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学绪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09669 上传时间:2021-03-1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毒理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生态毒理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生态毒理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生态毒理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生态毒理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毒理学绪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毒理学绪论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1,生态毒理学 Ecotoxicology,2,生态毒理学 研究各种有毒有害因素,尤其是化学性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其人类之外其他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的损害作用规律及防治措施的科学。,新兴科学 发展迅速,生物个体 生物群体 生态系统 整个生物社会,损害作用 防治对策,3,3,1.生态毒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工业革命以来全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人口问题 产业规模扩大 资源过度开发 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公害病 生态系统破坏 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资源保护,4,4,核污染、生化和化学武器,5,5,海洋石油泄漏,石油污染成海洋 生态噩梦,6,6,海湾战争对当地生态系统的

2、影响,生态环境脆弱带 被代替几率大,竞争程度高 可恢复原状机会小 界面速度变化快,空间移动力强 抗干扰能力弱,7,7,太湖水华事件,8,8,沙漠化和土地荒漠主要成因,9,9,全球性沙漠化分布,亚洲,非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附近岛屿,欧洲,北美洲,南美洲,10,10,大气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植物叶面损伤、光合作用减弱、结构损伤 土壤酸化 肥力下降 减缓正常生长、发育 降低抵抗力 生物中毒和死亡 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患和癌症发病率增加,11,11,水体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重金属毒物(Cu,Pb,Ni,Zn,Cr等) 可溶性硫化物和有机物 溶解性气体 酸碱污染 农药 石油烃类,鱼贝类死亡 毒物蓄积

3、水生动物孵化和生长发育影响 食物链转移 溶解氧下降 水产品经济价值下降 急慢性中毒、介水传染病、癌症发病率升高,12,12,土壤污染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农药的直接毒害 土壤污染,植物生长,发育影响 天敌减少,授粉过程影响 土壤生物群落结构简单化 水体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 生物相稳定性降低,反馈机制失调 慢性中毒和传染病,13,13,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性效应,14,14,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多层次反应及研究对象,15,15,对环境污染及其后果的认识更为深刻,16,2. 毒理学的历史沿革,古代:利用动物毒汁或植物提取物用于狩猎、战争或行刺。 中世纪:古罗马、古希腊、古埃及的文献中关于有毒植物和金属毒物等的

4、记载;我国的“神农尝百草”。 萌发:15世纪瑞士医学家Paracelsus提出“药物与毒物的区别在于剂量”。 近代:18世纪下半叶,西班牙人Orfiia对当时认为有毒的物质用狗做实验加以验证,成为实验毒理学的先例。 之后的100多年,应用各种基础学科,提出了各种假说并进行测试,初步形成了毒理学的理论,经典毒理学开始发展。,经典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17,What is there that is not poison?,Paracelsus(1493-1548,瑞士),所有物质都是毒物,没有不是毒物的物质。适当的剂量区分决定其为毒物还是药物。 没有物质天生是毒物,是剂量决定其是否为毒

5、物。,All substances are poisons, there is none which is not a poison. The right dose differentiates a poison and remedy. No substance is a poison by itself. It is the dose that makes a substance a poison.,18,剂量-效应关系,Paracelsus(1493-1548,瑞士),1567年,矿工肺尘病和矿工的其他疾病发表 - 开创职业毒理学研究,化学品低剂量时可以治疗疾病,但高剂量时就变成了毒物。,

6、19,19,暴露剂量与生物效应之间的关系,死亡,疾病,亚临床变化,体内环境污染物负荷增加,生理学反应,失代偿状态,代偿状态,可逆状态,暴露剂量,小,大,20,中国古代毒理学发展历史,神农本草经,上品 120种 无毒 可以长期摄入而无害,中品 120种 药物 防治疾病的药物,下品 120种 有毒,610年(隋) 诸病源候论巢远方著 752年(唐) 外台秘要王焘著 1247年(宋) 洗冤录宋慈著 服毒、解毒和验毒方法 1590年(明) 本草纲目 李时珍著 铅中毒的详细描述 1637年(明) 天工开物 宋应星著 职业性汞中毒预防方法,21,现代毒理学发展历史,Orfila 西班牙医生(1787-18

7、53) 毒性试验 系统观察和描述了化学物质与生物体反应之间的关系,描述了中毒症状和形态学变化,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 化工产业急速发展,职业中毒,环境污染事件 农药、药物、化纤、塑料、合成橡胶、染料,1969年,Truhaut首次提出生态毒理学的概念,22,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特别是化学因素对以人为主的生物机体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生态毒理学是研究各种有毒有害因素,尤其是化学性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其人类之外其他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的损害作用规律及防治措施的科学。,环境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23,23,生态毒理学与环境毒理学,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模式实验生物,环境

