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为什么要促进股市健康稳定发展.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956184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为什么要促进股市健康稳定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为什么要促进股市健康稳定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为什么要促进股市健康稳定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为什么要促进股市健康稳定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为什么要促进股市健康稳定发展.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为什么要促进股市健康稳定发展 股票市场有起有落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的发展总是在周期性的波动中实现的。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股票市场也经常是风云变幻、起伏不定,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 股票市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一般的商品市场不同,股票市场是一种虚拟经济。在股票市场上买卖的不是普通的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商品如食品、住房等,而是可以在未来获得收益的金融资产。股票价格不仅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状况,同时也受利率、汇率、通货膨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市场买卖力量对比、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以及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影响而发生波动。股票市场的这种波动与实体经济的波动相比,往往

2、更为剧烈、更为频繁。当股价持续上涨时,越来越多的资金被吸引进来,这又会导致股价的进一步上涨,并使得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在牛市乐观气氛的感染下,人们总是能找到股市不断上涨的理论根据,把所有的利好消息加以放大,直到某一天泡沫破裂,股价暴跌。当股价持续下跌时,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价格进一步下跌,资金持续流出,悲观失望情绪蔓延。 中国股市长期向好 股市的波动是有规律的,最基本的规律就是股票价格要符合它的内在价值。一只股票如果价格涨得过高,就会超过其内在价值,需求就会减少,价格就会随之下降。反过来说,如果价格跌到一定程度,就会低于其内在价值,需求就会增加,价格就会随之上涨,直到价格和价值达到平衡。运用这

3、个基本规律来看待当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现象,就能够使我们多一分清醒、多一分理性。 2007年年底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出现的这轮深幅调整有其必然性。一是对前期股市上涨的累积风险的释放。2006年以来,随着股票价格的飞速上涨,A股市场的市盈率也急剧上升。至2007年6月底,沪、深两市加权市盈率达80多倍,大大高于通常认为的3040倍之间的合理市盈率标准。这表明,A股市场的股票价格已经大大超出了其内在的价值。二是受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和周边股市调整的影响。2007年第四季度之后,美国的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下跌的幅度都超过20%。美国经济增

4、长的放慢加剧了人们对全球经济发展未来的担忧,降低了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投资的意愿受到了抑制。三是宏观调控的成效。近年来,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措施,如多次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等,使流动性过剩的矛盾逐步缓解,股市的供求关系开始趋于均衡。同时,2008年年初的雪灾、上市公司大量再融资、大小非集中解禁等事件性原因,也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心理,影响他们对股市发展的预期。正是上述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2007年年底以来股价的大幅回落。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

5、里四季春常在……这首人们熟悉的优美歌曲,唱出了人们对海南优美环境的赞叹。从2000年9月开始,海南省推动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截至2008年4月,共建成文明生态村7774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33.4%。当地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增加,文明程度提高,琼岛处处盛开生态文明之花。海南省抓住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发展的突出优势和长期依托,坚持生态立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6、的新要求提了出来,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生态文明的迫切愿望,必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影响。 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既影响着发展的全局,也决定着发展的可持续;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的命运,既影响着人类的现在,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

7、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历史与现实都警示我们,必须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给老百姓一个美好的生活家园,让天更蓝、水更清,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2007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禁令一出,牵动

8、人心。曾几何时,塑料袋以其方便廉价的特点,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它也越来越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是继续依赖塑料袋的便利性而无视其危害,还是郑重地为环保作出新的抉择?禁塑令的实施充分展示了我国政府在保护环境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和决心,也有助于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 确立建设生态文明新目标,是我们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进程中取得的新认识、树立的新理念、形成的新任务。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内容,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9、这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标志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新贡献。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好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问题。如果不改变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继续沿袭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资源供应不足、能源严重紧缺、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0、的关键性制约因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要走出一条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把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内在地统一起来,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落脚点和最终结果。同时,生态文明的实质是科学发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存在矛盾,又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也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

