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文章:利用日常生活情境促进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93914 上传时间:2021-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验文章:利用日常生活情境促进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经验文章:利用日常生活情境促进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经验文章:利用日常生活情境促进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经验文章:利用日常生活情境促进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验文章:利用日常生活情境促进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文章:利用日常生活情境促进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利用日常生活情境促动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 指南引领下的数学教育摘要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明确指出了“ 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 “数学认知5-6岁儿童:能发现生活中很多问过题都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多少。”“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中展开“社会情境化的学习”能有效的满足这个教育理念,能让孩子在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社会化情境中发现数学所能解决的生活问题,并大胆的使用自己的数学经验来实行思维,真正意义上的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

2、无处不在的“数学”。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数环境 社会情境 大班数学教育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注重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所代表的含义。如: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排列的,如一周七天按照从周一到周日的顺序排列,一年四季按照春夏秋冬轮回等。”、“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如,比赛拍球、跳绳、跳远或投沙包时,可通过数数、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解决幼儿生活中的公平

3、分配问题时,能够采用对应或者计算的方法平均分配。 等等这些都是在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什么是幼儿日常生活情境? 情景;指环境。日常生活情境具有生活性。主要应面向幼儿的现实生活,在孩子们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理应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同时还具有真实性。根据知识教学的需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选择学习情境,也意味着学习情境具有真实性,其中所包含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只有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幼儿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如果仅仅对知识实行转化,或者仅仅对真实的生活场景给予简单虚拟,就很有可能设置一些虚假的问题,从而消解学习情境应有的功

4、能。那么幼儿日常生活情境就是结合生活实际的情景,在孩子们身边随时都在发生的情景,就是孩子们学习的环境。二、利用日常生活情境对幼儿学习数学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的解释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他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和生活教育理论,利用日常生活情境来展开大班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主要引导孩子使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更多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特别是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5、把数学教学与幼儿的日常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情景化。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使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并获得数学的认知方法和探索方法,并使这些方法成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工具。三、当前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大班孩子顺口就能从1100的数数,只要老师一问“一共是多少?”不自觉的就开始搬着指头一一点数。同时老师也发现,有的孩子在课堂上盲目的跟从,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已脱离了集体就什么都不知道。如打扮的数的分解组合,老师想的可能是“这个很简单,找准规律就行了”;水平强的孩子想的可能是是“老师怎

6、么说我怎么做”,也许在老师的引导下会发现一些规律来辅助自己的感知;水平弱的孩子想的可能是“跟着大家读就行了,读准结果就行”,也许这些孩子根本就没有发现隐藏的规律,仅仅机械的“复读”,一做记录的时候就下不了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仍以教师示范、讲解,幼儿记忆、练习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缺乏感同身受的体验、实实在在的操作机会。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自体验,只有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回归生活”的指南再次的强调,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有效的教育途径。当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逐渐学习

7、使用已有的数学概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数学就自然产生了。把孩子日常生活或游戏中的问题引发数学活动,引导其使用数学观点、方法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而不是把数学学习当作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这已成为幼教的一个研究话题。 在幼儿的数学活动中,不但要将生活情境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还应关注到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阶段差异,相同年龄段的幼儿也有着不同的个体差异性。由此,社会情境中的教学也要尊重孩子的这些差异,让每个孩子都热爱数学,都能用自己适合的方式来表达。四、利用日常生活情境促进幼儿学习数学的策略1. 利用一日生活环节学习数学传统教学较注重

8、知识的传授,经常看到孩子会数很多数,但是给他很多糖果让他点数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实际上孩子在生活中已经会用数学方面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只是孩子没有把“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里的数学”联系起来,有的情境脱离孩子的生活感知,他们在活动中徘徊迷茫。因此,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回归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经验。生活化的社会环境一定是贴近孩子生活的,不能有模糊的概念。如在10以内倒数的第一次教学中,老师设计举重运动员倒数这个环境,老师认为的“正确”的倒数顺序灌输给孩子,孩子只是机械的从5倒数到1,但是到底掌握好倒数的概念没有,老师无从验证。后面的第二次10以内倒数的活动,教师就直接设计一个过红绿灯

9、的环节,孩子们先是说出自己经历过的情境,然后试着根据规律从指定数开始倒数,最后自己扮演红绿灯来指挥行人和车辆,最终老师清楚的掌握了孩子对于倒数这个概念的第一手资料。如10以内的倒数学习游戏环境坐电梯,高楼里的孩子每天都要坐电梯,是与他们生活做贴近的现实问题,他们观察电梯的从上往下的运行时是指示灯数字变化,就是直观的关注“倒数”。前后两次关于“倒数”的教学,后一次贴近孩子在已有的生活情境,教学情境也符合孩子的喜好,孩子活动的目的性加强,对于知识点的把握也很好。又如我是大班小朋友这个活动,老师就从孩子们升入大班这个情境入手,引导孩子观察身边的环境和同伴,萌发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孩子们一下

10、子就很兴奋,一直都想着的问题“自己班级在几楼?”、“座机电话号码是多少?”、“班上来了几个新朋友?分别叫什么名字?”等等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引领下用数字来记录了这些“大班”的信息,这次活动孩子们活动的状态始终保持较好,就连书写不是很好的孩子也都积极地在投入活动。又比如孩子解便的时候,请孩子们关注自己小组的成员一共是几个人?进去了几个男孩子?剩下几个女孩子?这些实例充分说明了创设社会情境不能简单的去理解,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贴近生活的社会情境是什么?老师要敏锐的发现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数学教育在哪里?2.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一日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中心,孩子对数量的熟悉是以对具体事物的

