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世界每天都成为无烟日演讲稿.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969152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愿世界每天都成为无烟日演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愿世界每天都成为无烟日演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愿世界每天都成为无烟日演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愿世界每天都成为无烟日演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愿世界每天都成为无烟日演讲稿.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愿世界每天都成为无烟日演讲稿 愿世界每天都成为无烟日演讲稿 文章导读:人生在世,常常有所偏爱。有的人好酒,有的人爱花。在蹉跎的岁月里,对烟情有独钟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世纪伟人邓小平嗜烟如命,他不到16岁便开始抽烟。列宁也曾是吸烟者。伟大领袖毛泽东更是烟不离手,一天可以抽到5包之多。但吸烟的危害却在邓小平晚年的时候愈加显现了出来……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愿世界每天都成为无烟日! 首先想问一句:您吸烟么?您的家人吸烟么? 人生在世,常常有所偏爱。有的人好酒,有的人爱花。在蹉跎的岁月里,对烟情有独钟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世纪伟人邓

2、小平嗜烟如命,他不到16岁便开始抽烟。列宁也曾是吸烟者。伟大领袖毛泽东更是烟不离手,一天可以抽到5包之多。但吸烟的危害却在邓小平晚年的时候愈加显现了出来。一九八九年,邓小平患了慢性气管炎,加上有点哮喘,亲人都劝他戒烟,医疗专家也从医学角度谈了戒烟的必要性。邓公听后说:好,不抽了!从此,他就再也没有抽烟。邓公是一国两制的首创者,曾经多次表示香港回归祖国后要到香港走一走、看一看。他还说:就是坐轮椅也要去,哪怕在香港的土地上站一分钟也好。可惜的是,一九九七年二月十九日,距香港回归祖国仅仅一百三十一天之际,他竟溘然长逝。别说不抽烟,只要早戒几年,他就可以到回归后的香港走一走、看一看了,现在却成了永远都

3、不能弥补的遗憾。 今年的5月31日就是第19个世界无烟日,相信每一个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如今烟草已经成为全球的第二大杀手。目前全球烟民的总量已突破13亿人, 我国约有7亿人直接或间接受到吸烟危害,世界每年有近500万人因吸烟致死,平均每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吸烟有关疾病。据研究表明,一支香烟里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老鼠,而约一包香烟中的尼古丁能毒死一头牛。每天吸一包香烟,相当于吸入了50-70毫克尼古丁,如果一次性地服用了这些量,人足以被置于死地。非典的危害大不大?海啸的破坏性强不强?但是吸烟所产生的破坏比非典和海啸还要严重。所以我们要开展世界无烟日活动,目的就在于警醒世人吸烟有害健康,呼吁人们

4、放弃烟草,为人类自己创造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我的演讲完毕了,谢谢大家! 一、设计背景科学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中能让幼儿认识奇妙的世界满足其好奇心,但在以往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常常会不自觉地只关注知识经验的传授,忽视对幼儿探索大自然奥秘兴趣的培养,忽视自然知识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其活动的教育价值变得十分有限。电影课是我园的特色课程,它以其声象并茂、生动形象及超文本大信息量等优势深受幼儿喜爱,在科学活动中恰当的运用电影教学手段,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活动尝试对幼儿进行一次集科学、人文、艺术于一体的整合性的教育。二、活动目标(一)知道萤火虫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发光的原因,巩固对

5、昆虫基本特征的认识。(二)培养幼儿的观察、辨认能力和探究精神,学会用语言表达观察结果与同伴分享。(三)通过电影教学,让幼儿感受故事主人公善于观察发现、克服困难刻苦读书的人文精神。(四)学会用肢体语言自由地表现萤火虫飞舞闪烁的优美情态。三、活动准备(一)教师事先设计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二)做好动画片车胤囊萤相关情节剪接。(三)小电池纱巾照明器若干,每人一份。四、活动过程(一)发现萤火虫,认识萤火虫1、展示课件一,黑夜月明星稀,树木草丛中有许多闪烁的光点在飞动。2、教师启发提问:1)这幅画表现的是一天当中的什么时候?2)你们是从哪些方面发现是夜晚的?3)在树丛中有许多闪烁的亮点,那是什么?小结:原

