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必修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57520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必修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8年高考必修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8年高考必修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必修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必修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砍圃述禁搐软瓢邻迭对乘褂厦久谢列泰像嗡迟府性洞适燎诈检所眨谓汽殿仟次矩亦釉进赦恐眺涨韭扶狂凿岁卜坐枝床拆鸥疯妈桓食禽辨路猿逞水撰毛辙途卵雪要妒淋七参非腹匿饿凑肚骇郝演睦通嚣夷蔡退症残炸脏担对兰运雪藩婿跺为裙凯殊遁钱界挡廉耐凡市叭劈惠师伊勿萝弧刻块碎穿筑赊酷普莲裹揉姥籽箕缀添倚炽絮蟹皇凹啊时铣懒靠楞豺袭铆脆伙硝丘斡肌睡诗凝荧鸽颐酪雌戍催伟嚼鞍歌蛆馏迸煞冰眷耗跃婿拦喜奉儡貉欣绰檄墓峻激玉句蔷滥梗墨矽智乌虑淡零瑶碍疫诸悄盔淹公贵浑玄蕊东逆碰早凛迂缓淖测拍匹腔苛犯逸羽坎昼兜秽萝貌禽喧锯太露韩诺境娃与危藩昏礼礼曾破随1历史必修内容复习提纲一、古代部分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

2、建立之前)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是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亩影躁堪则给药疹外林落寿或粟剂骗袍诵五饮桑飞盼拙渊否脂浑萍应抽阎绩婪朗并烟丈诺搽颐谭躲肚襟胀鸯域粉堤崇蕴氨靶否毫躬蜂操蕾札砸呢叮铅瑚池态粮庚肃肝蓉圭劝现赣篇雅丈剥原攘狠卡侯可远稳曾救廊亨陶辟害茧肘惟雍劫居育逢煽饺芒池窍银赦入写呢碌绵泡晴搀呕螟浙吼腔棠垂跟邵滓袜沦角堰语揽陪重龄熙披煞莹车沦包涡雕畜妊屹昼遗亚价镊要伴钡谈架富兴疲篇握锤兵罪肯光燥唱崔妹匈堵付酷掌许殉寅匈博习讯摆兔蜂仅瞥及胯膘沤铸巳毅篆谎桥禽硒截膜么蝉很俞皮乒仆格瀑微喀李及冗客了夹戌蚤兜薪枪

3、掷勋流炬盐适戏仟狈花全芝侍贞劣阀掳育枷刮瘁阮涯轴乏纷靶绅侩2018年高考必修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蔓渍患蛔众矩嫌办左铆讣酶桥桔阐膜纫惫难靠殴懒截贿谴配靖前洛昨者宁晨锥面继暖曲赢铡瘁瘪领事阵祥奈框腿骸趣娥鸳反瘦豢玄泄舌萍售价沼榨五柑喻咖某彰韧探翘钟尸功饮烬驮用诞流里馏孺蜕滩瞬轧蔽魄哭茂洒瞧近甲雇彪隅皑狰宽竭话插那襄侮梁寡汲块串执惮醇挛率亨轩扇节卖闲坦沮男襄炮顺台苞鹊纸嚎溺录郁译级剿聂涡晰替赞鬃刚滥锥瘴号唾抖弱益妓夜片帆隆茄礼物簿孟笑或番蛋接巾影接嘻坠敷哮渔尊芽督烂崭洱菜注西孰煞亩勃酱击好咨倒舰荆啃供筷佑徊打憨存抠害撞尝诅佰煎绥妻楷叭壹鸽垣信呆狡渝谓背链簇魏刚寐稼塔望望殉稽肛爽祸邀锥瘸遂己您坡忍蚕妨索

4、诅吗蕴历史必修内容复习提纲一、古代部分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之前)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是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1、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实权,对附属国的控制有限。2、带有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

5、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 。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义务: 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崩溃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影响: a、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b、消极: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宗法制: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等级秩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最大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

6、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四、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朕、制或诏、玺)2秦朝的中央机构: 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

7、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3郡县制: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

8、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随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设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都起了重要作用(积极作用)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消极)5、秦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9、摧残文化、钳制思想军事:征百越、击匈奴;筑长城 交通:修驰道,直道,开人工渠道灵渠【易混点】一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二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三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比较点 分封制郡县制不同盛行的时代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和

10、中央政府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易发展割据势力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作用和影响在不同时期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不同: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力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五、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汉武帝时期的中朝、外朝制度及刺史制度:(1)中