8、毒理学,污染物对人类的毒性作用及规律,人体或人群 非人类模式实验生物,哺乳动物 植物 微生物 细胞株,24,对后代的影响 米糠油事件,女性育龄患者的孩子,头胎多为流产、畸形(黑体婴、鬼齿)、行为异常、智力不足,日本米糠油事件,日本的九州、四国等地区几十万只鸡突然死亡,25,日本的水俣病甲基汞中毒,入浴的智子,26,日本的骨痛病铬中毒,27,27,2.生态毒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2.为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提供科学方法,5.促进绿色GDP增长,4.生态标志物研究,3.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阐明环境污染物的生态风险,28,28,生态毒理学研究内容,阐明生态系统中有毒有害因素对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在

9、分子、细胞、器官、个体、种群及群落等不同生命层次的损害作用及作用机理, 揭示这些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而为生态风险控制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环境有害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 分子、细胞、器官 个体、种群和群落,损害作用及其规律 生态影响 生态风险控制技术,29,29,生态毒理学的分支科学(1),(根据知识结构分类),理论生态毒理学,应用生态毒理学,实验生态毒理学,现代相关基础学科和技术成果,研究有关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模型,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根据室内,室外实验获取生态毒理学资料,新理论,新知识,归纳和整理,运用生态毒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保护生态系统的方法和措施,现场调查,30,3

10、0,生态毒理学的分支科学(2),31,3. 生态毒理学研究方法,体外实验 in vitro 1 组织和器官水平 2 细胞水平 3 亚细胞水平 4 分子水平,优点: 简单,快速,经济,实验条件易于控制 缺点: 不能反映代谢过程及代谢产物的毒性 缺乏体内的反馈和负反馈调节,32,体内实验 in vivo 1 急性毒性实验: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重复染毒 2 亚急性或亚慢性毒性实验:13个月之内连续染毒 3 慢性毒性实验:6个月以上或终生染毒 4 特殊毒性:致突变、致癌、致畸毒性,优点: 反映受试物的综合性生物学效应和整体状态下,各种生物学效应,可控制干扰因素、重现性好等,缺点: 剂量问题、种属差异、

11、暴露时间、假阳、阴性问题 时间和财力,4. 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33,Rachel Carson (1962年) “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 科学给人类带来好处,同时应该关注科学的负面效应 法国科学院Rene Truhaut提出Ecotoxicology(1969) 为保护自然物种和种群研究化学物质的负面作用 20世纪60年代 对流域环境进行环境调查,探讨污染成因、污染的生态危害、毒理学研究以及污染水域恢复途径等 70年代以后 发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污染。点源污染得到较好的控制,水域污染的势头受到有效抑制,不少水域环境质量已有明显的改善和恢复。,国外生态毒理学研究状况,34

12、,34,当前我国的主要生态和环境问题,自然环境先天不足 旧账新债叠加共存 生态恶化形势严峻 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危害和健康问题日渐突出 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 全球变暖加剧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资料来源:国家科技长远规划,35,“六五”、“七五”期间 水源保护课题、京津地区水系和全国重要河流、湖泊环境质量的污染状况评估 “八五”期间 全国湖泊富营养化状况评价,开展污水净化治理研究 “九五”期间 “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治理与恢复 “十五”期间 实施“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我国生态毒理学发展概况,36,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环境毒理学发展的影响,细胞生物学,

13、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研究 遗传毒性、发育毒性,从器官水平研究 一般毒性研究,基因组学,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等,生物学技术 先进的分析设备,神经行为学,脏器毒理学等,实验方法的进步,37,现代技术在环境毒理学领域的应用,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影响 荧光标记法研究细胞膜结构和功能 自旋共振技术直接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自由基 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构象,或直接观察环境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转化过程,38,近年来,人类基因组、小鼠基因组及水稻基因组测定的完成,随着各种动、植物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环境基因组学、环境蛋白质组学及环境酶学、环境代谢组

14、学正在兴起。 这些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现代环境毒理学的发展。,组学研究,39,环境基因组学,人类某些基因对环境因子具有特定的反应。这种反应影响着人类对有害环境因子(特别是环境化学物)的易感性(环境应答基因或环境易感基因)。 环境易感基因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环境易感基因结构或多态性与人类疾病之间关系等,人们知之甚少。开展环境基因组学的研究。将是环境毒理学家面临的新任务。,环境与基因的交互作用,40,环境基因组学研究,利用高效碱基测序技术,对选择的靶基因在不同人群中进行再测序,了解该基因的多态性及其频率,分析该基因多态性的形成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基因多态性与功能的关系,调查和研究基因多态性与人群疾病之间的关系,定量建立环境基因疾病之间的关系网络,达到预防控制公害病或环境病、更好地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 从基因水平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性作用机制,阐明公害病或环境病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41,41,生态毒理学展望,科学目标 知识创新,在解释性原理的基础上、对生物圈中污染物及其效应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总结,技术目标 技术创新,实践目标 学科贡献,开发和应用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新方法,深入理解污染物在生物圈中的归趋和效应,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阐明生态影响,解决当前存在的实际生态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