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结构.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86024 上传时间:2021-03-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结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结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结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结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结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结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结构.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结构张 南 纶因果性概念是科学发展、研究的中心论题之一。从古希腊时期到现在一直吸引着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及哲学家的注意。其原因在于:没有比因果关系更基本的概念了,它反映了客观事件或现象的相互联系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之中。 把现象、事件之间的联系解释成服从因果性规律,是我们人类推理的需要,这种需要无疑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理性经验的产物;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发展做出符合因果性规律解释是人类理智长期考虑的结果。 把“现象、事件之间的联系”解释成“服从因果性规律”就要有一定的规则,或者说服从一定的逻辑结构。本文试图说明: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结构。“确定性现

2、象”满足确定性现象的逻辑结构,而“不完全确定性的现象”满足不完全确定现象的逻辑结构;或者说,两个现象、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服从两种类型的真值表中的一种。这里说的不完全确定现象也包括了“若掷钱币则出现正面”等一类随机现象。先将因果关系包含的一组基本概念列出,以便确定本文要使用的概念的内涵。如果某一现象或事件的发生或存在引起另一现象或事件的发生或存在,这两个现象或事件间就具有因果联系,这两个现象或事件也就组成因果系列。 原因系指这样的现象或事件:在一个给定的因果系列中,它直接产生并先于其它现象或事件。征兆系指这样的现象或事件:在一个给定的因果系列中,它同时伴随于其它现象或事件。说一个事件或现象是另一

3、个事件或现象的征兆,意即我们不去确切的分析二者中谁是原因,谁是结果。其实往往可能是这样:二者互为因果。在一个给定因果系列中,结果系指在另一现象或事件之后被另一现象或事件所直接引起的现象或事件。逻辑上还有两个重要概念。这就是“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等概念。一个现象或事件A是另一现象或事件B的充分条件,当且仅当,任何时候A发生或出现时,B就发生或出现。一个现象或事件C是另一现象或事件D必要条件,当且仅当,任何时候D发生或出现时,C就发生或出现。显然 A是B的充分条件,则B是A的必要条件。 C是D的必要条件,则D是C的充分条件。 A是B的充分条件,则是的充分条件。 C是D的必要条件,则是的必要条件

4、。 A是B的充分条件,则是的必要条件。 C 是D的必要条件,则是的充分条件。结合上述二组概念,原因可分为必要条件意义下的原因及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原因;征兆则可分为必要条件意义下的征兆,充分条件意义下的征兆及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征兆;结果则可分为必要条件意义下的结果及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结果。这些概念便构成“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结构”讨论所涉及的内容。下面先讨论确定性现象的逻辑结构。1确定性现象的逻辑结构二个现象或事件称为确定性现象,如果二个现象或事件和服从下面“确定性因果关系”的联合真值表结构。其联合真值表定义是: “若则”“若则”111111100100010010001001表

5、1 确定性现象服从的联合真值表此时二个现象或事件呈现必要且充分条件的关系,为确定性现象。用自然语言表示如下:B为前件、A为后件的真值表: (1)B为真,A为真;“若B则A”为真。 (2)B为真,A为假;“若B则A”为假。 (3)B为假,A为真;“若B则A”为假。 (4)B为假,A为假;“若B则A”为真。 A为前件、B为后件的真值表: (1)A为真,B为真;“若A则B”为真。 (2)A为真,B为假;“若A则B”为假。 (3)A为假,B为真;“若A则B”为假。 (4)A为假,B为假;“若A则B”为真。 这里,在“若B则A”中,称B为前件而A为后件;反之,在“若A则B”中,称A为前件而B为后件。 从

6、时间出现先后的差异来考察二事件或现象则有两种类型的确定性现象:同时出现的确定性现象和异时出现的确定性现象。实际分析表明这两种确定性现象具有同一逻辑结构,服从确定性现象的联合真值表。这便是下面说明的重点。11同时出现的确定性现象的逻辑结构例 例1 我们一般性叙述同时出现的B和A二个事件或现象的联合真值表。B为前件、A为后件的真值表: “若则”出现现象出现现象“若出现现象,则出现现象”为真出现现象未出现现象“若出现现象,则未出现现象”为假未出现现象出现现象“若未出现现象,则出现现象”为假未出现现象未出现现象“若未出现现象,则未出现现象”为真表2 现象和现象确定性关系分析表1或者是:A为前件而B为后