11、文明的生态,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持续;建设生态文明正是为了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快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文明,在生机盎然的绿水青山中持续地追求并享有幸福,才能够真正拥有沉甸甸的金山银山。 一、危机挑战中国财政抗风险能力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财政收入明显下降,全国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而地方财政运行则更为紧张。为防止经济下滑,我国由过去的稳健财政政策转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启动了高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积极财政催生赤字 地方财政底气不足 所谓积极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开支与

12、减少财政收入,甚至是以赤字财政的状态,去发挥逆经济周期而动,最终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作用。一方面收入减少,一方面支出增加,在全球经济风雨飘摇之时,中国有足够的财力保障吗? 对此,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的看法是,我们有能力也有空间。虽然2008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出现增速下滑,但增速依然高于经济增长水平。而且,我国财政收入经过连续多年超过20%以上增长,奠定了雄厚的实力,具有促进经济发展、为经济保驾护航的能力。截至2008年末,我国国债余额约5.5万亿元,占GDP比重不到20%。不仅如此,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更低。对于大规模减税会削弱政府财政能力的担心,姚景源表示,目前中国扩大财政赤字、发行

13、国债的空间还很大,不会有财政失衡的风险。 但不容忽视的是,尽管中央财政家底还很厚实,但地方财政却显得底气不足。我国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财政控制了大部分税收,地方财政普遍税收不足,难以支持包括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在内的庞大开支,土地出让金已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地方财政逐渐退化成土地财政。 房地产业寒冬的到来,让土地财政捉襟见肘,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增减对于地方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投资行为影响甚大,地方政府缺钱用的压力已成为今年财政政策发挥效力的关键点。 中央财政救急救不了穷 财政改革已到破冰时 专家指出,今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需要中央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的共同支持,在目前地方土地财政难

14、以为继的情况下,短期需要通过中央转贷或代发债券的方式增加地方财力,长期则需要通过改革转移支付体制等措施,推进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的匹配。 要解决地方财政问题,还需要财政改革来完成。而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推出,恰恰是财政改革的契机。而中央与地方间财政关系的变革、调整与理顺, 不仅在今年1月5日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成为焦点,甚至有可能在今年两会上再次成为深受关注的议题。 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提出辖区财政观点后,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提出,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将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

15、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这表明相关部门显然已经意识到,财政体制应尽快从现行的层级财政向辖区财政转变,建立辖区财政责任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财政困难的问题。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地方政府方有可为 尽管今年不论是预算内还是预算外,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将吃紧。但除了紧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外,除了期待中央财政放权外,地方政府自身对于改善财政状况也不完全是无能为力的。 在今年财政十分困难的大背景下,从中央预算单位到包括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在内的不少地方,提出2018年行政开支零增长。例如,山东省提出,着力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控制行政开支。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在从紧从严编制2018年预算的基础上,硬化预算

16、约束,强化预算执行,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开支项目,勤俭办一切事业。 如果占财政支出将近20%的行政开支能实现零增长,无疑可以缓解财政困难,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而降低行政成本是一个破解多年但始终没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的课题,行政开支零增长使攻克这一课题有了一个新起点,而巨大的财政压力正好能成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动力。 二、保增长不能押宝低水平重复 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避免硬着陆,我国正在以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系列化的产业振兴政策、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等来实施救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保增长的同时,如何避免在低水平重复上走弯路,引起了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 防旧病复发 避免低

17、水平重复 在我国建设史上,刺激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低水平重复现象,不乏前车之鉴。 专家认为,上述4次投资过热,从深层次看都是没有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片面追求高经济指标的低水平重复。 为了防止本轮4万亿元投资出现重复建设泡沫,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 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安排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将投资方向确定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这其中,没有投入到工业品生产项目上,更没有两高一资的项目。 在地方层面,一些项目的启动,在落实国

18、家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精神的同时,也兼顾了措施要准、工作要实。 同时,各地也认识到,越是在加大力度保增长、渡难关的关键时候,越要重视提高发展质量,重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2018年,深圳市计划安排90.8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全市产业升级;广东适时规划全省科技创新路线图,引导企业和全国重点高校对产业发展起重大支撑、引领作用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借此提升广东产业的科技含量…… 杜绝顽症 须跳出局部利益牵制 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低水平重复这个老毛病,在一些地方还是有所抬头。 一名在政府经济部门任职的干部告诉记者,中央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

