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44002 上传时间:2021-03-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推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推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推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推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推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分析以深圳宝安为例徐腊平摘要:当前全球服务业开始加速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 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以多种业态形式逐步主导国际产业转移。 作为制造业大国, 中国如何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时代机遇,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经济服务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深圳宝安为例,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可能路径与对策。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路径 对策近年来,全球服务业转移呈现新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国际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服务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多种业态形式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尽管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领域,但生产性服务业向我国的转移明显加快,生

2、产性服务业正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重要领域。 在此背景下, 宝安如何把握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新趋势, 进行制度层面的适调, 积极主动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率先建立生产性服务业的先发优势, 不仅可以加快宝安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更有利于宝安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游又好又快发展。同时,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 年)明确指出,到 2012 年与 2020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要达到 53和 60。宝安服务业要实现这一目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乃是关键突破口。 本文结合宝安的实际情况,提出宝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可能路径与对策。一、宝安生产性服务业

3、发展现状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浪潮, 推动世界产业结构进行新一轮的深刻调整, 各国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对传统产业积极进行信息化改造。在西方发达国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产业结构向知识、技术、服务密集的方向升级,深刻改造了钢铁、机械等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催生了电子商务、 IT 服务、服务外包、呼叫中心等很多新兴产业和服务方式,促进了服务业的1国际产业转移和服务贸易的发展, 拓宽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服务化”的特征更加明显。 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 生产

4、性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服务业的平均水平, 生产性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地位日趋重要,消费性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中的比重只占三成, 而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到了七成,优化了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当前,世界各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标准还不统一,但普遍认为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构成生产性服务业的主体。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行业。根据这一分类口径,结合宝安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中的相关数据,本文对宝安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变动情况进行估算, 结果如表

5、1 所示。由于其它项目中并不完全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值,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完全剔除该项或完全包含该项都不合适,因此,我们推算 2007年、 2008 年宝安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分别在0.170 0.444 、 0.178 0.449之间。显然,这一数据表明,从服务业的内部构成结构来看,宝安生产性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中所占比重还较低,服务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表 1:宝安生产性服务业估算指标指标2007 年2008 年生产性服务业明细项目(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亿元)64.1467.22金融业(亿元)39.4760.26合计(亿元)103.61127.48其它(亿元)166.64194

6、.37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估算()含其它项目44.444.9不含其它项目17.017.8备注:数据来源于宝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二、宝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可能路径分析:国际经验借鉴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导致服务业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也是服务业内部结2构发生变化后的结果。 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日益深入。 这种融合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业向制造业的渗透,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很多企业依托制造业拓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企业再造和并购重组等方式,从销售产品发展成为提供服务和成套解决方案,部分制造企业实现了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型,也就是通常所

7、说的“制造企业服务化”。宝安作为制造业重要城市, 在提升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内部服务化程度方面具有较好的产业融合基础,其可能路径存在以下几种形式:(一)以第二产业为基础,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1、依托制造业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依托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服务业在许多跨国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比如,2003 年以来,服务业收入占通用电气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了60%。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多样化、相互融合的业务可以赋予制造业企业巨大的战略灵活性,进而实现高效成长。因此,宝安的制造业企业可以在发展过

8、程中,充分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品牌、技术、内容开发、全球化、人力资源、财务实力等关键能力,执行“重组”战略,积极发展商务金融、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链进行纵向整合,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2、从销售产品发展成为提供服务和成套解决方案在当今社会,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以及产品使用的便利性,服务的附加价值增大。 国际上一些大型的传统制造企业积极发展各类与产品相关的服务业务,从销售产品发展成为提供服务和成套解决方案。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 是此领域的典型代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IBM 公司在硬件业务上陷入了困境。在此背景下,IBM成立了全球服务部,在前总裁郭士纳的带领下启动从硬

9、件向软件和服务的战略转型。事实证明, IBM 的转型取得了成功,服务业务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了50%,IBM 公司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集服务提供、外包提供、咨询提供和产品支持于一身, 创造了科技企业发展的新模式。 宝安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已具有一定制造优势,未来可以大胆尝试 IBM 的转型路径,进行产业链的拓展。3、从制造企业转型为服务提供商伴随着人力成本的逐渐上升和竞争环境的发展变化,全球价值链中的制造环节的3利润空间已经很小, 在此背景下, 许多国际知名的大型制造业企业积极进行产业链重组,将制造业剥离出去,逐渐将企业的经营重心转向诸如提供流程控制、产品研发、市场营

