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洁“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97651 上传时间:2021-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苗洁“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苗洁“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苗洁“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苗洁“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苗洁“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苗洁“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让学生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将这个规律恰当地使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并发展学生的推理水平。、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索水平、合作交流水平和归纳总结水平,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发现并使用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15乘4; (2)200乘3(3)150除以3; (4)1500除以10学生列出算式,引导学生明白:“乘”能够说成“扩大”,“除以”能够理解为“缩小”。二、新知学习:

2、1、出示62 620 6200 (1)学生口算结果,并实行观察(2)汇报交流:学生的汇报和交流内容可能是零零散散的,教师注意根据学生的交流发言实行引导,体现以下内容: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了几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注意:“相同的倍数”需要教师实行引导和强调)2、出示: 204104 54 (1)学生口算结果,并实行观察(2)汇报交流: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扩大了几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意图:在之前扶着学生走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弄清楚了如何来表述变化规律,所以在这个环节不会出现困难,学生完全能够概括归纳,给学生这样一个机会来锻炼自己。3、概括归纳“积的变化规律”师:那么我们如何用一句

3、话把上述两种情况归纳在一起实行表述呢?引导学生交流和完善,形成最后的结论: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点明:这就是“积的变化规律”。4、学生举例验证学生自己举例,验证上面得出的结论三、巩固练习:1、P58页“做一做”2、P59页第5题通过试做,让学生对“积不变的规律”实行概括,明白“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四、课堂小结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小学部 苗洁关于乘除法中的各种变化规律,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这节课应该是第一课时,所以在理解、概括归纳方面会有一定的难度。于是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这样来安

4、排课:一、复习“乘”“除以”,并与“倍数”拉上关系,使学生明白“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等说法。二、新知学习三个环节:(1)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缩小)(2)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扩大(缩小)(3)概括归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积也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三、拓展练习“积不变的规律” 从整节课实行的情况来看,学生的理解和表现是很具体、很实在的,确实表现出在理解的初级阶段所存有的问题,所以重点反思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的情况:1、理解“扩大”“缩小”对于此部分知识,教材上给出的是“乘上”或“除以”,但为了让学生与以后的知识实行接轨,我尝试让学生根据乘除法来理解“扩大”“

5、缩小”。从反馈来看,初步达到了教学的目的。2、理解上的“层次”在对规律实行探究和理解的过程中,学生明显表现出不能大跨步前进,问题在于“眼界打不开”“思维和目光聚焦范围小”,如:在出示第一组数据的时候,我预设学生应该能够说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积也扩大多少倍”,或者“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多少倍,积也缩小多少倍”,但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只抓住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变化的情况来说。这样一来,理解的步子就变得缓慢了些,需要让学生从以上阐述的三个环节中去慢慢理解,并把他们引向“一个因数”和“另一个因数”的叙述方法上。虽然慢,但走得很稳,孩子们理解得很好。3、理解“相同的”“相同

6、的倍数”是一个特定的条件,是需要学生实行理解和掌握的。在交流过程中,当学生只局限于“10倍”“4倍”“2倍”等时,我要求学生理解倍数可能是发生变化的,所以我们用“几倍”来描述,并用“相同的倍数”来描述积随着因数变化的规律。4、关于学生的举例课后大家都在讨论一个问题,也是我自己很纠结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举例时老是纠缠在10倍、2倍、4倍等数里,而不能百花齐放,我想一方面可能是受到我所列出的数据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平时在对学生举例验证等方面没有注意到相关细节的培养,只注重了大环节,而忽视了小细节。本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孩子们的能力是需要在日积月累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得到培养的,是需要慢慢“磨”的,而不能是立竿见影的。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路上,我和我的孩子们还应该继续努力,争取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