7、件的真值表: “若则”出现现象出现现象“若出现现象,则出现现象”为真出现现象未出现现象“若出现现象,则未出现现象”为假未出现现象出现现象“若未出现现象,则出现现象”为假未出现现象未出现现象“若未出现现象,则未出现现象”为真表3 现象和现象确定性关系分析表2结论:同时出现的A、B二个现象或事件之间存在确定性因果关系,B和A二个现象或事件之间满足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二个现象互相满足必要且充分条件为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同时出现的二个确定性现象或事件互相满足必要且充分征兆的定义,二个事件或现象彼此互为必要且充分征兆。下面具体举例说明。例2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B)和水沸腾(A

8、)二个事件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按“确定性因果关系”的真值表结构组成。 B为前件、A为后件的真值表: “若则”水加热到100水沸腾“若水加热到100,则水沸腾”为真水加热到100水未沸腾“若水加热到100,则水未沸腾”为假水未加热到100水沸腾“若水未加热到100,则水沸腾”为假水未加热到100水未沸腾“若水未加热到100,则水未沸腾”为真表4 水加热到100和水沸腾确定性关系分析表1或者是:A为前件而B为后件的真值表: “若则”水沸腾水加热到100“若水沸腾,则水加热到100”为真水沸腾水未加热到100“若水沸腾,则水未加热到100”为假水未沸腾水加热到100“若水未沸腾,则水加热到100”为假水

9、未沸腾水未加热到100“若水未沸腾,则水未加热到100”为真表5 水加热到100和水沸腾确定性关系分析表2结论:在标准大气压下,同时出现的水加热到100和水沸腾二个现象或事件之间满足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二个现象互相满足必要且充分条件为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这二个现象满足互相满足必要且充分征兆的定义,水加热到100和水沸腾二个现象彼此互为必要且充分征兆。自然界和社会中有许许多多这类例子,我们再列举几个。在一定条件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个现象或事件之间满足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二个现象互相满足必要且充分条件、为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这二个现象满足互相满足必要且充分征兆的定

10、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个现象彼此互为必要且充分征兆。在一定条件下,近视眼()与景物聚焦于视网膜前()二个现象或事件之间满足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二个现象互相满足必要且充分条件、为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这二个现象满足互相满足必要且充分征兆的定义,近视眼与景物聚焦于视网膜前二个现象彼此互为必要且充分征兆。在一定条件下,飞机速度大过声速()与出现声障现象()二个现象或事件之间满足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二个现象互相满足必要且充分条件、为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这二个现象满足互相满足必要且充分征兆的定义,飞机速度大过声速与出现声障现象二个现象彼此互为必要且充分征兆。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红光(

11、)与波长为640780nm现象()二个现象或事件之间满足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二个现象互相满足必要且充分条件为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这二个现象满足互相满足必要且充分征兆的定义,红光与波长为640780nm现象二个现象彼此互为必要且充分征兆。可以列举更多“同时出现的A、B二个现象或事件之间满足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的例子,在此不赘述。12异时出现的确定性现象的逻辑结构 例3 一般性叙述异时出现的B和A二个事件或现象的确定性关系联合真值表。B为前件、A为后件的真值表: “若则”出现现象出现现象“若出现现象,则出现现象”为真出现现象未出现现象“若出现现象,则未出现现象”为假未出现现象出现现

12、象“若未出现现象,则出现现象”为假未出现现象未出现现象“若未出现现象,则未出现现象”为真表6 现象和现象确定性关系分析表1或者是:A为前件而B为后件的真值表: “若则”出现现象出现现象“若出现现象,则出现现象”为真出现现象未出现现象“若出现现象,则未出现现象”为假未出现现象出现现象“若未出现现象,则出现现象”为假未出现现象未出现现象“若未出现现象,则未出现现象”为真表7 现象和现象确定性关系分析表2 显然,二个现象或事件异时出现的确定性现象还是服从同一个联合真值表,满足同一逻辑结构。结论:异时出现的A、B二个现象或事件之间存在确定性因果关系,B和A二事件或现象互相满足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关系

