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曲五首_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88532 上传时间:2021-03-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词曲五首_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代诗词曲五首_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代诗词曲五首_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代诗词曲五首_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代诗词曲五首_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词曲五首_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词曲五首_七年级语文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词曲五首 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授课人: 李 哲(深圳市海滨中学)教学目的:( 1)古代诗词表达的情感。( 2)品味字句,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教学重点:诗中流露的情感教学难点:诗的鉴赏教 具:幻灯片、投影仪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1)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作为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受到人们深深的喜爱。( 2)我国古代诗、词、曲三种体裁,习惯统称为古代诗歌。古诗从形式来分为:古体诗、近体诗。(3) 学生朗读以前学过的绝句、律诗、如:李白秋蒲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二、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作者简介:王勃,初唐四杰

2、(扬炯、卢照邻、骆宾王)。2、对比阅读:用谓城曲与本诗比较,试看感情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3、内容分析: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朋友上任之地,暗示虽远犹近。颔联:用两人相同的处境来宽慰朋友。颈联:跳过眼前的离别而叙述别后的思绪。尾联:又回到送别,诗人豁达地宽解友人,大丈夫应志在四方,注重功名,不要象多情的男女那样在分路口哭哭啼啼。4、讨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好在哪里?为何成为千古名句?明确: 好就好在它一洗过去送别诗中那种黯然消魂的情调而代之以积极、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这正是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健康的感情, 给三、赏析望天门山(一 ) 作者简介(二 ) 朗读、让学生画诗的内容。提

3、问:望天门山的望字是站在什么地方望的呢?为什么?明确:在行船上较为适当,因为 “出 ”字写出了山行的动感。山不可以动、那么只有船在动,船向山驶去,山的轮廓越来越清晰,仿佛是天门山迎面而来。化山静为动。(三)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往往是最少的字来表达丰富的意境。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南绿草如茵、一片葱茏的勃勃 生机。请同学们举例本诗除了出字之外还有哪些字用得好?(1) 断字:诗人想象天门山原来为一体, 后来被江水冲断了, 想 象中写出了长江水势的浩大。(2)回字:碧绿的江水向东奔腾而来,突然遇到天门山的阻遇,于是浪花飞溅,江水回旋,波涛汹涌澎湃,既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壮,又写出了江水

4、回旋激荡的壮丽风光。三、赏析最后一句:写远景还是近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写远景。因为孤帆写只见帆影不见船身,可见其远。日边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太阳就在水面一般。修辞(借代)。五、请同学描绘最后一句的意境。一片白帆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漫漫驶来。六、诗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那么画面上出现了那些颜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青山、流水、白帆、红日。描绘了长江雄壮秀丽的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七、布置作业:练习二、三。古代诗词曲五首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起读书的兴趣,能

5、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学建议:1,教学本文时,既不必严格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也不必逐段进行讲解,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心,对作者所说的: “读好书,多读书,读好书 ”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文中涉及的名著较多,可适当地做一些介绍,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但切不能过于烦琐,以至陷入到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之中。2,要注意联系学生平时读书的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后面推荐的名著,以及与课本配套的读本中的文章。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方法:学生发言,学生讨论,教学引导。第一课时1,课前活动。(课前在课外时间完成)要求学生, 先想想

6、读过的印象最深的书或者文章,准备一篇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篇)的发言稿。2,导入新课。(用时三分钟)由上一节课风筝 ,所谈到的与鲁迅有关书籍入手,从呐喊,仿徨,朝花夕拾野草出发,提倡学生读好书,引入介绍本文作家冰心。3,介绍作家冰心生平。用时五分钟)4,学生发言。(用时 35 分钟)四个小组学生,主动上课台发言,谈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联系学生平时读书的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教师适时引导与.总结。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由上一堂课, 学生自由发言, 谈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出发,心交心(再次阅读本文),体会一下著名作家的读书

