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40808 上传时间:2021-03-1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1,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内力作用,考点一,主要外力作用,考点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考点三,栏目导引,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3,考点一 内力作用,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3.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题组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2013广东文综)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解析: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内力作用中地壳作用又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2、,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B,2(2016泰安模拟)读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示意图,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地表水平运动 D地表垂直运动,显示秦岭北坡出现多个断崖,内力作用中的断裂下陷作用形成的,D,题组二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3(2014全国大纲卷)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K岛位于印度洋上,结合

3、六大板块的分布,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C,(2016北京文综)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4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D,顶部平顶形态由外力侵蚀所致,C项错误;随着板块移动平顶海山没入水下,D项正确。,平顶海山为火山,A项错误,由岩浆岩构成,B项错误,顶部平顶形态由外力侵蚀所致,C项错误,随着板块移动平顶海山没入水下,D项正确,5(2015江苏单科)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C,安

4、第斯山脉位于板块交界处,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南北狭长的形状和走向是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形成的,(2013海南地理)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D,A,3(2016惠州模拟)调查发现,台湾海峡海底地层含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古代动物遗骨化石。这表明海峡曾发生过() A河流改道 B海陆变迁 C火山地震 D外力搬运,台湾海峡曾经为陆地,表明海峡曾发生过海陆变迁,B,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

5、地表形态的力,14,考点二 主要外力作用,不同性质的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对地貌和主要分布区的影响有很大差别:,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 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风力 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垄和黄土堆积,流水 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具有明显的分选性,1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2主要的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在搬运过程中,当外力作用减

6、弱或遇到障碍物时,被搬运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具体表现如下:,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方法,(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指示为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指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指示为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指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搬运和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沉积作用等。,(2015全国课标卷)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

7、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2题。,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根据题意,要明确以下关系:该海域海底若以淤积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那么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变大;反之,该海域海底若以侵蚀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深,那么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缩小。,D,B,(2016

8、全国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35题。,3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4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 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5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9、贝壳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堤,根据贝壳堤的位置可确定古海岸的位置,根据新老贝壳堤的关系,也可以分析海岸线演变过程与动态。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排列,反映了自古至今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但本题考查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C,B,D,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分布

10、,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2014浙江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67题。,6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7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 B C D,B,C,(2014安徽文综)鄱

11、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下图,完成下题。,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C,图中沙山临湖一侧的垄槽呈东北西南走向,已知该地区多偏北风,故该地形受风力侵蚀形成;图中沙山位于湖滩西侧,处于偏北风的下风向,湖滩有充足的沙源,可推断该沙山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12、,9(2016泰州模拟)下图是新疆“魔鬼城”神奇的乌尔禾风城景观图,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 D风力侵蚀,新疆地处内陆,风力作用强盛,在风力侵蚀的作用下,形成了“魔鬼城”。,D,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24,考点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1判断方框内的物质名称,确定岩浆岩是判读的关键,2判读图中各箭头的指向:,3明确各箭头的含义,确定其代表的地质作用,4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1判断方框内的物质名称,确定岩浆岩是判读的关键:,当炽热的岩浆(图中C)从地球内部喷出后,便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侵入岩

13、(图中D)和喷出岩(图中E),因此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而岩浆岩可以变为变质岩(图中B)和沉积岩(图中A),变质岩和沉积岩可以互相转化,但都不能直接形成岩浆岩。,2判读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3明确各箭头的含义,确定其代表的地质作用:,(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岩浆指出的

14、箭头代表冷凝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代表变质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代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闭结成岩等一系列外力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代表重熔再生作用。,4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转化关系,反映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揭示了各种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影响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拓展延伸,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用途,(2013上海地理)图示的岩石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回答12题。,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

15、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 B C D,C,C,题组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2018东北三校联考)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甲图),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34题。,3.乙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 BC D 4.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波浪岩属于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图中为岩

16、浆、为岩浆岩、为变质岩、为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形成的,图中花岗岩现在出露地表,则必然经历了地壳抬升、风化剥蚀过程,则B选项正确。,B,B,题组二地质作用发生先后顺序的判断,(2015天津文综)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5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该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随岩浆一起沿地壳断裂

17、带上升到地表,并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其产物被河流搬运过程中发生沉积,该矿物就出现河滩泥沙中 。,C,下图中、为沉积岩,、为岩浆岩,读图,完成67题。,6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A B C D 7若为石灰岩,则与接触地带易形成() A花岗岩 B大理岩 C页岩 D砾岩,为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岩浆岩穿过了岩层,则形成年代更晚 。,岩浆岩穿过了岩层,说明形成年代晚于。,C,B,(2018河北质检)山东潍坊昌乐古火山口,是郯庐断裂带上的新生代第三纪火山口,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呈放射状排列,直插云天,充分显示了距今1800万年前火山爆发的气势。据此完成12题。,1图中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的原因是() A流水沉积作用 B地壳运动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2若下图中甲、乙、丙表示三大类岩石类型,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昌乐火山口岩石属于下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三者皆可,C,B,该岩石呈放射状排列,是岩浆喷发形成的。,根据图中甲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则甲为沉积岩;再根据乙形成丙,则乙为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丙。,3(2016湖北联考)下图是甲乙之间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P类岩石的成因最可能是(),A岩浆喷发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侵蚀作用,P处岩石在沉积岩和岩浆岩之间,最有可能为变质岩,受到内力作用和变质作用而形成。,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