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苏武牧羊》教案(王微).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9690901 上传时间:2021-03-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苏武牧羊》教案(王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33苏武牧羊》教案(王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3苏武牧羊》教案(王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苏武牧羊》教案(王微).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33 苏武牧羊(六师二附小王微)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苏武在困境中宁死不屈、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苏武的思想品质,知道可以根据句子间的联系来体会句意。3、学习课文“先概述后具体,运用排比方式”等方法,把句子写具体。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苏武在困境中宁死不屈、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2、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把句子写具体。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二、学习课文 4、 5 小节。1、齐读课题。2、课文的哪几节写了苏武牧羊?3、苏武牧羊的起因是什么呢?( 1)指名读第四节,找到句子: 为了使苏武屈服,匈奴王又生一计。抓住关键词“屈服”、“又生一计”

2、指导朗读质疑:“屈服”是什么意思?匈奴王要苏武屈服什么?为什么说“又生一计”,匈奴王已经使过什么计?( 2)学习课文 2、3 小节,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苏武的高贵品质。随机板书:威逼认罪忠于祖国诱劝投降宁死不屈( 3)说话练习:面对匈奴王的(),匈奴王()着旌节,他()。( 4)小结:课文的 2、3 小节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4、匈奴王见前面的两计都没有让苏武屈服,于是“又生一计” ,他又想出了一个什么诡计呢?( 1)引读第四节,引导学生理解本节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匈奴王又生了一个什么诡计?苏武明白了“一切” ,到底明白了什

3、么?随机板书:牧羊折磨意志坚定( 3)理解“心坚如铁” ,积累类似构词的词语。5、苏武是怎样在北海边牧羊的呢?( 1)指名读第五节,找到这一节中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部分: 苏武顽强地忍受这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2)“折磨”是什么意思?苏武忍受了哪些折磨?他是怎样忍受这些折磨的呢?通过引读,使学生明白是从两方面把概括句写具体的。( 3)比较 4、5 小节中的“先概括后具体” 的写法有什么不一样? (第五节的 “先总后分”部分是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把概括句写具体的。 )( 4)这种结构、写法的语段我们还学过哪些?(

4、5)学习“先概括后具体分”的写法:用上排比手法把概括句写具体。第一层次:苏武还会忍受哪些精神上的折磨?用上排比手法把概括句 “苏武顽强地忍受这着各种折磨 ”写具体。第二层次:“课后练习 2”:任选一句写具体。A、家里要来客人,全家人里里外外忙碌开了。B、老师关心爱护这着周围的每一个学生。( 6)继续前面的说话练习“ 面对匈奴王的(),匈奴王()着旌节,他()”,小结。三、学习课文第6 节1、苏武牧羊的结果怎么样呢?2、指名读第 6 节。3、比较句子:看到苏武含着热泪坐在车上,怀里紧紧地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旌节,人们没有一个不感动,没有一个不落泪的。看到苏武坐在车上,怀里揣着旌节,人们都很感动。( 1)文中用哪一句好?为什么?( 2)学习课文的写法把下面句子写具体:看到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捧着那张奖状,同学们都很高兴。四、总结延伸1、读课文:说说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的人我们还知道哪些?2、欣赏歌曲,总结全文。板书设计:33 苏武牧羊威逼认罪诱劝投降忠于祖国宁死不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