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好课”的价值追求.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60515 上传时间:2021-03-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好课”的价值追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背景下“好课”的价值追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背景下“好课”的价值追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好课”的价值追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好课”的价值追求.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好课”的价值追求新课程标准下的“好课”究竟是个什么样?它追求的价值是什么?怎样实现这个新追求?研究怎样的课才是好课,其目的在于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提供一个“坐标系”或“参照物”,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个基本导向,避免课程设计“新”,实施方法“旧”的“新瓶子装旧酒”、“新穿鞋走老路”。一、“好课”的四个价值取向1、实现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的基本转变由知识本位向互动发展本位转变。2、注重学生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白主能动的经验重组和改造过程。3、注重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个教学基本因素的有效整合,学生是构成课程的要素,是学习的主体,课程应适合、促动学生发展。4

2、、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好课的四个价值取向是相互联系、相互促动的,通过四个教学基本要素的有效整合,促动学生主动实行经验的调动、重组和改造,实现课堂教学价值追求的根本转变,由知识本位向水平本位、向学生发展转变,实现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二、如何实现新课程“好课”的价值追求如何使课堂教学发展新课堂所追求的变化,就要从四个基本教学因素实行分析和实施:1、客观因素教材与环境新课程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教材和教学环境来讲,就是要开发学生学习资源营造新学习方式可能发生的情境。教材是一种静态、潜在的资源,需要教师去着意地实行开发与创造性

3、使用,通过与学生的经验实行交融和碰撞去寻找最佳“切人点”。环境资源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实行创设和选择。2、主观因素教师与学生以及他们之间的有效互动(1)激活现有经验,实现经验的重组和改造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经验储备,选择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经验,实行显现放大。沟通经验与学习内容的联系,使经验处于激活状态,根据教学需要积极主动地对经验实行重组和改造即“顺应”,使生成的新经验为完成学习任务服务。(2)强化认知“冲突”,增强学习体验教师对教材实行“问题化”处理,使新旧知识的联系在“问题”处发生认知“冲突”,学生产生一种欲求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状态。在这种亲自经历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这

4、种体验是一种多元化、多层次的体验,持续增加认知“冲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为进一步学习积累丰富的经验。(3)倡导多元化学习方式,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和思考方式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优势与不足,不可偏废。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是必要的,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这两种学习方式通过有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要持续更新与发展,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理解性接受的水平,而应该把知识内容的学习与方法的学习有效整合起来,探究性的发现学习也要持续深化而不应仅仅停留于形式,探究性学习不但仅是一种学习形式的变化,其实质是思维方式的变革。(4)增强信息意识、拓展学习时空、开阔学生视野教师要深刻理解到: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时代、搜集分析与处理信息的水平的价值远远高于知识积累。要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信息与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信息意识的培养,给学生打开了一面新的窗户,使学生认知的视野更加开阔,信息的容量更加丰富,在占有充分信息基础上的学习将更有成就。(5)引导学生多元思考,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理解学生学习的差异,差异是一种特色,更是一种资源。允许学生对课本、教师的质疑,允许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实行争论和讨论,在互相启发、积极反思中超越。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压抑,创造的火花才会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