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ppt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62746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8.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ppt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基本结构: 自然经济 特点: 精耕细作,“农业立国”,1.基本国策: 农业立国 2.基本特征: 精耕细作 3.基本模式: 自然经济,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小农经济,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早期的农业生产,原始农业的起源与特点,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神农氏,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耒耜,教人们种植谷物,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阅读

2、教材第4页, 思考:,(1)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中国农业起源时间?,(2)从生产方式、耕作方法、农作物等三个方面概述一下原始农业到商周时期农业发展情况。,世界农业的起源,东亚,西亚,中南美洲,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起源: 时间:,今天,距今七八千年,粟 稻,1万年,公元前,公元后,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距今一万年左右,(二)原始农业 1、生产工具:石刀、石斧 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农作物:稻、粟 (三)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 1、表现: 生产工具:耒耜、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 耕作方法(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农作物:粟、稻、黍、稷、麦、桑、麻 等 2、影响:

3、人民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3、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的进步: 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 西汉:赵过耦犁 二牛一人 耧车 隋唐:曲辕犁 ,赵过,姓名:赵过 职业:西汉农学家 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年)人。提倡代田法 创造和贡献 农业生产动力,耦犁 耦: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姓名:耦犁 汉代使用的一种新式农具。西汉时期铁犁已广泛使用。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了耦犁,可以用二牛三人一组耕地,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西汉后期发展成二牛一人。,耧车(汉代),播种用的农具,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曲辕

4、犁,曲辕犁,唐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2.技术的进步: 春秋战国垄作法 西汉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耕 耙 耱技术,垄作法,在高于地面的土埨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中国华北、东北

5、和内蒙古等地多用于栽培玉米、高粱、甜菜等旱地作物,其他地区主要用于栽培甘薯、马铃薯等薯芋类作物。,代田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它是战国时期垄作法的发展。 因为第一年种在沟里,第二年在垄上开沟,垄和沟轮换耕种所以称代田法。,耕耙耱技术,耕耙耱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精耕细作技术,在北方是耕耙耱,在南方是耕耙技术。 耕是指耕地;耙是指把土块弄碎;耱用于平整土地。,耙,耱,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3.耕作制度: 两汉: 一年一熟 宋朝以后: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4.农业灌溉: 战国:都江堰 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曹魏:翻车 唐朝:筒车 宋朝:高转

6、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战国-成都-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汉朝-漕渠,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 漕渠汉代的起点是从昆明池(今昆明路附近)经昆明渠流经西安北郊河止西、沟上村,穿过灞河,经新筑镇、新丰镇、渭南、华县到华阴市北进入渭河,全长300里。到公元904年的唐朝末年废弃,从河渠沿线的村落布局看,到宋、元时还有水,明代彻底干涸。,汉朝 关中 白公-白渠,

7、白渠建于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因为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因人而名,故名白渠。一条引泾水的重要工程。它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入渭河。,汉朝-龙首渠,龙首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开发洛河水利的历史上是首创工程。 建于西汉武帝年间。从今陕西澄城县状头村引洛水灌溉今陕西蒲城、大荔一带田地。渠道要经过商颜山。这里土质疏松,渠岸易于崩毁.,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可用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曹魏 马钧-翻车,脚踏翻车,唐朝-筒车,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宋朝-高转筒车,高转筒车是古代汉族农用工具。筒车的

8、一种,属于提水机械。所谓高转筒车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必须藉助湍急的河水冲动。这种筒车的适用范围是水很低而岸很高,应用其它筒车不可能将水提升到这么高,而应用高转筒车时,水的提升高度可以很高。如下图为王祯农书描绘的高转筒车,属于提水机械.,明清-水力风车,是利用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工具。 风力水车包括风车和水车两部分。风车将风能传递给水车,然后由水车将能量传给所汲水体,从而使水得到提升。,你知道牛郎织女的传说吗?,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P6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耕作方式:集体-个体 商周:集体耕作

9、 春秋战国:小农经济 评价: 积极: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为精耕细作作出了贡献 消极:十分脆弱;失去土地或破产。,小农经济的概念,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单位,生产领域,生产目的,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 分封制与井田制 (二)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小农经济 (1)原因: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2)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

10、;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甚至产品 提高生产积极性; 土地有限,经营规模小 提高耕作技术; 承担沉重的赋税、徭役、自然灾害 小农经济脆弱。,(4)评价: 积极性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 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局限性 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主要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 2.主要组织方式 男耕女织,

11、自给自足 (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3.主要生产特点 精耕细作 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古农业发展阶段: 古农业发展表现: 生产的基本模式:,早期农业(原始、奴隶)、传统农业(封建),生产工具: 石、耒耜、青铜农具、铁农具,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水利工程: 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灌溉工具: 翻车、筒车、高传筒车、风力水车,农 作 物: 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小 农 经 济,活学活用,1、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 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

12、经济的发展,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 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式的 经营方式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A. B. C. D.,B,3、距今七八千年前,我们的先民最早发明的下列农具是用于 ( ) A.松土 B.播种 C.收割 D.割草,A,河姆渡出土的石斧,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又称迁移农业,为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耒耜松土农具耒是耒耜的柄, 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 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 然后翻出。,河姆渡出土的骨耜,石犁农具,翻土耕地用。,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五谷:,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