7、经验。让学生与著名作家冰二,找出有关书籍。学生找出文中谈到的书名: 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茶花女遗事 ,荡寇志,封神榜。三,介绍相关书籍。 (用时 20 分钟)文中涉及的名著较多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茶花女遗事 ,荡寇志,封神榜等) ,可适当地做一些介绍,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但切不能过于烦琐,以至陷入到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之中。5,分析课文。(用时 25 分钟)学生可以由下列几点出发,找出课文中的例子,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例来说明。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结尾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1,读书好。本文重点。A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B,让人获得

8、多种美的享受。C,读书能扩大知识面。D,读书对 .写作有很大的帮助。E,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2,多读书。3,读好书。六, .总结课文。倡议学生课外时间多读好书。忆读书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 教学目标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2、能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学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斐然的文采2、学习文中景物、人物的描写片段,体会其简洁生动的特点并模仿.写作。3、诗、词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三、教材学情分析进入紧张的初中阶段, 学生们普遍怀有对

9、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深切怀念的情愫,这为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提供了极佳的情感切入口。本文词汇量大而丰富优美, 诗句应用多达十多处, 且多为耳熟能详者,易于使学生积累语言、拓展联想与想象。本文中的人物、景物描写简洁生动,易于学生模仿练习。因而,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语言内容上,都能发掘出使学生深入体味、拓展创造的切点。四、相关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中, 对于本文的教学多用两教时, 且教学内容多拘囿于课文本身,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所获并不丰富,兴趣反而见少。为改变这一“少慢差费 ”现象,我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我校 “四自五步法 ”课堂教学模式中 “自主学习 ”、 “自觉探究 ”、 “自我创造”

10、、 “自由发展 ”等原则与手段,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实践、设置探究创造性练习贯穿于课堂,尝试用一教时来高效地完成课文的学习,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五、教学过程本过程分四个板块进行。板块一:结合实际,激情导入1、 “往事依依 ”、 “依依往事 ”反复品读课题,结合童年经历体会“依依 ”一词的含义及本文的情感基调。(播映表现儿童生活的画片,如幼儿笑脸、学走路、游戏、读书、画画等)2、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第一步阶梯,是萌发的第一枚春芽,她对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先生的童年也是如此。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于漪先生的 往事依依。板块二:整体感知,把握思情让学生默读、思

11、考、讨论:使作者“历历在目 ”、 “记忆犹新 ”的往事及感受有哪些。 (教师指导学生充分结合原文,提炼概括词句的方法,讨论评点后播映投影一)板块三:细节探究,品读练习(一)重点评点“看图画 ”的第二片段(播映画面)指名一女生朗读, 让学生景物描写中的妙词佳句,并作分析评点。(教师示例: 如 “烟波浩淼 ”表现了水面开阔、水汽蒸腾的景象)安塞腰鼓 .教案【教学思想】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气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这篇文章气势恢宏,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铿锵激越,对于这样的文章,一要指

12、导学生多诵读,从朗读中体味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二是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孕的情感的深意。【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2体会文章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对中华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教具】多媒体 .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多媒体片断“黄土风情 ”,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沉重的情绪。导语:安塞位于黄土高原上,延安以北。厚重的土地,简朴的窑洞,咆哮的黄河,养育了朴实豪放的陕北人。安塞有 “腰鼓之乡 ”的美誉,安

13、塞腰鼓被称为 “中华第一鼓 ”。瞧,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打着富有节奏的鼓点, 迈着富有特色的舞步向我们走来了。 同学看后有什么感受?这酣畅淋漓、富有动感的艺术,如何用无声无色的文字把它写的有声有色有气势,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他用怎样的妙笔,将这一民间艺术的奇葩展现出来的,让我们去欣赏、去感悟。二整体感知听录音范读,学生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思考,作者四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各 “好 ”在哪儿?:屏幕显示板书:亢奋容不得羁绊好沉重严峻的思索力震撼释放出能量颤栗浓烈的享受三朗读训练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学生分组自己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气势,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朗读内容为中间部分,将其分成五小节,第 5第 13 段, 14 段 17 段, 18 段 22 段, 23 段 24 段,这四部分由各组代表朗读, 25 段 27 段由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在朗读的同时, 播放多媒体片段 “腰鼓英姿 ”,以鼓声伴读,创设情境,加强学生对生命律动的感受,进而品味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