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动物旅游业的社会生态学思考3000字.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96717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亚动物旅游业的社会生态学思考3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东南亚动物旅游业的社会生态学思考3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东南亚动物旅游业的社会生态学思考3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南亚动物旅游业的社会生态学思考3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亚动物旅游业的社会生态学思考3000字.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东南亚动物旅游业的社会生态学思考3000字 摘要:近期新闻报道中东南亚动物园大象由于载客过劳而死一事出发,对其相关产业野生动物旅游业进行文献回顾,再运用社会生态学的理论对野生动物旅游业进行剖析,从中得出笔者对这一产业的社会生态学思考。 关键词:野生动物旅游业;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位;世界经济体系 近日,在网络上多家报纸对于柬埔寨吴哥窟的一家动物园中的大象被热死的消息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报道中指出有头45岁的大象因为不堪长期载客,在大太阳底下热衰竭而死。这样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早在2015年1月,在越南就有一只35岁的大象由于过度劳累滑下山坡而死;在2015年3月的时候,越南的新闻报道中也曾曝出

2、“越南载客大象过劳而死,致旅游业动物保护热高涨”这样的事件。事件曝光后,动物保护组织纷纷出面表达自己的态度,但是在东南亚国家,这样的事件仍然是屡次发生。笔者认为,指责这些东南亚国家不注重动物保护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应该理性思考野生动物旅游业这一产业的来龙去脉。一、文献回顾“野生动物旅游”,目前学界对于这一概念并未形成统一的表达,一般采用野生动物旅游(wildlife tourism)、基于野生动物的旅游(wildlife-based tourism)、野生动物引致游憩(wildlife-oriented recreation)、野生动物观光(wildlife tour)等术语来描述此类旅游现象

3、。对于野生动物概念的概括角度虽然不同,但是在其内涵上学者们的定义都是一致的,即是指:以野生动物为旅游对象的旅游活动。高科(2012)将其野生动物旅游定义为:人们利用余暇在异地进行的以非驯养的野生动物(包括大自然生境中的野生动物和人工圈养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游览对象的一种休闲体验活动。二、社会生态学的视角下面笔者通过社会生态学的视角对野生动物旅游业进行分析:(一) 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人类中心主义通常与生态中心主义对立而提出。人类中心主义分为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立足于人的根本需要,把自然当作索取的对象,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可以不断地采掘自然资源;而随着

4、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修正,意识到要从长远考虑,为子孙的发展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但是从本质上都是从人类的利益出发,是以人为中心的。而生态中心主义则是将人视为与自然平等的存在,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不再把人类放在绝对中心的地位。野生动物旅游业表面上似乎是以保护野生动物出发所进行的生态旅游活动,但是在其背后,实质上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折射。这是因为把动物当作人类牟利的工具,把动物作为人类可以任意使用的商品,这一行为本身就是把人的地位置于动物之上。(二)生态位的角度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

5、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特定位置都有不同种类的生物,其活动以及与其它生物的关系取决于它的特殊结构、生理和行为,故具有自己的独特生态位。按照生态位原则,当我们把动物从野外环境转移到动物园内,即就是肆意改变了动物的在自然界中的生态位。一方面,在与人类接触的过程中,野生动物在食物获取方面相对于它们真正的野生环境更为容易,这使得它们可能会放松对于其他物种的警惕性,磨灭了它们的野性,在逐渐的驯化过程中使得它们不适应于真正的野生环境。另一方面,由于野生动物没有在野外环境中占据一定的生态位,它们也没有真正在生态圈中发挥生态平衡作用。(三)世界经济体系的角度叶峻(2001)就曾提出,“社会生态是

6、人类社会的生态,系由人类与其环境所组成的生态关系或生态系统,它是集自然、社会和经济三重属性为一体的客观现实存在。”由此可知,我们在考虑社会生态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自然生态,更要考虑自然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关系。从对历史的追朔中,我们了解到,野生动物旅游这一产业的产生本身就带有人类历史发展的渊源。在19世纪末期,以猎杀野生动物作为战利品的狩猎在欧洲贵族中十分流行,并成为贵族文化的一种象征。在此后一个多世纪里,贵族式狩猎逐渐发展成普通运动狩猎,受到商界人士和运动爱好者的追捧,发展成为消耗型的野生动物旅游形式狩猎旅游。而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的增长,非消耗型的野生动物旅游被

7、认为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形式。大多数学者认为,由消耗型旅游向非消耗型旅游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进步,但实际上,笔者认为,这种所谓的“进步”其实与生态意识的进步无关,而主要是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的物质世界丰富起来,野生动物的存在对人类的生活已经不构成威胁,人类也不需要使用猎杀等消耗型的方式从野生动物身上获取资源。而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世界大部分国家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旅游业成为其中表现显著的产业,自1994年起,旅游业就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创汇产业,到2004年,东南亚地区的国际游客已达到4996.39万人次,为世界瞩目,在这个过程中,东南亚各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

8、中,旅游收入占的比重较大,野生动物旅游业则应运而生。根据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我们了解到,世界性劳动分工体系和世界性商品交换关系将全世界的各个国家都卷入了世界体系中,其中,发达国家居于世界体系的“中心”,一些中等发达的国家居于体系的“半边缘”,某些东欧国家、大批落后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位置,这样就形成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的世界体系,即从“中心”到“边缘”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从东南亚的旅游业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东南亚国家牺牲自身的生态环境为整个世界体系的生态旅游业服务,是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分工的结果,可以说,只要世界经济体系的秩序还维持现在的格局,野生动物旅游

9、业就不会消失。三、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野生动物旅游业中动物频频过劳死的事件,看似是人和自然界的矛盾,其实质是人和人之间的阶层不平等和利益链的关系;看似是伦理问题,其实质是世界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问题。由此笔者认为,在指责东南亚国家不注重动物保护的时候,我们要看到问题的实质,提出可行的建设性的建议,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均衡发展。同时应该意识到,要把改进的重心放在调整人类社会的经济产业结构上,具体的建议如下:第一,加强野生动物旅游业人员动物保护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生态文化素质。第二,加大对野生动物旅游业的社会生态研究,促进其向动物保护的方向发展。第三,促进野生动物旅游业产业结构转型,由简单粗放的“玩乐型”向“知识型”、“深度型”发展。参考文献:1高科. 野生动物旅游:概念、类型与研究框架J. 生态经济,2012,No.25406:137-140.2叶峻. 社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250-258.3陈伟华,杨曦. 世界观的转变: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