10、销、客户管理、品牌维护、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企业彻底转型为服务提供商。 此方面典型的代表是美国的耐克公司(Nike) 。耐克公司在生产上采取了虚拟化策略,所有产品都不由自己生产制造,而是外包给世界各地的生产厂家,耐克公司集中人才、物力、财力开展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和品牌维护。利用制造业务外包这种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耐克公司实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获得了超额的利润。一双耐克鞋,生产者只能获得几个美分的收益,而凭借销售、研发和品牌,耐克公司却能获得几十甚至上百美元的利润。随着营商成本的逐渐增加, 宝安具有技术优势的制造业企业, 可以考虑将生产制造环节向具有成本优势的内地转移甚至剥离,而专注于

11、高端的技术研发,转型为服务提供商。(二)加速产业融合,创新产业组合模式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 服务业与新技术相融合而产生的一些新兴服务业态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些市场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态,如软件外包、互联网信息服务、通信增值服务、动漫等;二是随着产业链重组和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 以科技和管理为支撑的一些生产性服务业独立出来,实现了快速发展,如研发服务、工业设计、市场调查、工程咨询、管理咨询等;三是新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在一起,促进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远程教育、网上银行等新兴服务业态的发展。新兴服务业态已经成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12、的新动力, 未来宝安可以重点发展上述新兴服务业态, 率先建立市场先入优势。三、宝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一)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1、制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为切实解决制约宝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议参照给予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从市场准入、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用地保障、要素价格、财政扶持、出口奖励、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制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增强生产性4服务企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2、设立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为推动宝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建议尽快设立“宝安生产性服务业发

13、展引导资金”。引导资金可采用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的支持方式,主要用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 可以考虑每年从财政预算内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用于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地方配套,高端产业功能区、服务业集聚区的公共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奖励自主创新成果,奖励品牌塑造和开拓海外市场。(二)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环境1、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融资渠道加大对宝安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商解决信息产品折旧、无形资产所占比例等问题,增强科研服务、软件、 IT 服务、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等领域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融资能力, 解决产业发展所面对

14、的资金瓶颈, 为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成长创造支撑条件。 积极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落实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贴息等扶持政策,提高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对中小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改善投资环境、 公平准入条件等举措吸引民间资本投入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创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 鼓励风险投资公司进入生产性服务业,有效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融资渠道。2、有效降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经营成本优化宝安的投资环境、 商务环境,对符合产业政策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用地实行与工业项目用地同等的供地方式,对需要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在用水用电用气用地价格等方面给予

15、生产性服务企业公平待遇, 制定对服务外包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消除物流等行业重复纳税现象,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对新创办企业和中小生产性服务企业,在工商登记注册、税收等方面采取扶持政策。清理并减少涉及生产性服务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坚决制止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的不正当行为,切实维护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合法经营权益。3、引导生产性服务企业进行产业链重组,增强市场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涉及领域广, 各行业性质差异大,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应按照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政府的导向作用,推动制造企业增加产品5的服务价值,引导企业进行产业链重组,改变“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组织结构,通过服务外

16、包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服务业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以及服务品种的创新, 促进先进服务技术和标准的引进,带动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扩大服务标准的覆盖范围,重点推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加强产业体系建设,提高生产性服务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加服务的技术含量,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三)积极承接国际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开创生产性服务业新模式1、重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宝安逐步经发展成为全球制造基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提升,承接国际

17、产业转移的层次也越来越高。 跨国公司为拓展在华业务, 开始将研究与开发、 设计、地区运营总部、 培训等产业链的高端部分向我国转移。 宝安已具有承接国际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基本条件, 如在一些制造业已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 宝安今后要针对国际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 研究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措施,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要注重对服务业跨国公司投资方向和投资动态的研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项目的引进。 积极吸引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宝安设立地区总部以及研发、结算、采购、服务中心。允许并鼓励境外投资者通过并购等方式对宝安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投资, 培育有利于吸收并购投资的制度环境,为跨国公

18、司参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改组、改造创造条件。2、支持新兴业态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支持工业设计、广告、会展、互联网信息服务、研发服务、电子商务、法律服务等发展潜力巨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态的发展。要通过政策引导推动生产性服务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培育知名品牌。要注重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产业链条的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要积极改善产业配套条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主要举措有:将产业集群作为发展宝安生产性服务业的一种重要战略方式,适合开展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实现集群化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效率;积极发展园

19、区经济,形成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 发展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的上游、6下游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发挥龙头服务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作用。参考文献:夏沁芳,生产性服务业与大都市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 2008年第 12 期。韩景华,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经济纵横 2008 年第 7 期。夏杰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我国服务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经济研究参考 2008 年第 45 期。林民书、杨治国,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 4 期。刘建民、王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税收政策研究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 年第4 期(作者单位:深圳宝安区发展研究中心)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