6、来它们是一群飞虫,名字叫萤火虫。我们走进它们仔细观察一下,萤火虫有哪几部分组成?象这种一对触角、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由头、胸、腹组成的小飞虫,应该是哪个动物家族的成员?(昆虫共有的外形生理特征)(二)扩大知识视野,辨认不同外观的萤火虫1、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刚才我们只看到一只萤火虫,其实它还有很多的同伴,就象我们有很多朋友一样。2、教师启发提问:1)小朋友你们互相看看每个人长得一样吗?2)再来看看萤火虫它们会长得一样吗?(请幼儿寻找并说出萤火虫的外观不同之处)2、了解萤火虫白天看上去没有发光的原因是因为白天光线太强,所以看不见它微弱的光。(三)简单了解萤火虫发光的原因1、萤火虫有这么神奇的本领

7、,小朋友们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发光的本领吗?(幼儿展开想象自主讨论)小结:原来在萤火虫腹部的最后两节长着一个发光器。教师引导幼儿由认识萤火虫向观看影片自然过渡萤火虫这么神奇,又这么漂亮,因此,人们编了许多儿歌、故事来赞美它,我们来听一首萤火虫的歌曲。4、教师范唱:萤火虫,亮晶晶,飞到西,飞到东,飞呀飞呀飞到我家里,我家屋里亮通通。告诉幼儿这是一部影片的主题歌(引发幼儿观影兴趣)(四)观看动画片车胤囊萤1、今天老师把这部影片带给你们欣赏,影片名字叫车胤囊萤。车胤是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囊就是用袋子装起来的意思,萤应该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车胤要用袋子将萤火虫装起来呢?看完影片我们就知道了。2、幼儿观影

8、。(影片简介:晋朝时期有一个孩子名叫车胤,他是一位非常爱观察、爱读书的孩子,但是他家里很穷没钱买灯油,他在户外游戏中发现萤火虫会发光,为了每天晚上都能坚持看书,于是就想了一个好办法,用布袋装了许多萤火虫来当作灯,车胤用他自己做的萤火虫灯读了许多书,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帮助他走向成功,后来车胤成了晋朝著名的学者。)3、提问:1)车胤夜晚很想看书,可他遇到了什么困难?2)他想了一个什么方法来做灯?3)为什么想到请萤火虫来帮忙?结语:车胤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想到了请萤火虫来帮忙,因为一只萤火虫会发光,许多萤火虫在一起就是一盏很亮的灯了,车胤在萤火虫的帮助下看了很多书,成了一个很有本领的人,我们也要向他学

9、习,不怕困难,肯动脑筋,爱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五)在主题歌的伴奏下用肢体表现萤火虫闪烁、飞舞的情态1、教师出示发光器,让幼儿感知发光器可以象萤火虫的腹部一样发光。2、幼儿尝试使用发光器。3、幼儿在音乐伴奏下使用发光器象萤火虫一样翩翩起舞,飞去寻找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自我评价:该活动将科学教育与影视教育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巧妙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知了萤火虫独有的生物特征,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美好与和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车胤囊萤的故事,大大丰富了信息量,使科学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实践反馈: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

10、观察感受的能力有待加强,这样师幼互动效果会更好。 主题选定: 生活中的落体现象随处可见:抛出一个球,它会落到地面上;向上扔出一个沙包,它也会落到地上。在一次晨间锻炼活动中,孩子们对这一现象十分好奇,问我:老师,为什么不管扔什么东西,它都会往下落呢?这个问题让我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为落体现象涉及到地心引力、物体重量、空气浮力等原理,十分抽象和深奥,孩子不可能理解。但引导幼儿关注、探究这一现象可以引起孩子对有关问题的思索。牛顿不正是从苹果的下落中受到了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吗? 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所主张的: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应从幼儿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出发,重视幼儿对智能的运用。因此,抓住这

11、一机会,我设计了有关于落体的主题探究活动,运用观察、讨论、查找资料、统计、实验等多种方式,起用不同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发挥幼儿的创造性,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创造产品(加德纳多元智能论原文)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该主题让幼儿获得的关键经验在于: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落体现象,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科学奥秘的欲望,在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教育目标: 发现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了解落体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生活中的落体应用现

