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本土化取向PPT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73017 上传时间:2021-03-1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本土化取向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本土化取向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本土化取向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本土化取向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本土化取向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本土化取向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本土化取向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本土化取向,长江师范学院。涪陵 2010.10.15,张传燧 教授,2,一、何谈本土化取向 二、何谓本土化取向 三、本土化什么 四、如何本土化,3,一、何谈本土化取向?,(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外在需要 (二)课程教学论学科建设的内在需要 (三)应对国际化挑战的需要 (四)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 文化本体意识、文化认同意识,4,(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有科学的课程教学理论。 从国家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可以看出,指导此次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多元智能、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等(易森林,欧阳宇.基础教育课程改

2、革中的问题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05(5):16.)。这些理论大多产生于20世纪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教育基础优良、文化价值多元的美国。实施结果便显出“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现象。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还不具备实践这些教育理论的社会背景、教育基础和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我国课程教学改革要进一步深化,不能完全依靠“洋理论”,急需能够指导课程教学实践的“土理论”即本土化课程与教学理论指导。,5,(二)课程教学论学科建设的需要,我国并不是近现代课程教学理论的源发国家。 近代以来,我国大量传入了从古希腊罗马到今天之德、日、法、捷、美、苏、英等各国教育家的课程教学论思想。我国现在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3、就是以此为基础起来的,无论是结构体系、概念范畴还是理论观点大都是对国外课程教学理论的借鉴、移植甚至“生搬硬套”,缺乏本土特色。 也就是说,从近代引进西方教育制度与思想算起,一个半世纪以来,虽然我国在引进外国和改造传统基础上建立起了具有一定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体系,但在课程教学理论上至今仍然缺乏自己的特色。这种状况不仅与我国课程教学实践与课程教学理论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也与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教育思想不相称。 建设本土的或曰中国的、民族的课程与教学论不仅是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呼唤,也是捍卫民族自尊、继承民族传统、振兴民族文化的要求。,6,(三)应对国际化挑战的需要,国际化

4、民族化、平等化全面外化(西化) 引进中的情形: 1。全盘照搬,完全是别人的; 2。将自己的全纳入别人的话语体系中,失却自我传统与特色。 3。否定自我,数祖忘典。,7,1。全盘照搬,完全是别人的,翻开我国出版的各种林林总总课程与教学论书籍,通篇充斥着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尤其卢梭、杜威、布鲁纳、布卢姆、凯洛夫、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阿莫纳什维利、泰勒、斯滕豪森、多尔、弗莱雷以及古希腊、罗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苏联(俄国),等等,等等。 这种不分土壤、气候的移植,难免有“南橘北枳”、“食洋不化”之虞。,8,我们还把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纳入西方课程教学思想

5、的语语体系中,好像只有这样研究的才成为真问题,才显得有水平,才是科学的。这种做法就似乎我们的课程教学论完全失却了本国文化根脉、丧失了文化自我。这是“削足适履”! 是立足本土还是追求西化,这是课程教学论研究必须正视的问题,即能否建立起具有传统文化根脉、本民族教育传统的教学论话语体系,并由此介入当下教学问题,从而发挥其无可替代的理论指导实践功能,是当代中国课程教学论建设不容回避的问题。,2。将自己的全纳入别人的话语体系中,失却自我传统与特色。,9,3。否定自我,数祖忘典。,与“全面引进”、“照搬移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仅翻译介绍进来的各国课程与教学论书籍中,满篇找不到孔子、孟荀、韩柳、朱陆、王夫

6、之、颜元、陶行知,找不到一个China、Chinese!就是我们自己撰著的课程与教学论著作、教材,里面总是大量充斥着西方教育家的名字以及对其理论大段大段的引用,却很少看到中国教育家的名字及其课程教学思想观点的介绍。 2008年12月,我在北师大召开的课程与教学国际学术论坛上,听到了来自瑞典哥德堡大学教育学教授马飞龙(Ference Marton)先生的精彩发言,其中大量和高度评价了中国传统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思想和做法。他说,中国传统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更好地取得了二者之间的平衡,即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学没有给予很多限制。他还以“乘法教学”和九章算术为例说明中国非常注重差异教学

7、、应用教学。中国传统教学注重以什么样的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提供什么样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等等。 遗憾的是,这种对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认识和公正评价不仅在外国人的论著中是在太少太少,就似乎在国人自己的论著中也不多!堂堂具有五千年文化教育历史的东方泱泱大国,不仅在“老外”目中而且在国人的眼里也竟然不屑一顾!不仅别人看不起咱们,咱们自己也看不起自己!,10,是什么原因使然?是别人故意歧视我们,还是别人不了解我们?是我们没有,还是我们自卑? 别人看不起咱们,既有故意歧视之故也有不了解之故。除了歧视之外,主要是不了解不知道东方古国还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教育思