13、,为确定性现象。异时出现的二确定性现象或事件在因果关系分析中称为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原因或称为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结果。下面具体举例说明。例4 在一定条件下,分析K时刻怀孕()与K-1时刻受精()二个现象的关系。二个事件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按“确定性因果关系”的真值表结构组成。 “若则”怀孕受精“若怀孕,则受精”为真怀孕未受精“若怀孕,则未受精”为假未怀孕受精“若未怀孕,则受精”为假未怀孕未受精“若未怀孕,则未受精”为真表8 怀孕与受精二个事件确定性关系分析表1或者是:“若则”受精怀孕“若受精,则怀孕”为真受精未怀孕“若受精,则未怀孕”为假未受精怀孕“若未受精,则怀孕”为假未受精未怀孕“若未受

14、精,则未怀孕”为真表9 怀孕与受精二个事件确定性关系分析表2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异时出现的K时刻怀孕与K-1时刻受精二个现象或事件之间满足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为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K-1时刻“受精”是K时刻“怀孕”在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原因。而K时刻“怀孕”是K-1时刻“受精”在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结果。例5 分析K时刻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与K-1时刻“做随机实验”()二个现象的因果关系。注意:“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是指:例如,掷硬币后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是“正面朝上或得到反面朝上”,为复合事件。又例如,掷骰子后得到“1点或2点或3点或4点或5点或6点

15、”就是所有可能的结果的逻辑和,为复合事件。二个现象的因果关系按其真值表定义分析如下:“若则”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做随机实验“若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则做随机实验”为真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未做随机实验“该出现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则未做随机实验”为假未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做随机实验“若未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则做随机实验”为假未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未做随机实验“若未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则未做随机实验”为真表10 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与做随机实验确定性关系分析表1或者是:“若则”做随机实验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

16、逻辑和“若做随机实验,则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为真做随机实验未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若做随机实验,则未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为假未做随机实验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若未做随机实验,则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为假未做随机实验未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若未做随机实验,则未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为真表11 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与做随机实验确定性关系分析表2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异时出现的二个现象或事件之间满足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为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K-1时刻“做随机实验” 是K时刻“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

17、”在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原因。也可以说,“出现该实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是“做随机实验”在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结果。此时随机现象变成为完全确定的现象。自然界和社会中有许许多多这类例子,我们再列举几个。在一定条件下,K时刻粮食丰收()与K-1时刻使用良种且施肥充足且土壤适宜且气候良好且无病虫害()二个现象满足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为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K-1时刻“使用良种且施肥充足且土壤适宜且气候良好且无病虫害”是K时刻“粮食丰收”在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原因。而K时刻“粮食丰收”是K-1时刻“使用良种且施肥充足且土壤适宜且气候良好且无病虫害”在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结果。在一定

18、条件下,K时刻电灯亮()与K-1时刻拨通该开关()二个现象满足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为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K-1时刻“拨通该开关”是K时刻“电灯亮”在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原因。而K时刻“电灯亮”是K-1时刻“拨通该开关”在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K时刻买到该物品()与K-1时刻支付购买那物品钱()二个现象满足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为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K-1时刻“支付购买那物品钱”是K时刻“买到该物品”在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原因。而K时刻“买到该物品”是K-1时刻“支付购买那物品钱”在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K时刻道路湿()与K-1时

19、刻那地方下雨()二个现象满足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为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K-1时刻“那地方下雨”是K时刻“道路湿”在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原因。而K时刻“道路湿”是K-1时刻“那地方下雨”在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结果。可以列举更多“异时出现的A、B二个现象或事件之间存在确定性因果关系”的例子,在此不赘述。本节结论:同时或异时出现的确定性现象服从同一逻辑结构。下面转而讨论不完全确定性现象的逻辑结构。2不完全确定现象的逻辑结构二个现象或事件称为不完全确定性现象,如果二个现象或事件和服从下面“不确定性因果关系”的联合真值表结构。其联合真值表定义是: “若则”“若则”11111D10010D

