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朵花微笑阅读理解答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9633221 上传时间:2021-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一朵花微笑阅读理解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一朵花微笑阅读理解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一朵花微笑阅读理解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一朵花微笑阅读理解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一朵花微笑阅读理解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一朵花微笑阅读理解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一朵花微笑阅读理解答案(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 11 题对一朵花微笑刘亮程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这是我第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

2、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 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而这一小片的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

3、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韵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 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 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 尝尝味道。挖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 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 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 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

4、人就渐渐出来了。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8 文章开头写了“我”两次在荒野草地上的感受。 (1) “我”为什么“笑了起来” ?(2) “我”为什么感到“满足” ?( 1)答:( 2)答:9 (1) 第这两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2) 第段和第段分别使用了 “出来”一词,其含义是否相同 ?为什么 ?答:10 在第段中,作者说:“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联系全文:( 1)作者在文章中谈及了哪些“人的道理”?请你分点叙述。(4 分

5、)(2)又为什么不懂 “草木的道理” ?( 1)答:( 2)答:1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文中“枯萎多年”“终于等来一次生机” 的荒草,象征着“劳忙半世”而等待“出人头地”的人生,它让人看到“未来的美好前景”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体悟。B “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这句话既表现了我对人与自然相融为一的渴望,又暗示了一种无法相融的孤独。正因为如此,我才努力要“真正进入一片荒野”。C 文章从对草木的亲近写到草木其实无法亲近, 从过去我对生存的麻木写到草木唤醒了我对生存的热情。 “对一朵花微笑”,是一种既带有几分无奈、却又满怀虔诚的赞美。D 作者笔下荒 的大自然充 了童 色彩,

6、是人的精神家园。在 片精神家园里, 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可以无滞碍地栖居在一起, 可以自由地 行灵魂的交 。E 作者通 活朴素的 言、独特的 角, 朴素 和 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描 , 引 人真切的 和悠 的思 。 看似乎静却 人深省, 奏舒 却撼人心肺。答:()()(二)8 C(文中有“也是一个高峰”和“宋代 画与唐代相媲美”的 法,故 A、B 不 ; D 文中有“ 与表 帝王、 族、宗教人物更具有民本、民生 向”一句,是将两者作比 ,并非 两者都具 。)9 A(文中是 “八个世 之前”,并非 “八世 ”。)10 B(文中 “ 清明的概念 有 争。)11 A(文章主要是 了介 清明上河 )三、写作(略)12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