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水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08473 上传时间:2021-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奇的水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 学 设 计基本信息学 科科学年 级三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教 师曾庆华单 位汉古尔河中心校课题名称神奇的水学情分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对水、水的神奇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信息在学生的脑中是零碎的、模糊的,所以,在学习观察水和神奇的水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等科学的方法来认识神奇的水,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神奇的水是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他们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课充满兴趣,特别是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本课毛细现象实验较简单,实验现象也很明显;水的表面张力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所以本节课以实验、

2、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快乐学习。本单元首次安排了猜测,它是“搞科学”的重要一步,它对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对实验感兴趣,更多是学生觉得实验好玩,而对实验的最终目的不能很好的认识,因此教师要着重对学生实验习惯、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培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水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现象、水的压力、水的浮力以及水的溶解现象。能力目标和同学一起做与水有关的实验,了解实验的基本环节。能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会做出浅显的假设。情感态度价值观能通过研究水的有趣现象,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乐意参与科学探究。教学过程

3、一、简单的引入新课的学习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一些本领,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水。二、探索和调查一、发现水的神奇之一往高处“爬”。1、师提问:把窄纸巾插入红色的水中,纸巾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预测并发表。)2、分组实验。实验中注意捏纸巾的手尽量不要晃动。还可以将薄纸巾用夹子固定在铁丝上,用双手托住细铁丝,观察水往上“爬”的现象。3、汇报实验结果。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现象?5魔术表演:变色花,教师要指出只要是水通过材料的毛孔或细缝隙穿行的现象都属于毛细现象。二、发现水的神奇之二表面张力。导入: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水往高处爬的奇妙现象,其实水还有更神奇的性质,不信,大家再来做个实验试

4、试。(实验准备:每个小组发一枚硬币,一支滴管。)(1)设疑。教师用滴管滴一滴水在一枚平放的硬币上,提问:如果一直这么滴下去,将会出现什么现象?(水会从硬币上流下来)(2)猜测一枚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组员们自由猜测,讨论后组内得出的结果由记录员记录下来)(设计意图:学生实验前,先猜测,必然会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于判断和推理,在脑海中产生多种解释模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3)讲解往硬币上滴水的实验要求:在做实验时,硬币要平放在桌上,每次只能滴一滴水,边滴边数,记录当水溢出来时,一共滴了多少滴?要从各个角度(正面、侧面)观察硬币上的水。(4) 学生分组实验。先观看实验视频,然后自己再做。(

5、5)学生汇报。(呈弯曲状)汇报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如:“硬币上的水为什么会呈弯曲状?”可先请同学们解答,当都解答不了时,告诉学生:“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才会产生这种现象。(幻灯出示“表面张力”)(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通过动手实验得出的结果与猜测的结果进行对比,产生的明显差异,有助于理解记忆,防止死记硬背。)(6)“水的表面张力有多大呢?让我们继续做实验。”(实验准备:每组桌上放一杯斟满的水、每组三盒曲别针。)(7)讲解第27页左下图实验要求,强调:先猜测再放几枚曲别针进满水的杯子里,水就会溢出来;(组员们自由讨论,得出的结果由组内记录员记录下来。)实验时曲别针要从杯边缘慢慢放,

6、每次只能放一枚曲别针,边放边数,直到水溢出来就马上停止。(记录员记下停止后曲别针的枚数。)(设计意图:通过往满水的杯里放曲别针的实验,让学生再次亲身感受水的“表面张力”的强大。3、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属于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课件演示,教师讲解:水黾在水面上滑行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支撑;草叶上的露珠和小水珠,都是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成为圆球状。(设计意图:把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为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三、了解水的神奇之三水有压力,压力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流水有力量。1(演示实验)提问:为什么塑料袋会紧贴手面?2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四、了解水的神奇之四水有

7、浮力。1(出示一块泡沫)提问:如果把它放到水里,它会怎样?(浮起来)为什么会这样?(水有浮力)2观看其他浮力实验视频,然后学生讨论、回答。3让学生做不同物体放在水中表现出沉浮差异的实验,五、认识水的神奇之五水溶解物质的性质。1 (教师把方糖放入水中)提问:方糖发生了什么变化?(糖块不见了)尝一尝水的味道呢?(变甜了)引出“溶解”概念。2 讲述:同学们说的方糖在水中不见了,“溶化了”,在科学上叫做溶解。3、学生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4除了这些,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5学生预测后试验验证。板书设计神奇的水孔隙会爬、扩散毛细现象互相拉着的力水的表面张力作业或预习实 验 记录 表第组

8、 日期:_月_ 实验记录一:把材料的下端依次插入水中。我们的发现 实验记录二:硬币滴水实验.我们预测滴()滴水,实际滴了( )滴水。2.我们的发现:(可用文字写下来,也可用图画画下来) 自我评价本节课以探索导学法为主,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依据各知识点的联系网络,在教师的层层设疑、学生思索答疑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法的指导。在各种探究活动中,安排了猜测环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目的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学习探究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

9、度。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本课实质上在引导学生探索“水的表面张力”这一现象,但并没有将“表面张力”这一概念由教师说出或直接由观察到结论的灌输给学生,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创设问题情景,通过猜想实验观察自主描述想象、体验、类比、推测尝试解释达成共识兴趣延伸这一主线,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力求以知识为载体,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有如下特点:一是活动过程逻辑简明,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和思考。顺着孩子们的好奇心,通过硬币装水和纸杯水满而不溢这两个扣扣相连的实验,逐步增加难度,使学生始终围绕一个目标进行观察探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水鼓起来”这个现象。教学

10、环节紧凑、严密,教师没有过多的话,而是将时间与空间给留给学生,通过游戏和课件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参与体验、动脑思考,继而联想、推测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去自主观察和发现。正是有了这催生的土壤,才有了学生思维的萌发,才有了学生“我明白了”的惊呼,才有了众多学生的精彩回答,实际上孩子们已经对水的这个性质作出了接近科学概念的回答,只是没有给这个现象取一个如“表面张力”的名字而已。更重要的是这是他们的自主发现,孩子们经历了一个较深入的探究的过程。二是教师有意识地注重学生对现象的事实性描述。描述是证据,解释是观点。基于对观察的事实性的描述是解释的基础,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积极的引导下,

11、孩子们充分调动他们原有的经验与知识对被观察对象进行了客观的、生动形象的描述,这为进一步进行自主解释提供了“原料”。虽然学生表达叙述不是很完整,但他们已经意识到水的表面有“拉力”,并且还想到“拉力”不够时,水不会一直“鼓”下去,”“拉力”不够时,水就会流走。孩子们的这些鲜活思想的涌现得益于教师在活动中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架起了抽象概念与具体经验间的桥梁。三是注意引导孩子们利用自己的而不是教师的话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解释和推测,达成共识,形成较为理性的、符合事实的结论。较好地处理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四是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探究引向课外,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实验和信息收集等课外的探究活动丰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真实、自然、随情、随境,给孩子们一片探究的天地,还科学课一个真实。. 评议一单位:汉古尔河中心校 姓名:耿为波 日期:10.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