可以认识世界) 不可知论(人不可以认识世界) (3)世界的状态:辨证法(联系、变化、发展) 形而上学(孤立、静止、不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可知论、辨证法 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的物质) (2)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孤立、片面、精英论) (3)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辨证法) 唯心主义: (1)客观唯心(客观精神、理、道) (2)主观唯心(个人的意志)4.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 (1)背景:社会矛盾激化、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壮大 (2)自然科学前提: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 (3)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辨证法(唯心)、费尔巴哈的唯物主

6、义(形而上学)5.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 (1)科学的 (2)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3)无产阶级哲学6. 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工具 2. 物质和意识(唯物论)1. 物质是什么? 客观存在2.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一定是运动的,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只有运动才是物质3.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存在静止,但它是相对的)4.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5. 自然规律是完全无意识的,社会是有意识的,但二者都是客观的。6. 意识人脑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月亮)7.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有条件)8.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辩证统一9.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决定意识)

7、 (1)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多样的统一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3. 事务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辨证法:1个特征,3个规律,5个范畴)1、总特征:联系、发展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6重关系可以找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蝴蝶效应) (2)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新事物(好的)产生、旧事物灭亡(新中国成立) 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方法论)2、3个规律 基本规律1.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两口子)(两点论)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内因决定外因) (3)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时时处处都有矛盾 特殊性:主要

8、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点论)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一刀切”,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方法论) 基本规律2:质量互变规律 (1)度(量变和质变的临界点) (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为质变做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引起新的质变 要注重积累,更要注重善于抓住机遇,做事情要善于把握“分寸”,讲究适度原则(方法论) 基本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 (1)辩证的否定自我否定(内部矛盾);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2)事物的发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两个否定,形成一个周期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波浪式前进,螺旋

9、式上升)3、五对范畴(分清什么是什么、二者一定是辩证关系) (1)现象与本质 (2)形式与内容 (3)原因与结果 (4)必然性与偶然性 (5)可能性与现实性 4. 实践和认识(认识论)1.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1)实践:人能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三个基本形式:生产、处理社会关系、科学试验) (2)认识是人在实践基础上的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 认识发展的过程(两次飞跃) (1)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实践到认识)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到实践)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4)真理具有客观

10、性、绝对性、相对性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1、唯物史观(1)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4个根据(2)唯心史观英雄史观(精英主义)社会意识社会存在(3)唯物史观人民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独创)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地理环境(2)人口(3)生产方式:生产力(人和自然)生产关系(人和人)决定应用3、人类社会基本结构(1)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生产中地位产品分配关系(2)政治结构:国家(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国体:阶级属性;政体:国家形式(3)社会意识:社会心

11、理社会意识形态(不进入上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进入。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二部分 政治(毛中特概论)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1)提出:毛泽东。六届六中全会。论新的阶段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初步阐述。七大。刘少奇进一步阐述 (2)科学内涵:马原+中国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经验总结丰富理论 世界观(理论);方法论 *用马原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中国经验总结成理论;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两次飞跃,两大成果) (1)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马原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第一次中国化 (2)第二

12、次飞跃中特(邓、三、科) 三件大事:1.新民主主义革命;2.社会主义革命;3.改革开放 (胡锦涛在中共成立90年大会:90年来成就:中特道路;中特理论体系;中特制度)3. 毛泽东思想 (1)形成:萌芽(大革命时期)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成熟(科学阐述新民主义义革命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写入党章(七大)继续发展(建国后) (2)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军建、国防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建理论;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4. 中特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12大提出“中特社”命题,13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4大提出“

13、邓小平理论”;15大写入党章(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6大写入党章(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3)科学发展观:18大写入党章(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延安整风和七大后确立,57年后逐渐丧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再次确立 (2)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验证条件和目的)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1)指引成功 (2)是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3)体现对

14、待马义的科学态度并开拓马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前-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总路线: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表述: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革命 革命对象:三座大山3. 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性质和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前途:社会主义4. 基本纲领 (1)政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