20、01D01000D001表12不完全确定性现象服从的联合真值表表中D表示取逻辑值0或1,D就是无关项。此时二个现象或事件彼此呈现必要或充分条件的关系,为不完全确定性现象。用自然语言表示如下:为前件、为后件的真值表:(1)为真,为真;“若B则”为真。(2)为真,为假;“若B则”为假。(3)为假,为真;“若B则” 为真或假。(4)为假,为假;“若B则” 为真或假。为前件、为后件的真值表:(1)为真,为真;“若则”为真或假。(2)为真,为假;“若则” 为真或假。(3)为假,为真;“若则”为假。(4)为假,为假;“若则”为真。这里,在“若B则A”中,称B为前件而A为后件;反之,在“若A则B”中,称A为

21、前件而B为后件。 因时间出现先后的差异来考察二事件或现象则有两种类型的不完全确定性现象:同时出现的不完全确定性现象和异时出现的不完全确定性现象。实际分析表明这两种不完全确定性现象具有同一逻辑结构,服从不完全确定性现象的联合真值表。这便是下面说明的重点。21异时出现的不完全确定性现象的逻辑结构例我们一般性叙述异时出现的B和A二事件或现象的联合真值表。B为前件、A为后件的真值表: 例6 分析K时刻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结果”()与K-1时刻做随机实验()二个现象的因果关系。注意:“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结果”是指:例如,掷硬币后所有可能结果的逻辑和是“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而出现“正面朝上”就是某一个可

22、能结果,或者,出现“反面朝上”就是掷硬币后该实验另外一个可能结果,为单一事件。又例如,掷骰子后出现“1点或2点或3点或4点或5点或6点”就是所有可能的结果的逻辑和,而掷骰子出现“1点”就是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结果或出现“2点”就是该实验另一个可能结果等等,为单一事件。二个现象的因果关系按其真值表定义分析如下:“若则”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的结果做随机实验“若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的结果,则做随机实验”为真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的结果未做随机实验“若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的结果,则未做随机实验”为假未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的结果做随机实验“若未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的结果,则做随机实验”为真或假未出现该实验某一

23、个可能的结果未做随机实验“若未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的结果,则未做随机实验”为真或假表13 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结果与做随机实验不完全确定性关系分析表1或者是:“若则”做随机实验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的结果“若做随机实验,则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的结果”为真或假做随机实验未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的结果“若做随机实验,则未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的结果”为真或假未做随机实验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的结果“若未做随机实验,则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的结果为假未做随机实验未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的结果“若未做随机实验,则未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的结果”为真表14 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结果与做随机实验不完全确定性关系分析表2

24、结论:在一定条件下,K时刻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结果()与K-1时刻做随机实验()二个现象之间满足不完全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为不完全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做随机实验” 是“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结果”在必要条件意义下的原因。也可以说,“出现该实验某一个可能结果”是“做随机实验”在必要条件下意义下的结果。下面具体举例说明。例7 分析K时刻“出现正面朝上”()与K-1时刻掷硬币()二个现象的因果关系。二个现象的因果关系按其真值表定义分析如下:“若则”出现正面朝上掷硬币“若出现正面朝上,则掷硬币”为真出现正面朝上未掷硬币“若出现正面朝上,则未掷硬币”为假未出现正面朝上掷硬币“若未出现正面朝上

25、,则掷硬币”为真或假未出现正面朝上未掷硬币“若未出现正面朝上,则未掷硬币”为真或假表15 出现正面朝上与掷硬币不完全确定性关系分析表1或者是:“若则”掷硬币出现正面朝上“若掷硬币,则出现正面朝上”为真或假掷硬币未出现正面朝上“若掷硬币,则未出现正面朝上”为真或假未掷硬币出现正面朝上“若未掷硬币,则出现正面朝上”为假未掷硬币未出现正面朝上“若未掷硬币,则未出现正面朝上”为真表16 出现正面朝上与掷硬币不完全确定性关系分析表2结论:在一定条件下,K时刻出现正面朝上()与K-1时刻掷硬币()二个现象满足不完全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为不完全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K-1时刻“掷硬币” 是K时刻“

