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之股权融资成本研究1800字.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95858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之股权融资成本研究18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之股权融资成本研究18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之股权融资成本研究1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之股权融资成本研究1800字.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之股权融资成本研究1800字 摘要:根据国外的融资优序理论,股权融资应该是排在最末位的,但在我国却成了上市公司的首选,这一现象并不合理,会导致资本不能有效配置等负面效应。我国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从股权融资成本的角度进行研究,运用了分红上市公司所占比例,每股收益,每股股利,股利分配率等指标,得出股权融资成本低是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关键词:上市公司 股权融资偏好 股权融资成本一、文献综述2001年,黄少安,张岗在经济研究中发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一文通过对比美国和我国的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变化趋势证实了

2、我过上市公司的确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的现象,并指出了股权融资成本偏低是直接原因,政策和制度是深层原因。在文章的第四部分,还提出了股权融资偏好带来的不利影响。紧接着黄少安的研究,2004年,陆正飞在经济研究中发表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解析-偏好股权融资就是源于融资成本低吗?一文,进一步研究了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该文认为除了股权融资成本低的原因外,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与破产风险,负债能力约束,代理成本,控制权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上市公司才会在股权融资成本高的情况下仍然采用股权融资的方式。最后得出了企业资本规模和自由现金流越低,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则企业越可

3、能采用股权融资的结论。纵观这些研究文献,对于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这一事实,学者们都是认可的。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重点都是从整体上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力求全面,找到各种影响因素。本文另辟蹊径,将研究重点只放在股权融资成本这个因素上,着重研究这个因素对股权融资的影响。二、研究方法由于股权融资成本的计算中分子上的资金占用费就是各期分配的股利,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使用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每股收益,每股股利,股利支付率等指标,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偏低的事实,进而能够得出股权融资成本低的确是使上市公司产生股权融资偏好的一个原因。三、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的

4、分析和比较股权融资成本等于资金占用费除以有效筹资额。其中有效筹资额指企业能够筹到的资金数额,这个不用多做讨论。资金的占用费对于股权融资来讲就是上市公司的所分配的现金股利,因此这里从现金股利入手,讨论股权融资成本。如表1所示是1996年至2000年上市公司的分红情况,可以看出从1996年至2000年,采取现金分红的企业越来越多,从33.02%到55.6%,上涨了22.58%,选择分红企业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的平均数为35.36%,这一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我过在1996年至2000年不断的对股利分配政策调整,给上市公司施加压力,限制其股利分配的最低额度。如图1所示是上市公司2005至2010年的分红比

5、例,发现从2005年到2010年,分红的上市公司所在的比例平均维持在45.27%,比1996年至2000年的平均数35.36%又有了9.91%的提高,有了这么多企业分红,也并不能说明股权融资成本就上升了,还要分别看其每股股利的数据。如图2所示,从2005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都在0.35以上,可是其每股股利却一直保持在0.15的低水平,也就是说虽然由于政策的限制,每年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较以往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分红的数额却还是很低。进一步的,用每股股利的平均值0.15除以每股收益的平均值0.42,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为35.71%,而美国的股利支付率是50%。由上述的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相比于美国还是很低的,在如此低的股利支付率的水平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资金占用费可想而知,也是很低的,由此推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偏低,进而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参考文献:1黄少安.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1.2吴敏.西方融资优序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启示J.财经视点,2003.3李轶男.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责任:何中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