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学生网络教育的引导.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77690 上传时间:2021-03-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对中学生网络教育的引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对中学生网络教育的引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对中学生网络教育的引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对中学生网络教育的引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对中学生网络教育的引导.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对中学生网络教育的引导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其对教育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教育开始迈向网络时代。 身教育”成为新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网络对学生影响很大:不但为初中生提供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改变着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观点,更是改变初中生的学习方式,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同时,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也接踵而至。中学生的上网问题引起多方面注重,如何增强对中学生的网络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一、中生上网现状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网聊天,打游戏,个别学生一天上网超过5小时。我国9000万网民中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当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

2、占青少年网民的14.8%,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升。相当数量中学生自我控制水平较差,上网时间过长,以致于同学习、生活争抢时间,有的学生身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甚至逃课去网吧玩游戏,几天几夜不离开网吧,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和学业荒废。记者采访一些沉迷于聊天的中学生时发现,这些孩子大都情绪低落,有孤独感,与家人和身边朋友渐行渐远。一些含色情、暴力的网页对处在成长期的中学生带来巨大危害,甚至将其思想引向庸俗,成为犯罪诱因。网络的“破坏性”还不但仅这些,研究者发现,因为长时间上网而导致近视的中同学不在少数;孩子上网加重了一些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很多学生沉迷于图像化、平面化、标准化的网络快餐文化,导致思考水平不

3、足 二、上网的利与弊 网络对于中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是“鲜花天使”还是“魔鬼陷阱”?对此,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网络即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它仅仅一个供我们使用的工具而已。具体到中学生群体,既有利于其独特思维方式的形成,也可能引发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和失落;既有利于其加快步入社会的进程,也可能弱化其社会道德和责任意识;既能激发其创造潜力,也导致了一些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一份石家庄团委对两万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如是说。 三、中学生的心理分析 中学生心理处于一个特殊发展阶段,在现实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存有种种矛盾现象,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闭锁性与交友意向的矛盾,求知欲与理解水平的矛盾,性冲动

4、与自控力的矛盾,要求理解与难被他人理解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如果上述矛盾心理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得到准确引导与释放,就可能使他们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找到缓解这些矛盾的途径而不能自拔。 四、教师对中学生上网的引导 作为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心理,对学生上网予以一些指导,对他的生活及学业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1.准确的传媒观教育 中学设置的一些课程,如信息技术课、历史与社会课中,都有涉及关于互联网知识。教师可通过一些办法,让学生建立以下理解: 普及网络基础知识教育,尤其是通过准确方式让学生理解到网络“是工具而不是玩具”。网络有多种功能,既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帮手,也会因过于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关键在于上网者

5、如何选择网络功能,恰当控制上网时间等,强调上网者的主体性。 通过一些具体案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到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有真假,我们要善于思考,辨别真伪。 联系身边现象,如一些同学一上网判若两人,语言粗鲁,来谈谈如何净化网络环境,做一文明网友。 网络有娱乐、游戏功能,可赋予青少年积极的生活观点,广阔的生活空间和丰富的生活色彩,但也要警惕网络中一些色情,迷信内容,防止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推荐一些优秀网站,供学生选择,当好学生引路人 现有网站也是良莠不齐。教师可提供一些优秀网站供学生选择。搜索资料可找百度和Google,综合网站找网易和新浪,娱乐游戏可选择休闲小游戏网站,平时注重学校信息可登陆学校

6、网站还可在电脑上设置防火墙,防止受到不良文化和信息影响。 3.教师要增强自身信息技术学习,善于使用网络 假如,教师对网络一无所知,就不能准确引导学生上网,督促学生健康上网。教师要努力成为网络应用的高手,多注意了解学生上网中碰到的问题,在上网过程中即时与其交流,一起制定有利的措施,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帮手。 4.对一些有网瘾的学生,宜疏不宜堵 中学阶段,可称为学生的“叛逆期”。同时,这个阶段学生的好胜心极强。“谈网色变”,严加管制的做法都不利于戒除网瘾,所谓“宜疏不宜堵”。只有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了解学生人际交往,游戏等方面的需求,在生活中注意与学生交流,规定上网时间,督促学生上网有度,懂得控

7、制,并对学生提出“电脑要为我所用,而非我被电脑控制”的观点,鼓励学生战胜自己,从而合理利用网络。 5.多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让中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在集体中找到朋友,体会到现实生活中他人的关爱与温暖。这样,就能够避免中学生单纯去虚拟世界中寻找现实世界中无法满足的各种需求。 6.重视家庭教育,注意家校沟通 家长在对学生的网络教育问题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对待沉迷于上网的孩子,家长要捧着“爱心,耐心,诚心”来解开孩子心中的结,既不能见到孩子上网就打骂,或者溺爱纵容,不闻不问,而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转移注意力。平时家长要经常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聊些孩子感兴趣的事,共同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还可在家中制定一些关于上网的小规则,由父母和孩子共同来遵守。另外,多注意与学校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让孩子在学业上确定一个奋斗目标,摆正网络与学业的关系。 总之,引导中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做到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绿色上网,是社会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刻不容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