26、出现正面朝上”在必要条件意义下的原因。也可以说,K时刻“出现正面朝上”是K-1时刻“掷硬币”在必要条件下意义下的结果。例8 分析K时刻粮食丰收()与K-1时刻施肥充足()二个现象的因果关系。二个现象的因果关系按其真值表定义分析如下:“若则”粮食丰收施肥充足“若粮食丰收,则施肥充足”为真粮食丰收施肥不充足“若粮食丰收,则施肥不充足”为假粮食未丰收施肥充足“若粮食未丰收,则施肥充足”为真或假粮食未丰收施肥不充足“若粮食未丰收,则施肥不充足”为真或假表17 粮食丰收与施肥充足不完全确定性关系分析表1或者有:“若则”施肥充足粮食丰收“若施肥充足,则粮食丰收”为真或假施肥充足粮食未丰收“若施肥充足,则粮

27、食未丰收”为真或假施肥不充足粮食丰收“若施肥不充足,则粮食丰收”为假施肥不充足粮食未丰收“若施肥不充足,则粮食未丰收”为真表18 粮食丰收与施肥充足不完全确定性关系分析表2结论:在一定条件下,K时刻出现粮食丰收()与K-1时刻施肥充足()二个现象满足不完全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为不完全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施肥充足”是“粮食丰收”在必要条件下的原因。反过来也可说“粮食丰收”是“施肥充足”在必要条件意义下的结果。注意:在粮食丰收及施肥充足的关系中(1)粮食丰收出现在K时刻意味着施肥充足出现在K-1时刻。(2)施肥充足出现在K-1时刻,则粮食丰收不一定出现在K时刻(因为可能还有气候、虫害

28、等因素使得粮食不一定能得到丰收)。例9 分析K时刻水沸腾()与K-1时刻电壶通电加热()二个现象的因果关系。二个现象的因果关系按其真值表定义分析如下:“若则”出现水沸腾电壶通电加热“若出现水沸腾,则电壶通电加热”为真出现水沸腾电壶未通电加热“若出现水沸腾,则电壶未通电加热”为假未出现水沸腾电壶通电加热“若未出现水沸腾,则电壶通电加热”为真或假未出现水沸腾电壶未通电加热“若未出现水沸腾,则电壶未通电加热”为真或假表19 水沸腾与电壶通电加热不完全确定性关系分析表1或者是:“若则”电壶通电加热出现水沸腾“若电壶通电加热,则出现水沸腾”为真或假电壶通电加热未出现水沸腾“若电壶通电加热,则未出现水沸腾

29、” 为真或假电壶未通电加热出现水沸腾“若电壶未通电加热,则出现水沸腾”为假电壶未通电加热未出现水沸腾“若电壶未通电加热,则未出现水沸腾”为真表20 水沸腾与电壶通电加热不完全确定性关系分析表2结论:在一定条件下,K时刻出现水沸腾()与K-1时刻电壶通电加热()二个现象满足不完全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为不完全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K-1时刻“电壶通电加热”是K时刻“出现水沸腾”在必要条件意义下的原因。反过来也可说K时刻“出现水沸腾”是“电壶通电加热”在必要条件意义下的结果。自然界和社会中有许许多多这类例子,我们再列举几个。在一定条件下,K时刻粮食丰收()与K-1时刻使用良种()二个现象满

30、足不完全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为不完全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K-1时刻“使用良种”是K时刻“出现粮食丰收”在必要条件意义下的原因。反过来也可说K时刻“出现粮食丰收”是“使用良种”在必要条件意义下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K时刻王五生意失败()与K-1时刻王五的产品成本高()二个现象满足不完全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为不完全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K-1时刻“王五的产品成本高”是K时刻“王五生意失败”在必要条件意义下的原因。反过来也可说K时刻“王五生意失败”是“王五的产品成本高”在必要条件意义下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K时刻张三受伤()与K-1时刻李四打张三()二个现象满足不完全确定性

