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试题.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52218 上传时间:2021-03-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试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测试题一、文学常识填空鲁迅,原名(),()省()人,伟大的()家、()家、()家。著作有()、()、()、()等,收在()里,本文选自(),是回忆()的散文。二、为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划横线、确凿()、窜向()、攒成小球()?、脑髓()、塑雪罗汉()、人迹罕至()、间壁()、宿儒()、拗过去()、荡寇志()、惩罚()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或词语的含义,填在括号内、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儿。、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里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因为他是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于

2、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四、按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的黄蜂()在菜花上,()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的泥墙根一带,就有()趣味。油蛉在这里(),蟋蟀们在这里()。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还有(),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便会拍的一声,从()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

3、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还可以摘到(),象小()珠()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写百草园中的景物,先用了两个“不必说”,然后有“单是”的内容。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请简要分析一下。、这段景物描写,都采用了哪些种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这段文字描写“泥墙根一带”的动物有_、_、_、等四种,描写的植物有_、_、_等三种。作者是从_、_、_、_等四个方面进行描写的。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连最末次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与“确凿”连用矛盾吗

4、?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呢?作者说:“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乐园”的呢?、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在全文中,这段起的作用是_,表达了作者_的心情。“蟋蟀们”“覆盆子们”“木莲们”中的“们”是表示人的复数,这里用在动植物上,有什么含义?六、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场所,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比照的意味,对文章描述的内容,有以下三种理解,比较恰当的理解是()、因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成年以后回忆起来都很有趣,所以表达了

5、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作者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作对比,暴露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漠视、束缚和残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七、判断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填在括号内、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海燕象黑色的闪电。()、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6、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这个句式表明写作顺序是从概搬全景到突出局部。 、两个“不必说”的内容是略写,“单是”的内容详写。 、两个“不必说”是为“单是”作铺垫的。 、这个句式表明这段文字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写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