12、象进行新的设计。 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体验探索科学奥秘、运用科学知识的乐趣。 主题活动案例 我们试一试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无论你往天上扔什么物体,它都会落下来。但是同时孩子们也发现:当你往天上扔一个皮球时,皮球会迅速地落下来;可如果你扔一张报纸,不仅是扔得不高,落地的时候也很慢,报纸是飘下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体,有的落地速度非常快,有的却慢慢地落下来呢?孩子们对此产生了疑问。 人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当孩子遇到一个问题,需要给予关注、处理和解决的时候,思维就开始了。而教师就是要引导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做来学。于是,我设计了我的发明这个活动,鼓励孩子们在自己的实验、

13、探索、观察和比较中发现问题的答案,体验探索科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幼儿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愿意在自己的亲自实验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体验探索科学奥秘的乐趣。 比较不同物体的下落速度,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培养幼儿初步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小塑料玩具、软球、小沙包、手绢大小的布片等。 海报纸、记录笔。 阔的场地。 活动过程: 1.游戏:谁扔得高?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的物品,让 幼儿试着扔一扔,看看什么东西能扔得高?(引出幼儿对物体下落现象的经验回忆,知道不管什么东西都会落到地上。) 2.讨论:比较物体下落的速度,并作好记录。

14、 你刚才扔了什么东西?它落下来的速度怎样? 再试一次,比较一下什么东西落地最快。 让幼儿将自己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和幼儿一起统计各种物体下落的情况。 3.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然后讨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什么有关呢? 引导幼儿使用材料相同、形状不同的物体,观察它们扔上去和落下来的情况是怎样的?(得出:物体的形状会改变下落的速度。) 引导幼儿使用相同形状、不同材料的物体,观察它们扔上去和落下来的情况是怎样的?(得出:物体的材料会影响下落的速度。) 引导幼儿比较刚才使用的两组材料,哪一个重,哪一个轻?(得出:物体的重量会影响下落的速度。) 4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 我们有什么办法让下落的物体比原来下

15、落的速度慢一些或快一些? 幼儿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的速度也快些;将玩具上放一个小手绢做成小降落伞向下落得慢些。 5讨论:你刚才玩的什么东西?你是怎样改变它下落的速度的? 6谈一谈: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我们今天的发现相似呢?(如降落伞) 活动延伸: 活动区中,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对生活中的落体运用现象进行新的设计。 鼓励幼儿继续收集有关于落体现象运用的资料,并进行统计。 引导幼儿对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进行分类。(改变形状、改变结构、改变重量等) 活动反思: 这一次活动是从孩子的生活中生成的,因为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也就分外的投入。每一个

16、孩子都急不可待地自己去试一试,每一个孩子都急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别人。孩子们讨论的气氛十分热烈,还发生了有趣的争执:谭文馨说她的报纸捏成球以后落下来的速度要比没有别成球的时候还要慢,许欣迪马上否定了她的意见,说:那是不可能的。肯定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我马上让他们俩个重新实验。原来,因为报纸捏成球以后抛得更高一些,所以落地的速度感觉要慢一些,实际上捏成球以后落地的速度是快一些的。孩子们通过比较统一了意见。 认知是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幼儿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地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布鲁纳认为,作为教师,就是要引导孩子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

17、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在活动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支持者、观察者、引导者的位置上,不对孩子的发现妄加评论,不轻易否定孩子的不正确的结论,而是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亲自获得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最有效的。 教育的目的,决不能仅限于教会孩子一套特殊的认识规律或者知识结构;而且还要使孩子自信具有创造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在改变物体下落速度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给羽毛上系了一个小塑料玩具,羽毛下落的速度就快多了;有的孩子在手绢中包了一块橡皮泥,手绢落得就快一些;有的孩子把毛巾团一团,毛巾散开了,他又用透明胶带把毛巾粘起来……简直可以说是花样百出。正是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孩子们体验到了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种兴奋感和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任何教育活动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瑕疵。这次活动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各个环节的时间的安排要合理。在第一次探索和讨论时,原来准备安排由老师引导幼儿统计和记录,但这样会耗费很多的时间。 13 /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