31、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为不完全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K-1时刻“李四打张三”是K时刻“张三受伤”在必要条件意义下的原因。反过来也可说K时刻“张三受伤”是“李四打张三”在必要条件意义下的结果。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在此不赘述。22同时出现的不完全确定性现象的逻辑结构例同时出现的不完全确定性现象有与上节叙述相同的逻辑结构,我们举例如下。例10 分析房子失火()与氧气存在()二个现象的因果关系。二个现象的因果关系按其真值表定义分析如下:“若则”房子失火有氧气存在“若房子失火,则有氧气存在”为真房子失火无氧气存在“若房子失火,则无氧气存在”为假房子未失火有氧气存在“若房子未失火,则有氧气存在”为真或

32、假房子未失火无氧气存在“若房子未失火,则无氧气存在”为真或假表21 房子失火与氧气存在不完全确定性关系分析表1或者是:“若则”有氧气存在房子失火“若有氧气存在,则房子失火”为真或假有氧气存在房子未失火“若有氧气存在,则房子未失火”为真或假无氧气存在房子失火“无氧气存在,则房子失火”为假无氧气存在房子未失火“无氧气存在,则房子未失火”为真表22 房子失火与氧气存在不完全确定性关系分析表2结论:在一定条件下,房子失火()与有氧气存在()二个现象满足不完全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为不完全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氧气存在”是“房子失火”在必要条件意义下的征兆。反过来也可说“房子失火”是“氧气存

33、在”在充分条件意义下的征兆。例11 分析怀孕初期()与恶心呕吐()二个现象的因果关系。二个现象的因果关系按其真值表定义分析如下:“若则”是怀孕初期有恶心呕吐“若是怀孕初期,则有恶心呕吐”为真是怀孕初期无恶心呕吐“若是怀孕初期,则无恶心呕吐”为假不是怀孕初期有恶心呕吐“若不是怀孕初期,则有恶心呕吐”为真或假不是怀孕初期无恶心呕吐“若不是怀孕初期,则无恶心呕吐”为真或假表23 怀孕初期与恶心呕吐不完全确定性关系分析表1或者是:“若则”有恶心呕吐是怀孕初期“若有恶心呕吐,则是怀孕初期”为真或假有恶心呕吐不是怀孕初期“若有恶心呕吐,则不是怀孕初期”为真或假无恶心呕吐是怀孕初期“若无恶心呕吐,则是怀孕初

34、期”为假无恶心呕吐不是怀孕初期“若无恶心呕吐,则不是怀孕初期”为真表24 怀孕初期与恶心呕吐不完全确定性关系分析表2结论:在一定条件下,怀孕初期()与有恶心呕吐()二个现象满足不完全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为不完全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恶心呕吐”是“怀孕初期”在必要条件意义下的征兆。反过来也可说“怀孕初期”是“恶心呕吐”在充分条件意义下的征兆。自然界和社会中有许许多多这类例子,我们再列举几个。在一定条件下,房子失火()与存在易燃建筑材料()二个现象满足不完全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为不完全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存在易燃建筑材料”是“房子失火”在必要条件意义下的征兆。反过来也

35、可说“房子失火”是“存在易燃建筑材料”在充分条件意义下的征兆。在一定条件下,好文章()与语句通顺()二个现象满足不完全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为不完全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语句通顺”是“好文章”在必要条件意义下的征兆。反过来也可说“好文章”是“语句通顺”在充分条件意义下的征兆。在一定条件下,生命存在()与水存在()二个现象满足不完全确定性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为不完全确定性现象。在因果关系分析中,“水存在”是“生命存在”在必要条件意义下的征兆。反过来也可说“生命存在”是“水存在”在充分条件意义下的征兆。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在此不赘述。全文结论是因果关系有二种不同的逻辑结构,确定性现象服从一个逻辑结构,而不完全确定性现象服从另一逻辑结构。最后叙述与本文相关工作。相关工作引自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新控制原理”一书6.1节、6.2节。更早的叙述可从(1) “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1993年4期1-14页“寻求因果联系的七种方法”一文;(2)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中国宏观经济归纳分析” 1996年一书;(3)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第三届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论文集”294-298页“一类归纳推理规律的研究”一文中读到。在网上可从以下二文中读到:(1) “因果关系的定义”一文http:/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