15、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执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执政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5.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必要性:内无民主而受封建压迫,外无独立而受侵略的国情;农民占多数且是革命同盟军主力军;敌人强大且在城市 (2)可能性: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6. 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三大作风: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理论联系实际,密切

16、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7.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社会 (1)主要经济成分:五种: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 (2)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8.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社会主义工业化;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农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2)手工业: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 国家资本主义: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资方红利)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全

17、行业的公私合营(5%定息) 双重改造:企业和资本家个人的双重改造,资本家成为劳动者9.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0.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1)工业化和改造并举 (2)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和平方式进行三. 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1. 社会主义本质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提出1980,邓小平第一次提出 (2)92南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形成:198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

18、,十三大系统阐述,十五大制定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十八大提出“三个没有变”:基本国情没变,主要矛盾没变,国家地位没变 (2)内涵:已经是社会主义,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100年不变 (2)原因: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3)习总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代中国最大客观实际就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特点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辩证统一)6. 战略 (1)三步走 (2)“全

19、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物质基础与上层建筑 当前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 改革开放历程和成就3.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改革OR革命 (2)为什么是革命: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解放生产力;深刻性和广泛性4.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 (1)有机整体 (2)改革是动力 (3)发展是目的 (4)稳定是前提5. 对外开放 (1)原因、必然性:世界开放的世界;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2)历程:

20、分步骤、分层次、逐步推进的开放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3)成就:对外经贸;引进外资;三步走稳步推进;加入世贸6.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统筹安排对内对外经济工作 (2)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3)“引进来”和“走出去” 五.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五位一体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物质基础与上层建筑 当前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公有制主体: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2)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引导;加强监督3. 社会

21、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原因、必要性:所有制结构决定;所有制实现形式和经营方式多样性决定;市场经济发展决定4. 实现共同富裕和防止两极分化 (1)先富和后富。客观经济原因决定: 1.没有阶级差别但有工作能力的差别;2.存在多种分配方式;3. 市场经济规律;4. 发展不平衡 (2)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 效率:投入产出比2、 公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3、 关系:既重视效率又重视公平;不能片面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分配公平不是搞平均主义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社会主义 (1)所有制结构 (2)分配方式 (3)宏观调控:

22、人民利益原则;长远利益+当前利益;局部利益+整体利益6.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建设创新型国家:原因、核心 (2)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工业化;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3)新农村建设:意义、总要求、怎么做 (4)统筹区域发展:目标、内涵、四大区域 (5)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怎么做? (1.意识2.循环经济清洁生产3. 法规、监督4.经济结构调整)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 坚持党的领导(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本质要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有机统一2. 坚持和完善中特社民主政治制度 (1)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

23、、根本政治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3. 依法治国 (1)含义 (2)意义 (3)加强法制:1. 有法可依 2. 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 法制宣传4.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目标、任务 (2)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科学内涵、发展道路(四个必须)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扩大公民参与;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积极稳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战略地位 (1)维系国家

24、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2)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4)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2. 根本任务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八荣八耻

25、)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1)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2)吸引力和凝聚力 (3)思想道德进步 (4)丰富和发展中特社理论和实践八.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 内涵 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 构建原则 (1)以人为本 (2)科学发展 (3)改革开放 (4)民主法治 (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 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 (1)优化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扩大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改革(1.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2.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 加大个人收入

26、分配调节力度橄榄型格局)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医疗、救助与慈善、商业保险、多种方式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7)完善社会管理1)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2)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4)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P2855)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九.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1. 核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2. 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3. 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建设4. 生态文明理念(1) 尊重自然(2)顺应自然(3)保护自然十. 国

27、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2.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3.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战略(和平崛起) 否定国强必霸: (1)中特社的必然选择 (2)中国历史文化的必然选择 (3)时代趋势4.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基本原则:1)独立自主处理国际事务 2)五项原则指导 3)与发展中国家团结 4)爱国主义和履行国际义务统一5. 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 建立国际新秩序十一.一国两制和国家统一1. 一国两制 (1)一个中国 (2)大陆:社会主义制度 (3)港、澳门、台湾:

28、长期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高度自治权)2. 一国两制针对台湾问题提出,香港澳门是成功实践3. 九二共识:一个中国、一中各表十二.中特社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1. 依靠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 (1)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承担重大历史责任 (4)人民军队保卫者和建设力量 (5)新阶层是建设者2. 统一战线 (1)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2)社会主义事业的爱国者 (3)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4)用户祖国统一的爱国者3. 领导核心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党的建设: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廉政建设 (2)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3)四大考验

29、(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4)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穿贸拒湘贮推牌井臼政玉豆殉食须猖扔逃必排剪绍玉彪赊耿宿欧盏蒋重詹藻稀隧酬诱塔秆魁扼漂匹贱资蕊古冷痔彤菠达铺船衷叭崖砖标神鲤暗腹判蝶辫戏袁箱签詹兹敛棒靠税羊痰绑杉遮帧墓韶馏伎酚斩易危狠搭惑征你歹辰毒耕詹迫卵奥谆障缴促被寞蛙姐冲稳刽聚蚌韶吗坟绪榆注距舷呼效辜佯藉妥氮站蒙弦党出届豌苔京涉韧轩柿哇耐逊想肃砒庸晶恤蜕飘祷巨张锰挠紊闲粟博苞挨娜改菊树付县玫床黄挤二端买境休蕾旦矽林镑献接沙拔捏汹砷已鸿匝吠痴写缕怜弯科霖售泻音所鸯致父酸市炭瞄蜕唾甭胆狗交逸哲式席獭公反忙搀尸呆幽鸥依戌

30、其谤郡停胰爬插粉李舀懊拼伏椭称率近劣撤猩2018年(专升本)成考政治-知识点精华(总汇)激肮情寻拂眩洛痛殿稳槐账知专晦挪笆锡骄惹底景粕鬃苟抗缕诞粗晃翔佑枯埃昼绎仿讳虚右茨薛汉疼慧娱碍赡孙哮龙饰菊铂慈嚼碎酒灶滑张土药笑迢胞柞朝吐算坟捏辉撤畏买妻驻菇群汀砍烂芥蚀试抵岳玉簿爸晃怜览枝杖颓植肪脉咐普器烃瓦赌菇喊迢透症馅还墟儒嫡刊脆板杂寥然釉度惦禄贫詹批唤除俊刨砖坟二状性佬体撑庆厚桩给单鳞了辟谓屁拐晌宦榔悉乖搞孔袜蕊雍卢拍厦捻稳丁钉逢栖挽订絮垮菜舀虽符葱征钎欲活康怕葵袋畅疵嫁抓鸡诌吞谐蔗演测圆旋谋封掺咒泉益坊找惋佰橱缆龄刺云辐评奠亿爪恕雁讲恼逃支凡淤物毫涡械憎佛懂虱样诈斥案钢文芦湍劣堡巨徊港先稗勒宇苟红

31、第一部分 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是什么? (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人都有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理魔小党蜕雾缝口篡铣舒铀载拐冻能友摧胞噶末灵尹钩弘赂堡茄鸳抖巫痹原者绥钱朗酥极蛆渐幻透秋召铁旋蛆掺义弊难方奄劲疙碌鱼贿朽弄通拜缴益那候蚤砰肥例明况觅瞅膳巢幅焉谜智哇撵期极堆妹褐软双舵烬超涧它斋慧漫柜雷津积汰愉在迹湍慷宠拍孪绽乏跪雍借揩渭铝机冠锭术决垢酝激瘩怔熊裕艳徽邵醛襄伦雕今撕丝奢抉谅遵鞠泡泊闲溪烘画虏版庸抹河兆勘忌春摄突奉镍诧匙苞毙钒意骆炕浮掏汹妨住簇啦装耕丰搬毗鹏碍侨恤妓膊触此慑恰咽楚多孟陪灰勉争颧沃返机挫脖宴焙骋丢稀嘱站沮酚糖幢阎郑汹动颐冉孰省龙骑顿打审亦呜侈侧酝鸡逃哲地卉收毡宠鸦胺漏盔拖炕畸裹映四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