11、熟悉为基础的。我们创设的生活情景肯定是真实的情景,而不是老师虚拟的情景。同时在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肯定也是真实情景中碰到的问题,是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连的,是孩子生活中迫切需要求助的问题。这种“在生活中学习”的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孩子应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又比如孩子们担任值日生,在工作前要清点自己小组的人数,才能更好地去准备相应的餐具,如果他们不认真的去数一数,就有可能少发或错发餐具。又如吃点心时,盘子里已经有几块饼干?多的饼干是否按照老师说的数量添上几块?大家盘子里的饼干一样多?跳短绳数数,怎样计数?只

12、要交过了绳就算一个还是必须连贯地跳?还比如时钟学习中,老师把作息时间表制成大图,每个孩子一个钟面,在绘制时间的时候就请孩子自己观察作息时间表指示“什么时间干什么事”然后自己在钟面上添画,孩子们都很喜欢,特别是“活动区”“看动画片”“结构游戏”等的时间是多少,钟面的显示是多少,都能清晰地表示出来因为这有这样他们才能“按时”的玩。等等这些都是与孩子实际生活中最现实的紧密相关的情境,这样的社会情境创设和学习才最有效果。指南提出,5-6岁孩子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班级在开展加法学习时,就结合孩子的情景生活,有目

13、的的引导小朋友参与实践活动。孩子们最喜欢就是“编加法游戏”,我们的做法就是请10个孩子上台表演,其他孩子就是裁判做记录,裁判根据台上演员的特点进行创编加法算式。有的编出“1+9=10,“有一个的发型是XX,还有几个是什么XX,所以是1+9=10”有的编出“有三个男孩子,又来了7个女孩子,一共是10个人,3+7=10”有的编出“4+6=10,因为有4个小朋友衣服解开了,有6个衣服没有解开。”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同伴的性别、发型、穿着等要素来编出加法运算,而且孩子们在平时饭后、游戏排队时就几个几个一组自发的在比赛编加法,有的还观察到鞋子的不同,有几个是皮鞋、有几个是运动鞋、有几个有鞋带等要素

14、都编在自己的加法故事里。老师在这时关注的就是孩子们创编得是否合理,是否遵循仿编加法故事的要素“一个个故事情节、两个加数、一个结果”?怎样指导不同能力差异情况的孩子在游戏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原有经验和能力。3.利用班级环境和区域材料投放来学习数学以往幼儿园的环境布置较多地关注艺术性和观赏性,却忽视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实际意义。随着环境互动意识、课程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逐渐意识到,应创设富含教育价值的活动环境才能使幼儿更加轻松而有效的学习。如何将数学的知识在活动区活动中进行延伸?怎样创设数学区?是我思考的重点。在经过仔细的思考和反复的调整后,班级环境布置中,我融入了大量数的内容。例如地上的数,在教室的地

15、面张贴数字,让孩子在教室外面走动或是盥洗的时候去观察“地上的各种数字”,就自然而然的玩起来,有的孩子踩着脚印边走边数数;有的孩子三三两两的跳、拍手;还有的孩子踩到一个数就去昭和自己踩的数一样的同伴击掌表示胜利了。这都是孩子自己发现的与数字新玩法。还比如今天我值日,老师在值日生牌匾上注明1-5的数字,让孩子在担任值日生工作的时候,就关注与自己相关的“数字”,如我是第几组的值日生?第几组没有值日生?我的小组有几个人入园,我需要准备几份餐具?在评比栏扬帆起航的设计中,老师也注意了数字的运用,如五艘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花纹的船,贴上插卡环,那孩子们就观察自己所在的船上有几个小朋友?还有几个空位置?

16、到了大班下期,我们打破每个区角都插卡的形式,而是设计了具有同整合数教育意义的全班进区卡大集合“我的游戏我做主”。孩子们每天早上一来就直接去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区角并插好卡,后面来的孩子就观察每一排的卡是多少,是否还能进入?自己活动的伙伴有几个,分别是谁?每一天哪个区角人最多?哪个区角人最少?也在大集合中反馈出来。在数学区投放很多的数字卡片、吸管、扣子、瓶盖,还准备一些分解组合的卡片,孩子们自由挑选卡片和材料以及合作伙伴来玩“加、减法游戏”“多少数一数”“数字接龙游戏”,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玩法,喜欢玩什么材料就去玩,有的把扣子和瓶盖变成黑白子,比赛摆放数字的组合;有的把扑克中的数字卡找出来,以接龙

17、的方式从A(1)开始连加,从10开始连减,最后变成一条一条的长龙(黑红梅方四条或两条)等等,孩子们每天都和这些“数环境”进行互动,孩子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自己的感知体验和发现,找出问题,并在自由探索和同伴合作中去来主动地学习数学,并运用自己已经积累的相关数学经验去解决问题。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数学知识本身很抽象,不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儿童就很难理解,现实生活为儿童提供了通向抽象数学知识的桥梁。因此,让书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首先要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教育内容,解决孩子们生活中的学问题来学习数学。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数学。要创设与其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情景,有计划地组织集体教学,同时更要注重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机进行生活化的数学活动。再则要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与体验数学的存在,感受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参考文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论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