19、币政策后,一些地方刚刚冷落的投资建设热情又热了起来。大家都在争先恐后上项目,各项工程争分夺秒上马。在某些领域,不排除一些项目是少数人或个别单位拍脑袋、想当然炮制出来的。 很多专家直言不讳地说,国内启动内需上马大型项目,要防止陷入低水平重复的泥潭,关键点之一是跳出局部利益的牵制。为此,有三个方面需要重视: 一是救市措施落实要兼听和透明。在实现科学发展上,要坚持发扬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通过凝聚群众智慧,接受群众监督,才能防止形式主义,避免一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失误决策。要做到这一点,光靠一些部门和负责人自觉还不够,还应该用制度和具体措施把政府投资置于阳光之下加强监管。 二是项目投资方式要多用经济手

20、段,少用行政手段,要吸收民间资本参与。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已经比较高了,政府投资只占全社会投资的一部分,民间投资将占绝大部分,这是当前扩大投资的重点。因此加大投入,不能简单理解为加大政府投入,还要注意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 三是要坚持理念更新。国内很多城市如长沙,近来提出今后若干年的公共财政支出,要突出三个倾斜:向民生倾斜、向增强发展后劲的项目倾斜、向急需解决的问题倾斜。 三、筑起堤坝,严防污染回潮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中央采取了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在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是否会盲目上马高能耗、高污染项目

21、?一些政府官员是否会盲目追求GDP增长,而不顾生态环境保护?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许多省市在强调保增长、扩内需的同时,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纷纷出台防治污染的举措,加强对新上项目的污染管控,防止污染回潮,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环保组合拳: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非同寻常的重大考验。新春伊始,各地纷纷出台了许多措施来应对困难和挑战。以地处西部内陆地区的重庆市为例,围绕着畅通重庆、宜居重庆、新农村建设等,力争重大项目建设3年完成投资5000亿元以上。同时,重庆还将策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使全市重大项目储备达到1.5万亿元以上。 环保界人士认为,在当前形

22、势下,环保工作面临双重压力:一是要配合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加大对建设项目的支持和服务力度;二是要在大量建设项目上马的情况下,加强对污染的管控。记者了解到,尽管保增长的要求迫切,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在这轮调控中,还是立足科学发展,出台得力措施,防止污染借保增长之机回潮。 重庆市环保局局长曹光辉告诉记者,针对新的情况,重庆市将从几方面着手,强化环保工作。一是实施环境准入制度,新建、改扩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项目环境准入和限批制度、新建项目总量指标审批制度。推进规划环评,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对减排项目未完成或重点企业违法排污等导致总量减排年度目标未完成的,实行区域限批、行业限批或流域限批

23、。二是狠抓总量减排。到2018年底,重庆市将完成110多家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重点企业的环保搬迁,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作为经济高地的广东省,确定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以拉动经济增长,其中就包括一批环保设施项目和多种类清洁能源设施建设项目;江苏省在扩内需,保增长中,已计划投入100多亿元,进行淮河流域污染治理;宁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各级政府把促进工业平稳回升作为保增长的首要任务,同时又着眼于长远调结构,借机淘汰小铁合金、小电石等污染企业,促进产业升级…… 环保实绩考核:促进科学发展的利剑 一些环保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以往的实际工作中,个别地方和部门

24、为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不顾实际,盲目决策,甚至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由此导致一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大肆扩张。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很大程度是一些地方缺乏科学的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 在这方面,重庆市多年探索建立实施的区县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制度,将环境保护纳入全市重大决策事项督查范围,每年考核一次,并逐渐完善考核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制度的推行,解决了一大批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更重要的是使科学发展理念深入到各级党政领导脑海中。有一次,浙江一家企业准备投资10多亿元在重庆北碚区兴建一大型水泥厂。对于一个财力并不雄厚的西部区县来说,这无疑是梦寐以求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些干部求之不得的政绩。经过专家团以及环保部门的评估,这个项目经济效益好,能够带动GDP增长,但是对生态环境影响大。最后,这个项目被北碚区拒绝。近几年,北碚区拒绝的污染项目投资近百亿元。 13 /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