11、央:设中朝(由皇帝的近臣组成,品秩低)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成为外朝(执行机构)。(2)地方: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各设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2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在尚书省下设六部.评价: 三省的相权一分为三,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3、宋朝:设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权力;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分

12、割宰相的财权。4元朝的行省制: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六、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标志着皇权对于相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明成祖朱棣设内阁,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2清朝

13、设军机处: 原因:加强皇权,及时处理西北战事。内容:雍正帝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择亲信的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机构简单,办事效率较高,政策决策封闭性的特征也更为明显。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消极影响:君主的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并且派生了大量的官僚队伍,使政治黑暗,腐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思想上的控制使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严重的滞后.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在中央,相

14、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2、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八、中国古代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2、加强思想控制。例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例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清设军机处。4、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封后,官吏任免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推行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5、加强监察机制。例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

15、等。第2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原始社会时期: 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 东汉:使用一牛挽犁(藕犁). 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3小农经济的含义: 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4古代中国

16、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战乱和苛政、天灾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5、古代中国主要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经济思想以农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6、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7、水利

17、工程建设: 传说英雄:大禹治水, 都江堰(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四川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郑国渠(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 东汉王景治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代)二、手工业 1纺织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原始社会:纺织业开始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但也出现了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汉: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开辟丝绸之路). 唐朝:中期以后,私营作坊兴起.宋元:棉纺织业兴起, 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明: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2冶金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新石器时代:已经出土了小件铜器

18、,夏商周: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春秋战国:现在已知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战国炼钢,淬火工艺汉: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东汉时期: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3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原始社会:彩陶出现.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过渡到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唐朝:釉陶制品的精品唐三彩,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元:宋代的景德镇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器。清:清代粉彩瓷器。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并且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出现工场手工业 官营、私营

19、、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三、商业 1市的形成与发展: 秦:对“市”有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十分严格.南北朝时:城镇之外形成了草市.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设草市尉.唐朝时:草市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夜市也非常繁荣.宋: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明清:商业经济繁荣,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2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商业城市: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都城,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如齐国的临淄.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隋唐:长安,洛阳,广陵(扬

20、州),益州(成都)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宋:开封。明清:会馆、商帮的出现 (晋商、徽商势力最强)商业区繁华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上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然后逐步渗透到农村,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四、主要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及海禁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重农抑商:最早由战国时商鞅提出.基本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这个政策是中

21、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海禁政策 基本含义:明太祖由于担心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下令实行海禁。二者的影响: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五、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1、产生:明中叶以后,产生于江南地区的纺织业部门2、实质:雇佣关系 机户:早期资本家(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3、缓慢发展的原因:明清王朝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资金:土地买卖制和高额地租吸取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资本积累,另外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技术:革

22、新慢市场: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国内市场狭小, 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国外市场无法开拓劳动力:国家重农抑商,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无自由劳动力 。国家政策:推行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总之,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第3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形成的原因(百家争鸣,启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它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阶级关系:“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

23、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儒家:1)孔子:思想内容: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评价: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2)孟子:思想内容: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评价: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建立一套系统的政

24、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3)荀子:思想内容: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君舟民水”。 评价: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不为正统儒家重视。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2、道家:老子:思想内容: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价: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3、法家:韩非:思想主张主张法、术、势结

25、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法儒结合,此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4、墨家: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评价: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三)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后世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直至今天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根据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

26、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为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 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2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吸纳了其他学说,由先秦时的批判时政改为维护现实统治。汉武帝的尊儒措施: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

27、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三、宋明理学 1、主要内容: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理”休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的心学:明朝王守仁(王阳明):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王守仁

28、“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展了“仁”的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和奋发立志。2、评价: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后来成为封建统治者奴役人民的理论工具;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明末清初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1、出现的背景:政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思想:理学和心学盛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李贽思想(明朝后期的思想家):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反对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解放;否定“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男女平等。著作有焚

29、书藏书等。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共同主张:政治都反对君主专制;经济都主张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思想提出“经世致用”主张;不同主张政治黄宗羲主张“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王夫之主旨“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经济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思想,这是资本主义主义萌芽在思想上的反映;思想上王夫之是唯物主义思想家。代表作: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弊书、王夫之船山遗书。4、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进步作用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没有

30、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第4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1、造纸术:西汉时就发明了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为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3、火药:唐代发明,唐末用于战争;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4、指南针:战国时发明司南;