8、想。 别人瞧不起咱们也就罢了,我们自己也看不起自己就说不过去了。别人看不起咱,自己看不起自己,主要是一种落后民族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之故。 我们近代与西方是在极不平等极不正常的情形下展开教育交流的,所以我们极度自卑,总以为别人什么都比我们好、我们什么都不如别人,所以我们只顾拿来不重输出,以致常常数祖忘典!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综合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攀升,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教学论在世界教学论中的地位与此极不相称。,11,4。如何应对国际化的挑战?,当今时代是国际社会交流

9、越来越频繁、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一体化时代即国际化。 国际化民族化、平等化全面外化(西化) 越是民族的越容易国际化,唯有平等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孙中山、毛泽东 “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12,(四)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文化本体意识、民族主体意识、学科自觉意识的觉醒、,13,二、何谓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本土化取向,(一)本土化(Localication) 从语义上说,本土化就是使某外来事物适应本地(本国、本民族)情况并成为本地事物的过程。 从文化学上来讲,本土化是外来文化与本民族原有文化相互沟通、融合并成为本地文化组成部分的过程。 (二)课程教学论研究的本土化

10、学科的主体自觉意识、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14,(一)本土化(Localication/ Localicationized ),从语义学上说,本土化就是使某外来事物适应本地(本国、本民族)情况并成为本地事物的过程。 从文化学上讲,本土化是外来文化与本民族原有文化相互沟通、融合并成为本土文化组成部分的过程。,15,(二)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本土化,16,我国课程教学理论的本土化建设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翻译国外课程教学论著作,其实现手段主要依靠引进。我们不容忽视国外课程教学论著的引入对中国课程教学理论的影响,它为我国课程教学论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第二阶段则表现为初步确立课程教学

11、研究的重要问题,此阶段的影响更为深远。以我国2001年起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来看,它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冲击十分激烈,也是实现创新的关键点。 中国现代教学论的产生是一个后发内生过程,是在传统遗存与外国引入的背景下被动展开的,自它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强大的国际化挑战和繁重的本土化建构任务。研究方法的转向: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研究思维的转向:运用现代思维进行研究;研究话语及其范式的转向:运用现代话语形式表达;研究体系的建构:运用现代理论体系构建。,17,三、本土化什么,本土化包括本国传统、本国实践、本国特色。 1传统的现代适切性创造型改造 2国外的本土适切型改造 3本土课程教学论体系的建构 4课程教学论研

12、究范式的本土化建构,18,传统课程教学论的适切性改造,传统课程教学论是指历史沿传下来的在现实教育活动中得以长久的普遍的受到社会认同的教学思相体系。现代课程教学论以传统课程教学论体系为基础的在现代课程教学实践基础上形成与传统课程教学论对应的课程教学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课程教学论,主要是由以学记为代表的儒家课程教学论,相比以雄辩术原理为代表的西方传统教学论,其“理论水平更高,抽象性与系统性更强”(张瑞璠,王承绪.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古代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347-348.)。尽管存在与当今课程教学实践的要求不相适应的东西,但其中许多优秀的东西对当今课程教学理论建构与课程教学实践变

13、革具有指导与借鉴的价值,经过现代适切性改造完全可以转化成为当代课程教学论的有机组成部分。,19,本土课程教学论体系的建构,20,四、如何本土化,21,22,中国教学论在世界教学论中的地位在哪里?它应对世界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能做出怎样的贡献?中国教学论怎样才能获得这种地位?怎样做才能有所贡献? 引进是不可避免的必要的,但仅仅引进是不够的!当务之急,我们要做的是,不仅要引进,也应该输出。,23,1。继承传统 2。借鉴国外(对外国的进行本土适切性改造) 3。经验提炼(实验、实践) 4。整体创新(原创性探索) 5。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理论与实践,24,1。继承传统,中国传统课程教学论

14、的理论体系:培养“君子”“成人”的教学目的论、“仁”“礼”“文”“行”结合的课程论、启发诱导的教学模式论、知行结合的教学过程论、系统完善的教学原则论、发达实用的学习方法论、教学相长的教学主体论以及成熟的教师论。 我们应当让世人知道,中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还有孔子、朱熹、颜元、陶行知、晏阳初,有学记、劝学、师说、程氏读书分年日程,有“启发教学”(孔子)、“致疑教学(问题教学)”(朱熹)、“趣味教学”(王阳明、王国维)、“习行教学”(颜元)、“实践教学”(“教学做合一”陶行知)! 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有着而且应当有着我们自己的独特贡献!,25,2。借鉴国外(对外国的进行本土适切性改造),介绍与引进 比较与鉴别 融会与贯通 转化与生成,26,3。经验提炼(实验、实践),开展课程教学实验、关注课程教学实践 总结提炼实践经验(对经验进行理论概括) 实践与分析,从实践中得出理论 实验与实践,证明理论正确与否 修正与完善,理论适应实践需要,27,4。整体创新(原创性探索),理论基础 概念范畴 理论体系 建构方法(范式):实践的(思辨)、体验的(理性)、实用的(空泛)。 价值取向,28,5。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 中国与外国 理论与实践 合事实(客观)、合目的(主观) 、合规律(逻辑主客观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