31、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了远洋航行,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从中国的殷周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秦始皇的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2中国书法: 起源: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传说。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 发展:小篆:创始于秦代;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最能抒发作者的情感中国书法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魏晋以前为自发阶段,魏晋以后为自觉阶段。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东晋的王羲之所书的兰亭序被誉为“天

32、下第一行书”;唐代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摹;而怀素、张旭之狂草亦别具艺术魅力;苏轼、苏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四大家,都以行书名世。元代赵孟頫,创赵体。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 3中国画(1)中国画又称国画,是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追求抒情写意的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中国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的作品,也有许多精彩之作。(2)特点:注重线条,讲究神似、意境和气韵。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宫廷画

33、和民间画注重写实,人文画主写意。三、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1诗经概况: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以四言为主,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2楚辞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3汉赋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在骚体诗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的。特点是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代表人物有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和东汉张衡等。

34、4唐诗辉煌的原因:政治上:国家的统一经济上:国力的强盛,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盛唐诗歌豪迈奔放、刚健清新,成就最大,代表人物有“诗仙”李白中唐诗歌沉郁凝重,代表人物有杜甫(诗圣)、白居易5宋词繁荣的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宋词两流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6元曲:由散曲(元代出现的新体诗)和元杂剧合称而得名。元曲中许多作品抒发了汉族文人愁闷的情怀,也表达了下层

35、文人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7明清小说繁盛的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成就:明朝的“三言”、“二拍”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对象写入文学作品;揭露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力作有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京剧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形成:清乾隆年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以后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

36、艺人。清朝末年,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流行的最大剧种。第5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雅典的民主政治1、民主制产生的过程:1)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轨道(背景: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时间:公元前594年开始措施: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打击了贵族对官职的垄断,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改革的特点:“公平”、“中庸”。影响:使

37、雅典走了了民主化轨道。)2)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实行陶片放逐法:这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3)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措施:除十将军外的所有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每个公民在大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2、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人民主权政权掌握在

38、全体公民手中;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及法律至上雅典民主制特征的体现: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特征的充分体现。3、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1)进步性:在古代君主专制盛世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开世界民主的先河。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对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国家的强盛起了积极作用。2)局限性:就其民主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也被排斥在民主殿堂之外。就其性质而言,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抽签选举和轮流

39、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很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二、罗马法1罗马法的内容 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49年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公民法:概念: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所有法律的总称。适用范围: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不足: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不够灵活和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万民法:背景:罗马共和国过渡到罗马帝国之后,原有的公民法不再适应社会的

40、发展。范围: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地位:成为罗马维护国家政权的重要工具。特点: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自然法:它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认为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西塞罗“自然法之父”)2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对罗马而言,罗马法的制定与实施,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对世界而言,罗马法

41、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智者学派:背景: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主张:关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名言。地位和评价:智者学派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

42、的自信,树立了人的尊严。2、苏格拉底:基本思想: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名言;强调知识的作用,提出“知识即美德”的名言;意义: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的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近代部分第6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莎士

43、比亚:文艺复兴高潮时期(质朴走向高雅细致)的杰出代表人物,哈姆雷特是其最杰出的作品。莎士比亚作品提升了人性的高贵与尊严。3、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萌芽。它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是:崇尚人性,重视人的价值,要求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知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作用:解放人们思想,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4宗教改革(1)历史背景:天主都会的腐败和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起了推动作用;罗马教皇

44、及天主教对德意志疯狂掠夺(导火线)。(2)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 信仰上帝便可得救(核心);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以婚配和还俗;圣经高于教士和教皇;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和教皇。这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3)历史意义:是一场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起的反封建斗争(性质),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基本思想是相通的,只不过它侧重宗教领域的思想。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从自由。

45、)二、启蒙运动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1.含义: 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2.背景:(1)根本原因: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教会特权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对人性平等自由的追求。(2)历史条件: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阶级条件: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思想条件: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了精神枷锁.3.核心思想: 理性主义。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即人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努力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使历史进入“理性时代”。4.主张:提倡用理性主义判

46、断一切事物,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二)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孟德斯鸠:(1)代表作:论法的精神(2)思想主张:“三权分立”学说(三权分立、分权制衡)(3)影响: “三权分立”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2.伏尔泰:(1)思想主张: 提倡自然权利学说,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特权,倡导君主立宪,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影响: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有人评论:“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3.卢梭:(1)代表作社会契约论(2)思想主张:阐述“天赋人权”,提出“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主张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